楊艷萍 劉樹賓 郭秀銘
摘要:專科院校和高職院校歷來是社會職業技術人才培養的搖籃。隨著中醫逐漸在世界的舞臺上大放異彩,傳統中醫藥專業的人才在中國和國際社會上迎來了大量的缺口,為了滿足人才缺口、弘揚傳統中醫藥文化,作為中醫藥專科院校,需要不斷精進教學和管理方法,改良知識傳授方式,結合時代發展,為傳統的中醫藥理論知識添加新的活力。本文經過大量的研究,認為在中醫藥專科院校體育教學中開展傳統中醫養生運動對于中醫藥學科人才的培養具有一定的幫助,遂提出傳統養生功法在中醫藥專科院校體育中的價值挖掘的研究設想。
關鍵詞:中醫藥專科院校;體育教育;傳統中醫養生運動
【中圖分類號】R2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0)04-140-02
前言:提到中醫養生,很多人想到的往往都是‘治未病的理論,而在具體的實施當中,又尤重一個‘養字,中醫養生理論傳到今天,很多人開始片面的理解為想要延年益壽、未病先治就得用中藥、藥膳進行調理,平時里平心靜氣,高枕無憂才好。實際上中醫養生學理論體系中,對于陰陽調和、動靜有常同樣非常看重,而調陰陽、衡動靜的關鍵,則在于運動,因此中醫運動養生是養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1]。
一、在中醫藥專科體育教育中開展傳統中醫養生運動教學的可行性分析
1.1中醫養生運動具備體育運動的鍛煉特點
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里,由于學校和家長的唯成績觀,讓學生的體育課學時遭到了嚴重的侵占,在這樣的情況下,幾乎很多的高校畢業人才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生長和發育以及身體問題,這顯然與國家、民族和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相悖,因此近年來,國家和教育相關部門開始越來越重視學生的體育教學。
體育教育幾乎伴隨著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生涯,這是因為,在繁重的學業當中,需要保證一定的運動量,尤其是對于學生來講,大部分的學生還處于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適當的體育運動不僅僅能夠促進身體發育,同樣還能在競賽和對抗中鍛煉意志品質,在勝負當中提高抗挫折能力,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等等,而體育課程最主要的功能,仍舊是為了加強學生身體素質的鍛煉,幫助學生真正的做到全面發展。
目前集中在中醫傳統養生運動是否適合學生體育教學的爭論,是關于其運動量的問題,實而傳統中醫養生運動同樣能夠滿足學生加強學生身體素質鍛煉的要求,中醫傳統養生運動如五禽戲、太極拳、六字訣、八段錦、易筋經等,相對于球類、田徑等激烈運動項目而言運動量有限,這是因為中醫認為適當的運動能夠補充陽氣,但是過量的運動實際上是會損傷陽氣的,不利于延年益壽,甚至可能會招來疾病,不過中醫傳統養生運動貴在堅持,孫思邈在《備急千金方》[2]中說:“養生之道,常欲小勞。體欲常勞,勞勿過極”就是這個道理,也就是從中醫的角度來看,堅持進行養生運動,是能夠滿足學生的運動需求的。
1.2中醫養生運動是中醫理論知識的結晶
不論是什么學科,理論知識的作用永遠是為了實踐,缺乏實踐的理論知識是空洞無用的,對于中醫藥專科院校的學生來講,雖然在日常的教學中接觸了大量的中醫藥傳統知識,但是由于社會的發展,目前的主流醫療體系為西醫,這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缺少了很多的實踐機會,導致一些中醫藥知識對學生來講十分抽象,難以理解更別說融會貫通。靈活使用。
而中醫養生運動脫胎于中醫藥理論知識,集中醫藥養生理論于大成,對于作何運動、如何運動、何時運動、運動多少、在哪運動都根據中醫藥理論有一定的要求,甚至對于運動對象的不同(男女、年齡、身體狀況),還需要考量運動的內容,在這中間,如何選擇,就是中醫藥知識的完美運用過程,因此,對于中醫藥專科院校的學生來說,體育教學中引入中醫養生運動教學,實際上既是理論知識教學的延伸,也是理論知識的升華,既是實踐,也是點睛之筆,具有充分的可行性。
二、設想中適用于中醫藥專科院校體育教學的中醫養生運動教學
2.1 五禽戲
五禽戲在我國的中醫養生體系中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舉足親重的地位,由東漢末年的建安三神醫的華佗所創,傳統中醫養生理論中,講求天人合一,對于人與自然的平衡之道尤為注重,而華佗所創五禽戲正是對虎、鹿、熊、猿、鳥這五種禽獸進行臨摹而成,其創作基礎源自于《莊子》的‘熊鳥二禽戲,《后漢書》說五禽戲可以延年益壽,身體不快,做一禽則身輕體便,食欲大振,做五禽則能夠延年益壽,活到九十歲還能耳目聰明[3]。
目前的五禽戲發展至今,在安徽亳州形成了多個流派,其中較為知名的是董文煥和劉時榮兩個流派,教師可以對其中內容進行甄選,編纂成教案,用以教學。
2.2 易筋經
當下人們對于《易筋經》的熟悉,源自于金庸先生在其武俠小說中對《易筋經》的描述,稱其是少林經典絕學,能夠易經換髓,天資愚鈍仍能成為武林高手,為了搶奪《易筋經》甚至引起武林動蕩。實際上,目前的主流學術理論中認為《易筋經》源自于道家,其作用也并非是習武筑基,而是道家練氣求長生的一種鍛煉技巧,不過目前可考的版本乃是來章氏的《少林易筋經》,其中對于動作有著詳細的描述,如韋陀獻杵、摘星換斗、出爪亮翅等等,動作比較完善詳盡,適合用于教學。
2.3 太極拳
太極拳可謂是中醫傳統養生運動理念的最好體現,當然,太極拳中,既有易學、陰陽學、又有養生學、引導術、吐納術,甚至還有儒學觀念雜糅其中,可以說是集各家之所長,是我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很能代表我國的傳統文化,因此,也同樣適合中醫藥專科院校的學生在體育教學中引入,不僅能夠弘揚和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同時在我國的傳統文化體系中,道家的易學、陰陽學、五行學說、吐納術、養氣術、練氣術對于中醫藥具有十分深刻的影響,因此學習太極拳,有助于進一步了解傳統中醫藥理論知識[4]。
2.4 八段錦
八段錦的最初記載可以追溯到宋朝,在《夷堅志》中記載了起居郎李似矩夜半練習八段錦的故事,而其語氣平常淡然,可見在當時八段錦已經最為一種非常常見的健身強體之功法使用,雖然八段錦的源頭已不可考,但應該出現在宋代之前。
之所以稱之為‘錦是因為功法綺麗華美,動作完整舒展,猶如錦帛一般,八段錦主要分為坐勢和立勢兩種,在體育教學中,可以以立勢教學為主,坐勢教學作為日常練習使用,八段錦功法剛柔并濟、動靜結合、圓融貫通,其整體與中醫養生運動理念最為接近,因此也非常適用于中醫藥專科院校的體育教學。
結束語
總而言之,目前我國的中醫藥專科院校學生的體育教學還在使用現代運動教學內容例如田徑、體操、大小球類運動等等,但是當下已經有很多的綜合性院校將古武術、太極拳等作為特色體育教學內容應用于實踐當中,取得了不錯的反響和效果,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上文所言,中醫養生運動對于中醫藥專科院校學生來講具有更多的好處,在體育教學中引入中醫養生運動是值得進行推廣和使用的。
參考文獻
[1]關峰,關偉,宋憲強. 中醫養生運動的理論基礎與研究概況[J]. 山西中醫學院學報,2016,(06):69-71+74.
[2]王丹文,徐桂華,王會梅. 傳統中醫運動養生研究評述[J]. 河南中醫學院學報,2018,(03):73-76.
[3]殷曉旺,邱達明. 大學生健康養生信息的選擇情況[J]. 中國健康教育,2014,(12):34-35.
[4]邱達明,殷曉旺. 師范院校體育與非體育專業大學生健康養生信息的調查[J]. 四川體育科學,2015,(02):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