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香坡 宋瑜 編輯/長歌
9月19日至9月26日是“中國痤瘡周”。生活中不少人受痤瘡困擾,該如何正確防治?
痤瘡,俗稱“青春痘”“粉刺”,是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癥,是美麗的“天敵”。很多人在生命的不同階段,都可能受到痤瘡的困擾。在青春期過后,痤瘡會自然痊愈或減輕,但近年來患痤瘡的中年人越來越多,這種情況在醫學上被稱為“青春期后痤瘡”,此類患者的發病年齡多大于25歲,部分患者自青春期發病延續到25歲以后。
◆ 皮脂腺分泌亢進、毛囊角化過度、痤瘡丙酸桿菌繁殖是痤瘡發生的重要原因。
◆ 雄性激素分泌旺盛,導致皮脂分泌增多,堵塞毛孔,引發痤瘡。
◆ 辛甘厚味(辛辣、油膩、奶制品、糖類等),可改變表面脂類成分,增加皮脂的產生。其中牛奶和乳制品會提高胰島素及IGF-1(一種有炎性作用的因子)水平,兩者協同作用刺激雄激素受體的活化,導致代謝增強,加速毛囊皮脂導管角質化、皮脂腺分泌亢進(痤瘡產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 工作、學業壓力,家庭負擔等導致精神壓力大,作息不規律,多數人伴有不同程度的緊張、焦慮。
◆ 遺傳因素在青春期后痤瘡中的作用占到81%。
◆ 內科疾病(多囊卵巢綜合征、高雄激素血癥等)、日曬、紫外線照射、藥物刺激、濫用化妝品等。
中醫認為痤瘡的發生主要由于先天腎之陰陽平衡失調,腎陰不足,加之飲食不節,過食辛辣及肥甘厚味,復感外邪,內熱不得透,致使血熱蘊蒸于面部,或肺經蘊熱,外感風邪,或脾胃濕熱,上蒸頭面,血熱瘀滯而成。中醫治療痤瘡多以滋陰瀉火、清肺胃熱、涼血散結、調理沖任為主,根據患者自身情況,查找病因,辨證施治,改善體質。臨床多以枇杷清肺飲、黃連解毒湯或知柏地黃丸主之。
若病情嚴重,出現囊腫、結節等,可與西藥聯合治療。國內指南推薦的西藥有:抗生素,首選四環素類,包括米諾環素和多西環素;口服維A酸,異維A酸是國內外常規使用的口服維A酸;抗雄激素治療,口服雌激素、孕激素等。以上多為處方藥物,有嚴格的適應證,需要在醫生指導下規范化治療,才更安全。
除了內服藥物治療外,內外兼顧效果更佳。因此,外用中藥倒膜也是治療痤瘡的有效方法。龍華醫院皮膚科研制的中藥面膜,以清熱解毒之菊花、蒲公英、金銀花等中藥為主要原料,配合倒膜的溫熱效應使得藥物充分被皮膚吸收,可以有效控制面部炎癥及油脂分泌,減輕痤瘡的發生和發展,達到消炎、抗菌、促進皮膚新陳代謝的作用。
非藥物治療也是祛痘的妙法,其中各類光療、換膚剝脫治療是常用的外治療法。
在痤瘡的諸多發病因素中,痤瘡丙酸桿菌感染為主要因素之一。藍光照射可以殺滅痤瘡丙酸桿菌,同時抑制皮脂腺細胞分泌油脂、降低炎癥反應;紅光較藍光穿透更深,可以進入真皮層,在抗炎治療的同時達到皮膚修復的作用。紅藍光聯合治療常用于中重度痤瘡。
強脈沖光治療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光子治療,能發射廣譜、非連續可見光和近紅外光,且能量更強,可以通過光熱光化學反應產生強藍光,作用于痤瘡的代謝物卟啉,產生單態氧,殺滅細菌,常用于新發、突發的痤瘡。
痤瘡患者除了有炎性丘疹、膿皰之外,更常見到非炎癥的白頭、黑頭粉刺。通常是因為角質增厚導致毛孔阻塞,妨礙皮脂的排泄而出現。采用水楊酸為代表的換膚剝脫術,可在去除角質的同時,還能讓皮膚油脂分泌更為通暢。不僅能使皮膚恢復光潔,還能減輕反復發作導致的皮膚色素沉著及淺表瘢痕。

中醫認為,痤瘡患者素體多陰虛陽盛,加之嗜食辛辣肥甘之品,則會導致肺胃積熱,濕熱凝聚,循經上熏壅于胸面則導致痤瘡的發生。因此,痤瘡患者應忌食或少食辛辣刺激類食物,如辣椒、蔥姜蒜、羊肉、煙酒等;限制高脂肪類食物,如奶酪、巧克力、油炸食品;以及含糖多的食物,如蛋糕、奶茶、冰淇淋等。生活中應該多食蔬菜水果。
除了飲食影響,情緒、睡眠也是關鍵。現代年輕人高強度的學習、工作,加之長期的熬夜晚睡,會影響正常的內分泌代謝,更會破壞皮膚微環境平衡,從而誘使痤瘡的發生。俗話說的緊張、熬夜、上火,從中醫角度可歸為肝火和肺熱,同時還會導致陰虛內熱,火熱上擾于頭面就會導致痘痘層出不窮。因此規律的作息、情緒的調節對痤瘡患者也十分重要。
此外,生活中要選用溫和的潔面用品,保護皮膚屏障;還要注重防曬;平時避免用手去擠痘痘,以免導致感染,留下疤痕。
戰“痘”是場持久戰,對于中重度的痤瘡患者,建議及時就醫,選擇正規的治療手段,通過內服、外治聯合改善痤瘡,還你干凈白皙的臉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