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莉 王敏娟
(寶雞市康復醫院,陜西 寶雞,721000)
精神分裂癥涉及感知覺、思維、情感和行為等多方面的障礙以及精神活動的不協調?;颊咭话阋庾R清楚,智能基本正常,但部分患者在疾病過程中會出現認知功能的損害,部分患者最終出現衰退和精神殘疾[1]。為了使患者的病情不再惡化或者復發,并且能夠使之正常的接觸社會,在接觸社會的同時又不會產生強烈的恐懼感或者抗拒感,研究選擇2019 年1 月到2020年1 月期間我院住院治療的120 例精神分裂癥患者為研究對象,來探討精神分裂癥住院依賴及其心理護理,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9 年1 月到2020 年1 月期間我院住院治療的120 例精神分裂癥患者為研究對象,所選患者的平均年齡為40.2 歲±1.5 歲(患者的年齡范圍為24 歲到56 歲之間),本組患者均為男性,排除出現其他系統的嚴重合并癥者。
1.2 方法給予本組患者采用心理護理方法進行臨床護理,具體方法如下所述:(1)分析患者產生住院依賴的機理;(2)綜合心理學理論,通過有意的暗示,合理的解釋等方法,向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心理調控,心理健康教育;(3)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在日常護理程序的每個環節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從而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成為幫助患者身心康復的增強劑;(4)在患者急性癥狀得以控制后,通過建立社會康復,工療站等方式幫助患者接觸社會[2];(5)改進現有的護理模式,增加患者自我護理模式,使患者的自尊心,自信心以及其他心理需求得到滿足,幫助患者克服孤獨和挫折感,順利完成角色轉換;(6)針對出現住院依賴的患者,采用心理疏導,行為治療的方式,提高患者的認知水平,幫助患者克服依賴性,適應環境,自主生活;(7)在患者意識清醒的狀態下,護理人員組織集體性的健康教育,向患者介紹自我對抗不良情緒的方法。同時,針對不同患者的病情、病因,為其制定專門的生活與工作計劃,以便在出院后更好的融入社會生活。
1.3 觀察指標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和臨床觀察的方式就患者的住院依賴情況進行觀察,分析導致患者出現住院依賴現象的原因及對策。
1.4 統計學方法對上述患者的各項記錄數據進行分類和匯總處理,采取統計學軟件SPSS19.0 對上述匯總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數資料采取率(%)表示,計量資料采取平均值±標準差(±s)表示,采用t 檢驗,P<0.05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本組精神分裂癥患者中存在明顯依賴者 45 例,占比37.5%,通過對比存在住院依賴心理的患者與不存在住院依賴心理的患者,前者的住院時間明顯較長(P<0.05)。比較住院依賴患者與社會支持系統關系。住院的45 例患者中,與家人相處良好且有家屬關心者6 例(13.33%),家屬對患者關心不足或遭到家人排斥的達到39 例(86.66%)。
3.1 精神分裂癥患者住院依賴產生原因(1)在住院期間,精神分裂癥患者對醫院內部簡單的人際關系及日?;顒舆m應較好,逐漸產生了依賴感,不愿再回到社會和家庭中,繼續復雜的生活方式,參與社交活動;(2)在醫院內,護理人員為患者提供了周到、細致的服務,不僅會指導患者用藥,還會給予一些生活上的幫助,并且愿意與患者交談,使患者能夠感受到更多的溫暖,找到了傾訴的對象;(3)醫護人員的專業性令患者產生了很強的安全感;(4)一些護理人員錯誤的認為患者寡言少語是一種良好的表現,因為這樣的患者更好照顧,且沒有明顯的區別于常人的行為,誤認為是患者病情恢復的表現。但實際上,精神分裂癥患者經常沉默也是病情惡化的一種表現,而護理人員的肯定和贊許會令患者適應這樣的生活方式,自由且隨意,產生更強的住院依賴,同時也會在這樣的安逸下逐漸失去能動性[3]。(5)對于部分精神分裂癥來說,家庭以及社會中的某些因素可引發和加重其病癥,是主要的病因,因此當患者進入到醫院,擺脫了來自外界的壓力,逐漸習慣于院內單一的生活模式,會放下沉重的負擔感,從而產生住院依賴。
3.2 心理護理重點為了避免患者在長期的住院下脫離家庭和社會,抵觸與外界接觸,在住院期間,需要盡可能的改變封閉式的治療和護理,建立起患者與外界溝通的渠道。要求患者家屬多陪伴,多探望,與患者保持溝通,使其能夠在出院后更快的融入家庭和社會。同時,也要與患者家屬溝通,避免家屬給予患者過大的心理壓力,或者采用錯誤的溝通方法,導致患者對回歸家庭產生強烈抵觸。多采用鼓勵和引導的方式,使患者的正常心理需求得到滿足,能夠正面面對生活中的困難,積極克服。在與患者溝通的過程中,引導其說出導致自身精神壓力過大的家庭或社會原因,盡可能避免患者在出院后繼續受到該因素的刺激[4]。
綜上所述,精神分裂癥患者很容易產生住院依賴,醫護人員需要利用各種方式和途徑積極影響患者的心理活動,通過心理護理,健康教育以及家屬支持等方式使患者更好的適應外界環境,克服住院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