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川縣人民醫院,四川 廣元,628100)
婦產科腹部手術是常見的治療方法之一,而患者發生手術切口感染也是常見的并發癥。傷口感染是因值在進行手術操作時所暴露的組織、器官、或盆腔發生感染。患者發生切口感染會引發一系列的并發癥,對患者病情恢復和預后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所以,分析切口感染的相關因素,如何有效的預防切口發生感染成為臨床治療上較為重要的問題。本文針對腹部手術后切口發生感染的患者的相關因素進行研究,探討有效的預防感染的措施及護理方法。現報告如下。
選取我院2016年1月——2019年4月婦產科腹部手術切口感染的患者46例為感染組,再選取同期腹部手術無切口感染的患者46例為正常組,患者年齡29-69歲,平均年齡45.5±4.9歲。包括子宮切除術、剖宮產術、子宮附件切除術和其他手術。兩組患者年齡、病史等相關因素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對比兩組患者自身因素,手術因素方面數據,分析兩組患者發生感染的差異,根據患者自身情況及其影響切口感染的因素提出相應的護理措施。
所有發生切口感染患者均符合《醫院感染診斷標準》中對于手術切口感染的診斷標準[1]:患者在術后30天內發生因手術引起的相關感染。表現為傷口出現化膿性病變并有膿樣分泌物。手術傷口有疼痛及壓痛,局部紅腫熱痛等。
應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體重指數、年齡、血紅蛋白濃度自身因素對比,感染組均高于正常組,兩組患者對比有顯著統計學差異(P<0.05)。其中,感染組的體重指數(22.1±1.2)kg/m2、年齡(64.5±1.2)歲、血紅蛋白(90.4±17.7)g/L、住院時間(10.4±2.1)d;正常組的體重指數(25.6±1.8)kg/m2、年齡(45.7±4.1)歲、血紅蛋白(124.5±22.1)g/L、住院時間(6.7±0.8)d。
兩組患者手術因素對比結果顯示,切口感染和手術時間、手術類型以及是否主刀人員縫合有關,兩組患者手術因素對比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其中,感染組的主刀縫合17例、手術時間(2.4±0.5)h、擇期手術12例、急診手術24例;正常組的主刀縫合29例、手術時間(1.3±0.7)h、擇期手術31例、急診手術5例。
切口感染是嚴重影響患者恢復的并發癥,本組調查結果顯示、患者的年齡、體重、以及血紅蛋白濃度和住院時間都能影響術后切口感染的發生,感染組患者體重指數較高、年齡較大、血紅蛋白濃度較低、住院時間較長。因此,在對年齡或體重教高的患者行手術治療時,應重視抗感染治療。手術過程中嚴格遵循無菌原則,以避免患者發生切口感染。在本組調查中,手術因素也是重要因素之一。手術本身是十分具有侵入性的操作,手術也能影響患者的抵抗力,本文結果顯示,手術時間、類型、以及縫合人員是否主刀人員均是感染的重要因素。手術時間越長、縫合人員技術不足、手術準備過于倉促都能影響患者是否發生術后切口感染。另外,術前應用抗生素也是十分重要的,良好的應用能有效預防感染。
切口感染的護理則顯得十分重要,不僅要求做好圍手術期護理,也應做到對患者的針對性護理。護理內容包括術后去枕平臥6小時,嚴密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傷口及時換藥,每日會陰消毒沖洗。術后禁止性生活,并按時復查,以防并發癥發生。(1)心理護理,增進與病人及家屬的交流,對病人的病情、診斷、手術方法、手術的必要性、手術的效果以及可能發生的并發癥及預防措施、手術的危險性、手術后的恢復過程及愈后,向病人及家屬交待清楚,以取得信任和配合,使病人愉快地接受手術。充分尊重病人自主權的選擇,應在病人“知情同意”的前提下采取診斷治療措施,在病人沒有知情同意前,不宜做任何手術或有損傷的治療;(2)術前護理,術前12小時禁食,術前4小時禁水,為防止麻醉或手術中嘔吐。術前一夜肥皂水灌腸。術前1~2天進流質飲食,術前一周左右,根據不同狀態,經口或經靜脈提供充分的熱量、蛋白質和維生素。術前一天或術日早晨檢查病人,如有發熱(超過38.5度),延遲手術;術前夜給鎮靜劑,保證病人的充分睡眠;進手術室前排空尿液,必要時留置尿管;手術前取下活動牙齒;(3)術后護理 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行術后護理。評估病人術后麻醉恢復情況,各個重要臟器功能情況以及傷口恢復情況。做好出院指導和健康教育。另外,手術醫師也應加強自身知識技能的學習,與護理人員良好的配合,縮短手術時間,保證手術效果,對于復雜的手術應提前安排手術時間,準備手術用物。做到嚴格的無菌操作。
綜上所述,婦產科腹部手術切口感染的影響因素很多,醫務人員應針對各個相關因素積極防治,把握好每個細節,降低患者發生感染的幾率,從而使患者得到良好的治療和恢復。并且,護士也應重視患者自身情況,給予相應的護理措施,才能保證患者的生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