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天水市東團莊幼兒園 辛愛菊
生活教學法是建立在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基礎之上的,在經歷了實踐的檢驗后這一理論得到了推崇和運用,給當代教育帶來了許多啟示。幼兒創意美術是一門反映現實生活的學科,它通過引導幼兒走進生活、觀察生活、寫意生活來鍛煉幼兒的審美能力,讓幼兒能夠在美術學習中積極主動去尋找美、感受美、運用美、創作美。因此,生活教學法受到了廣大幼兒美術工作者的高度重視,教師紛紛就生活教學法在幼兒美術創意活動中的運用進行了詳細的探討。
幼兒美術創意活動是一項提高幼兒審美能力的教學活動,因此,在幼兒美術創意活動中首先要做的便是引導幼兒欣賞生活,讓孩子們去仔細觀察自己身邊的人、事、物,讓幼兒去感受生活中的事物所帶來的美的感受,從而逐漸提升其審美情趣,陶冶其情操。幼兒階段正是其探索世界奧秘的關鍵時期,但是受其身心發展客觀規律的影響,此階段的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喜歡從興趣出發,對于自己喜歡的事物就多留心觀察,對于那些自己不喜歡的事物會自動在腦海中回避。為此,要提高幼兒的創意美術能力,教師所要做的第一步便是提高幼兒的美術興趣,這樣才能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去學習。鑒于以上原因,欣賞生活,提高美術興趣是幼兒美術創意活動的重要環節。
例如:在引導幼兒進行區域活動的時候,教師便可以打破傳統的固定模式,將美術教育活動延伸到大自然中,引導幼兒在大自然中去發現,去欣賞,從而讓幼兒在美的啟發熏陶下愛上美術教學活動。如幼兒可以去欣賞美麗的春景、熱情的夏景、白雪紛飛的冬景。也可以去欣賞大自然這個“調色板”中那些通體碧綠的葉子;那些被秋風輕輕一吹便漲紅了臉的辣椒;那些如金沙鋪地的稻浪;那些柔和的,泛著溫柔氣息的白月光……大自然的美景不僅能帶給孩子們內心的歡愉,也能夠從內心深處激發他們的審美需求,從而逐漸在真實的、充滿了美的生活中提高美術興趣。
綜上,在幼兒美術創意活動中貫徹執行生活教學法,引導幼兒欣賞生活,這能夠讓幼兒從小便養成在生活中去仔細觀察,認真感悟;在生活中去發現美,欣賞美的習慣,從而提高美術興趣,提高生活興趣。
藝術的本質是生活的升華,幼兒美術創意活動作為藝術的入門階段中的重要內容,教師在對幼兒進行引導的時候應該始終堅持讓其取材于生活,在生活中去積累美術素材,這樣才能夠為美術創意創作做好準備。
比如:在學習顏色的時候,教師應該引導幼兒走進生活,到孩子們熟悉的生活中去感受色彩的魅力。在引導之前,教師可以布置任務,讓幼兒將自己最喜歡的生活用品和自己最喜歡的彩色照片帶到課堂上來,然后再準備好海綿、夾子、舊衣服、冷暖色彩紙等。上課時,教師先引導幼兒對所帶來的各種生活用品和彩色照片進行欣賞,并要求幼兒說出這些生活中常見物品的顏色。緊接著,教師為孩子們分發早已準備好的海綿、夾子、冷暖色彩紙等教材,然后讓幼兒按照自己剛才所看到的生活用品的顏色來進行顏色的繪畫。在操作中,教師引導幼兒用夾子夾住海綿塊,并蘸上不同的顏色,在同一張冷暖紙上畫出色塊,色塊可以是一種顏色,也可以是幾種顏色的組合,只要孩子們能夠在紙上涂上自己從生活中觀察到的喜歡的顏色,無論怎樣畫教師都應給予充分的鼓勵。畫完以后,教師引導幼兒對剛才的美術活動進行總結,并從中得出結論,生活其實也是一幅畫,其中的每一個元素都有可能是我們喜歡的。所以,學習美術,幼兒應該到生活中去,從生活中去取材并逐漸積累更多的美術素材。
幼兒美術創意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幼兒一點一滴地去積累,一步一步地去體會。生活作為美術教育活動的原始教材,幼兒可以積極主動地去翻開它,從中逐步去感受生活元素之美,然后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將自己所喜歡的元素積累起來。須知,成功源于點滴的量變積累,所以,在幼兒美術創意活動中充分運用生活教學法能夠讓幼兒走進生活,取材生活,孜孜不倦地去積累美術素材,為進一步的創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幼兒創意美術活動中,教師發現幼兒常常不知道自己應該怎樣去畫,也不知道需要畫什么。因為不知道,所以感覺很困難,再加之幼兒的心智和毅力還不夠堅定,所以在畫畫的時候常常出現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情況,這不僅不利于幼兒美術創意活動地展開,還不利于幼兒美術綜合素養的提高。鑒于這種情況,幼兒美術創意教師應該引導幼兒學會還原生活,到生活中去進行美術寫生,從而逐漸愛上生活,逐漸明白應該怎樣去進行美術創意。
比如:在引導幼兒認識簡單的圖形形狀的時候,一部分幼兒能夠很快便對生活中常見的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等形狀有了初步認識,但是還有一部分孩子卻很難理解,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該從生活出發,引導幼兒到生活中去觀察,然后再通過美術寫生的方式來初步認識這些圖形,以達到認識生活元素,并在美術寫生的過程中還原生活的目的。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對自己周圍的生活進行觀察,并在觀察之后進行匯報,生活中有哪些事物是圓形的?要回答這些問題需要幼兒對自己周圍的事物進行較為仔細地觀察,因此,教師需要預留一到兩天的時間,讓幼兒能夠有較為充足的準備。在觀察以后,幼兒會發現在其日常生活中圓形事物有很多,他們是大星球,是小水珠,是飛馳的車輪,也是媽媽項鏈上的珍珠……并且在觀察以后,孩子還會逐步感受到在圓形的世界中總是更加優美、柔和、活潑。比如:圓圓的太陽能夠給人們帶來溫暖;亮晶晶的露珠在荷葉上滾來滾去,總是那么的活潑可愛等,這些美好的事物都是孩子們喜歡的。因此,孩子們在生活中對這些事物進行觀察之后會在潛意識中有想要留下他們的念頭,此時教師便可以讓孩子們進入寫生階段,即拿起手中的畫筆,將自己所見到的事物畫下來,讓他們的形狀永遠在腦海中定格。需要注意的是,在這個階段,因為孩子們還處于形象思維的發展階段,所以多數孩子還只能對自己的所見進行最直觀的反應,所以,教師也應該充分遵循幼兒的這一客觀規律,讓其以圓形的世界為例,對生活中的圓形物體進行寫生,以促使幼兒明白,繪畫活動的最基本作用是還原生活,讓生活中的客觀事物能夠在自己的大腦中成像,然后再針對這樣的畫像來進行美術創意,比如進行添畫等。
在幼兒創意美術活動中,教師引導幼兒走進生活,在對生活中的事物進行仔細認真的觀察以后,必定能夠讓幼兒對生活中的事物產生非常深刻的印象,而在這些印象深刻的事物中,每一位幼兒都會有自己較為感興趣的東西。此時,教師應該引導幼兒以還原生活的方式來進行美術寫生創意,讓幼兒在還原生活的過程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從而逐步陶冶情操。
幼兒美術創意活動是幼兒開啟藝術之門的一把鑰匙。因此,在幼兒美術創意活動中,教師不但要讓幼兒對生活的本來面貌進行形狀的反映,關鍵還要讓幼兒在這些客觀成像之中領悟到事物發展的精髓,并在客觀現實之中激發情感的共鳴,然后進行內心情感的外化,最終進行美術活動的創造。
例如:在引導幼兒進行廢物再利用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在對周圍生活的了解基礎上,對自己家中的舊衣服進行改裝,讓原本已經成為舊物,或者即將被遺棄的事物能夠在幼兒的美術活動中被重新利用。為了確保舊物改造課的有效進行,教師提前一個星期讓幼兒將自己家中最喜歡的舊衣服準備好,可以是一件,也可以是多件。與此同時,教師準備好剪刀、顏料以及其他可能需要用到的材料,當這一切準備妥當以后,教師在美術課堂上和孩子們一起對自己所搜集到的舊衣服進行了解,同時講解一些關于服裝設計和美術創作活動的簡單知識,接著引導幼兒充分運用自己所搜集到的舊衣服以及身邊已有的這些工具對舊衣服進行設計。在設計的過程中,幼兒既可以利用相關材料和色彩顏料對衣服進行花紋的涂畫,也可以采用剪刀等材料對舊衣服的形狀進行改裝和搭配。總之,這個過程是一個幼兒充分發揮自由思維,進行充分的想象和創作的過程,因此教師除了保證幼兒的安全之外應該盡量地不對其創作活動進行干涉,這樣才能夠讓幼兒在自由活潑的氛圍中積極創作,快樂創作。當然,當幼兒的創作活動結束以后,教師還應該組織幼兒對整個創作過程進行中肯的評價,這主要包括了教師對幼兒的創作過程、創作態度、創作成果進行評價,幼兒與幼兒之間就創作過程、創作難易度以及創作的結果進行相互評價,幼兒對自己的創作過程、創作結果進行評價等。
每一位幼兒都是天生的藝術家,在他們靈動的因子中有著無限的藝術細胞,隨時準備著破土而出,長成美麗的風景,但是這個過程中會遇到許多艱難險阻,需要教師引導幼兒忠實于生活,以生活為根本,并在對生活的如實描繪中,充分發揮想象力,對生活元素進行創作,然后才能夠讓藝術的氣息彌漫在其成長之路中,也才能夠在生活中運用自己的智慧進行美術創作,創作出賞心悅目,且能夠作用于現實生活,代表人類基本情感的藝術作品。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因此,在幼兒創意美術教學中,教師應該貫徹執行生活教學法,在充分融合新課改的教育理念的前提下,積極營造幼兒美術創意活動的生活化情景,引導幼兒在生活中去發現生活之美,在生活中去探索生活的基本規律,讓幼兒以生活為源泉,理解和夯實相應的美術基本原理,為幼兒美術創意活動的進一步開展和創新打下扎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