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會田 翟暉
口罩雖小,是個好老的東西,老好的物件。它是國際公共衛生安全的戰略用品,擋住病毒傳播的第一道防線工具。它在此次全球新冠狀病毒肺炎蔓延中發揮了防病毒感染的作用。但全球讓人人戴口罩卻是一道大難題。
首先,說說口罩的前世今生。
世界上最先使用口罩的是中國。最先將口罩應用醫護領域的是歐洲德國。古時候,宮廷里的人為了防止粉塵和口氣污染到皇室大臣而開始用絲巾遮蓋口鼻,如《禮疏》載“掩口”恐氣觸人,和《孟子·離婁》記;西子蒙不潔,則人皆掩鼻而過之。用手或袖口捂鼻子是很不衛生的,也不方便干別的。接下來有人拿絹布捂口鼻。《馬可波羅游記》書中記載;元朝宮殿里,獻食的人,皆用絹布蒙口鼻,脾其氣息,不觸飲食之物。其所遮蒙口鼻的絹布,就是最原始的口罩。13世紀初,口罩只用于中國宮廷。待者為防止氣息傳到皇帝大臣及食物上。更用了蠶絲與黃金線織成的巾作為口罩。
19世紀末,德國病理學專家美德奇開始建議醫護人員使用紗布口罩防止細菌感染。繼美德奇之后,又有人做了一種縫在衣領的六層紗布口罩,使用極不方便。后來又有人想出了用帶子系在耳朵上或頭上。這就是今天人們經常使用的口罩。
1910年,哈爾濱爆發鼠疫,時任北洋陸軍學院監督伍連德醫生發明了“伍式口罩”。
20世紀初,席卷全球的西班牙大流感奪走了5000萬左右人的生命,口罩首次成了大眾生活的必需品。
20世紀中后期,載入史冊的大流感中口罩被大規模頻繁使用成為了防病毒傳染工具主角。
2003年的非典,2004年的禽流感,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2013年PM2.5空氣危害概念的出現,特別是此次新冠狀肺炎病毒災難的爆發,在這些疫情面前口罩的使用普及性能種類外觀突飛猛進的改進更新,生產銷售規模擴大,達到了空前的程度。疫情的發生,發展及管控防治催生了口罩文化。
現在的口罩,是指在口鼻部位用于過濾進入口鼻的空氣的用具。它是用于隔水過濾以及吸濕,可幫助隔阻飛沫,吸附病毒。依用途將口罩分為普通紗布口罩、醫用口罩、日用防護口罩和工業防塵口罩。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和全球蔓延催發了口罩巨大的需求并逐步膨脹丈量了口罩的體量和能量。一個不足170平方cm的價值兩元的小小口罩召示著口罩雖小但它是龐然的大產業,不可或缺的大項目,擁有著廣闊的市場。疫情在國內剛開始爆發時,一個小小口罩廠日產10萬只,那大的口罩廠日產500萬只,12天后增加到1000萬只到2000萬只,穩居全球第一產能。之后,納入我國政府報備的產能已達日產3億只。生產口罩的廠家已達15528家,另加3000家企業增加口罩生產項目從我國疫情爆發的2月份到最近中國出口和內銷的口罩已達到278億只,約為去年全球生產口罩的3倍,按全球210個國家和地區累計需求僅3個月的時間全球70億人口每人每天按一個口罩計算用量達6300億只總價值達12600億元。小小口罩的使用過程告訴人們,它確是常備的抗疫防毒工具。世界衛生組織調查發現,沒有任何預防方式能完全杜絕被病毒感染。但口罩的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保護作用,可以將被感染的風險降低80%左右。如不戴口罩被感染率為17%。當然戴口罩可以為大家多一層保護。
口罩的歷史,是不斷改進、完善、系列科學化的歷史,也是世界醫學衛生發展進步的歷史,是人類對抗病毒傳染與消除恐懼的歷史。歷史雄辯的證明,口罩是老好的醫務用品!
其次,說說各國對戴口罩的態度和習慣。
世界衛生組織和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針對新冠狀病毒給出了許多防護建議,如勤洗手、避免與他人的身體接觸等,但至于口罩,兩機構都認為除醫務人員,只有被感染的患者,才需要戴口罩。
亞洲國家政府和專家的措施和對口罩的態度卻略有不同。一月底,中國各級政府和防控專家就呼吁廣大群眾出門,尤其是人口密集場所需要戴口罩,而且最好是醫用外科口罩及醫用防護N95口罩。各級領導都戴上口罩。韓國、新加坡和日本政府在疫情發生后紛紛向居民分配了口罩。
歐洲雖是外科手術口罩的誕生地。但多大數歐洲人從小受到的教育是,只有病人需要戴口罩,以防傳染他人。除此戴口罩等同于蒙面。過去幾個月,德國、英國、意大利等歐洲各國都出現華人因戴口罩遭受到歧視、漫罵、毆打的事件。一名瑞士議員也因在議會開會時戴口罩被驅逐。理由是戴口罩擾亂會議秩序。英國封城首日,倫敦地鐵照樣擁擠、不戴口罩。70多歲的英國人尼爾告訴人們在英國戴口罩只有三種人——醫護人員,建筑工人,搶劫犯。英國到今仍不建議健康人戴口罩,不推薦公眾戴口罩。
3.29日,美國政府叫大家戴口罩。但很快就否認了上述說法。美國CDC表示普通人在擁有口罩的情況下,只應該在確認患病之后戴口戴。特郎普總統說疾控中心建議戴口罩,但我仍是不會照做的。多個歐美國家在戴口罩問題含糊其辭,一時稱:口罩無用論,把口罩留給醫護,”又聲稱戴口罩令人有錯誤的安全感,不正確使用口罩會更危險等言論。
綜觀各國對戴口罩的態度,可謂是不同理念行為的沖突,再之政治色彩影響差異很大,極難共識一致。戴口罩社會現象在各國之間不斷流動著。
全球疫情的爆發蔓延也管控著人們戴口罩的意識和行為。全球對口罩的觀念和行為已變得煥然一新,過去那些偏見和過激言行為之一掃,底線作法情不自禁的帶上了口罩。各國首腦和官員紛紛呼吁帶頭出門帶上口罩特朗普總統由不提倡人民戴口罩到要求人民戴口罩。
2020年是人們戴口罩時間之冠,什么時候徹底摘掉口罩還在等候通知。長時間戴口罩的感覺確實不舒適特別是老弱病殘和小學生們。這就又給口罩設計生產商家留下一道難題,能否把口罩設計的再舒適一些,再美觀一點,人們期待著!
再次,講講幾點戴口罩的建議。
1、世界話語平臺要發活。聯合國,世界公共衛生組織和G20、G7等國際組織應發揮各自優勢,大力宣傳戴口罩預防病毒作用,謀求共識。規定發生疫情病毒不戴口罩罰責。各級層負責人積極戴口罩。要培訓正確佩戴口罩。
2、要培養人們按規定戴口罩的良好習慣。各類人員在公用場所發生咳嗽,打噴嚏時,要遮掩口鼻,患有流行性感冒發燒等傳染性呼吸疾病和發生各種疫情時,應正確佩戴口罩,公眾佩戴口罩應使用一次性醫用口罩,醫用外科口罩或顆粒防護口罩。佩戴口罩一般使用累計最長不超過8小時。如果接觸感染者或可疑感染者應立即更換。
3、處理好“三個關系”保障突發疫情國家
和地區有重點、分批次、逐步全覆蓋的能用上口罩。口罩是低值易耗品,平時容易被忽略。全球瘦情爆發突然,對口罩需求急劇聚增,持續時間長,特別遇到儲備少,生產跟不上時,就會“一罩唯求”。這個難題要解決好需處理好三個關系。
一是日常需要和應急儲備的關系。按地區總人口的百分比實施供應和儲備口罩。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及時動用儲備,優先補充給醫護患者及指揮人員使用。儲備口罩動用后應及時補齊備用。
二是自給自足和求援關系。能自給自足盡量自己解決,必要時求外援。“投我們以木桃,報之以琮瑤”。 ?這是當前追切需要弘揚的美德。在中國疫情最嚴重的時候,有79個國家和10個國際組織加之我國留學生為我國提供了口罩等抗疫物資援助。當其他國家疫情嚴重時,中國盡已所能向80個國家和世界組織提供了含口罩在內的抗病毒物資援助。
三是國際公共衛生應急事件機制與平時機制的關系。這次疫情爆發后,根據抗擊疫情需要,口罩專業生產機制進入應急事件狀態,加班加點24小時連軸轉。部份大型企業采取融合轉產配套等措施,開足馬力生產口罩,起到了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3月23日華為官方瀏覽器智庫:群眾戴口罩或將成習慣。
2、3月23日華為官方瀏覽器:各國對戴口罩的態度和規定。
3、3月23日華為官方瀏覽器:亞洲人日常戴口罩,歐美人為何如此抵觸。
4、3月23日華為官方瀏覽器:口罩的歷史知識。
5、3月23日華為官方瀏覽器:口罩
6、3月25日今日頭條:英國封城首日倫敦地鐵照樣擁擠。
7、3月25日騰訊新聞,中國留學生因戴口罩被當街毆打駐英使館交涉。
8、4月26日北京得流感戴口罩寫進法條。
9、4月5日騰訊新聞,新聞焦點;特郎普聲言不會戴口罩。
10、騰訊新聞:4月3日美國第一夫人呼吁民眾戴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