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璨/
長治學院
1980年,萊考夫和約翰遜出版了《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一書,為隱喻研究展開了新篇章。萊考夫和約翰遜認為,“隱喻的實質就是以一種事物來理解和體驗另一種事物。”[1]萊考夫認為,“隱喻的核心并不在于語言,而在于我們用一種心理域認知另一種心理域的方式。”[2]也就是說,隱喻的形成基于源域到目標域的映射,而這種映射并不是隨機的,而是基于人們的身體體驗。本文以概念隱喻理論為框架,用語料庫的方法對“冰”的概念隱喻進行英漢對比研究。其中,英語語料來源于美國當代英語語料庫(Corpus of Contemporary American English),漢語語料來源于北京大學CCL語料庫。
“冰”是“水在0℃或0℃以下凝結成的固體。”[3]作為自然界中一種常見的現象,冰在人們認識世界的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本節就英漢語中常見的“冰”概念隱喻的異同及其成因進行分析。
1、英漢語中共有的“冰”隱喻
(1)寒冷是冰(COLDNESS IS ICE)。
冬天氣溫驟降,0℃以下水結成冰,使人感到寒冷。因此,“冰”被隱喻化指寒冷。
①I was sitting in icy cold water, in the dark, waiting for my dad to catch up.(COCA)
②北方的冬天寒風瑟瑟、滴水成冰,人們很少在戶外營生。(CCL)
③在冰天雪地的北極,其他動物覓食艱難,白熊卻在那里獨尊稱王。(CCL)
這三個例子中,“冰”都被用來形容寒冷的天氣。
(2)害怕是冰(FEAR IS ICE)。
寒冷的身體感覺會讓人產生對未知的恐懼和害怕的情緒,因此形成了這一隱喻。
④He makes my blood turn to ice. All that dirt and hair, like a wild animal.(COCA)
⑤那種黑色的抑郁就像一股冰冷的寒氣,讓人不寒而栗。(CCL)
⑥嚴肅的氣氛使人連大氣都不敢喘,我更是怕得手腳冰涼。(CCL)
這三個例子中,“冰”都指害怕的情緒。
(3)潛在的危險是冰(POTENTIAL DANGER IS ICE)。
冰會給人們的出行帶來不便,造成潛在的危險。因此,“冰”也被用來映射到“危險”這一概念域。
⑦Rachel’s a hit in Funny Girl on Broadway, but she’s on thin ice because she lied to producers and missed a perfor-mance. (COCA)
⑧每做一例手術,她都像做心臟手術一樣,如臨深淵,如履薄冰。(CCL)
⑨于不應援接物時,雖一念不生,也只如虎尾春冰,遇緣即起,非如木石死寂無知也。(CCL)
“On thin ice”和“如履薄冰”都指有潛在的危險,因此行事謹慎。“虎尾春冰”形容處境非常危險。
(4)冷漠是冰(INDIFFERENCE IS ICE)。
寒冷的天氣會對人們的情緒造成影響。當人們冰冷地說話時,會讓人覺得冷漠、不可親近。因此,“冰”被隱喻化來描述人們的情緒。
⑩Those blue eyes of his would turn to ice,like now,and freeze a man with one look.(COCA)
例句中,“ice”、“冷若冰霜”和“冷冰冰”都指人們冷漠的態度。
(5)僵局是冰(IMPASSE IS ICE)。
人們之間冰冷的關系會形成僵局。因此,“冰”也被隱喻化指“僵局”。
例句中,“break the ice”、“破冰”和“度過冰凍期”都用來形容打破了僵局。
2、英漢“冰”隱喻的共性及其成因
英漢兩國人民借助“冰”這一事物來理解其他抽象概念,形成了“寒冷是冰”、“害怕是冰”、“潛在的危險是冰”、“冷漠是冰”以及“僵局是冰”這五個相同的概念隱喻。語言“是基于身體經驗和認知加工形成的”[4],概念隱喻具有體驗性。因為英漢兩國人民在生活中獲得了相似的體驗,因此形成了相同的“冰”的概念隱喻。
1、英語中特有的“冰”隱喻
延期是冰(DELAY IS ICE)。
結冰使得水無法流動,因此,“冰”被隱喻化來指延緩某事物的發展。
例句中,“put on ice”是指擴張計劃被暫停實施。
2、漢語中特有的“冰”隱喻
(1)高尚是冰(NOBLE SPIRIT IS ICE)。
冰給人以素雅、高潔的形象,因此,漢語中“冰”用來形容人們高尚的行為。
類似的隱喻表達還有“冰壺秋月”、“冰魂雪魄“、“冰清玉潤”、“冰壺玉尺”、“雪操冰心”等。
(2)情況是冰(SITUATION IS ICE)。
冰由水凝固而成,基于這一相似性,冰也被用來形容事物或情況的形成。
例句中,“冰消瓦解”指驕傲等的消散。類似的隱喻表達還有“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履霜堅冰“、“葉散冰離”、“冰消雪釋”、“迎刃冰解”、“冰山一角”等。
(3)疑慮是冰(DOUBT IS ICE)。
“渙然冰釋”在例句中指心中的疑慮完全消除了。
(4)聰明是冰(BEING SMART IS ICE)。
(5)肌膚光滑是冰(SMOOTH SKIN IS ICE)。
冰的表面非常光滑,因此產生了這一隱喻來形容人皮膚的光滑。
“冰肌玉骨”在這里形容王妃光滑的肌膚。
3、英漢“冰”隱喻的差異性及其成因

圖1 英漢“冰”隱喻對比
從圖1可以看出,英漢語中“冰”隱喻總共有11個,其中英漢共有的為5個,1個是英語特有的,5個是漢語特有的。英漢“冰”隱喻的差異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漢語中“冰”的概念隱喻和隱喻表達比英語中的多。說明中國人更喜歡用“冰”這一事物來理解其他范疇,形成了更多的“冰”概念隱喻及隱喻表達。
另外,漢語中“冰”的隱喻表達多為四字詞語,而且經常采用兩個意象來構建其它范疇。冰和月,冰和霜,冰和雪等都被共同使用來構建其它概念,如“冰壺秋月”、“雪操冰心”、“履霜堅冰”等。因為中國人注重平衡和對稱[5],因此多采用雙數字和雙數意象來表達意義。
最后,中英文化在其不同的社會發展中形成了不同的價值體系和價值觀。中國文化注重品質的高潔,操行的清白,因此形成了“高尚是冰”這一隱喻。
英漢“冰”隱喻既存在共性,也存在差異性。基于相似的身體體驗,英漢形成了相似的“冰”隱喻。而由于文化的差異,英漢“冰”隱喻又存在不同之處。通過對英漢“冰”隱喻的對比分析,可以彌補之前隱喻研究的空缺,提高人們的文化差異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