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秦娟 陳金 任郁
(天津海濱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腎病〉科 天津 300000)
傳統透析治療不能徹底清除腎衰竭(終末期)患者體內的部分毒素,由于毒素蓄積容易引發多種并發癥,繼而影響著透析治療的臨床效果及患者的預后質量[1]。近年來報道發現[2],血液透析(高通量)由于高通透性的大孔徑人工合成膜,具備較強的毒素清除能力及超濾能力,從而發揮更強的透析治療作用。本文針對血液透析(高通量)治療的發展、作用機制、特點,以及治療終末期腎衰竭的臨床優勢及注意事項,進行綜述。
小孔徑透析膜稱為低通量膜,而大孔徑透析膜稱為高通量膜,其中通量能是指透析器清除水的能力,而血液透析(高通量)時,其透析器對水的超濾毫升數/(h·mmHg),其數值超過20ml。終末期腎衰竭患者在透析過程中,往往會不斷出現相應的多種并發癥,尤其是低通量血液透析患者。近年來,不斷改善人工合成膜,高通量血液透析也被逐漸應用于臨床。
透析器對溶質的彌散、清除能力與透析膜的厚度、透析膜的孔徑、兩側透析液梯度差、物質分子量大小及形狀等因素有關。高通量透析器對低分子蛋白質具有部分清除作用,但某些低分子蛋白分子較大,其消除能力有限。
溶質清除不僅與透析膜孔徑、溶質分子量有關,還與水的清除量密切相關。
與血液接觸后,透析膜立即吸附低分子蛋白質,透析膜的該吸附作用與透析膜特性及疏水性等因素有關。
血液透析(高通量)對中分子毒素具有較好的清除能力,由于其減少終末期腎衰竭患者的遠期并發癥,降低患者病死率等特點,被廣泛應用于血液凈化治療中。
腎衰竭(終末期)患者多出現較嚴重的代謝紊亂(骨及礦物質)情況,以血磷水平升高最常見,容易繼發多種骨代謝紊亂型并發癥。有報道稱[3],血液透析(高通量)治療不會使甲狀旁腺激素水平大幅降低,而且,甲狀旁腺激素水平還能維持在正常或稍高于正常水平,這對于維持血液透析患者正常骨轉化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有報道稱[4],淀粉樣病變后,并為糖基化產物修飾,體內蓄積后引起內臟等處形成淀粉樣纖維,繼而引起器官損傷。
終末期腎衰竭患者容易發生動脈硬化病變,這與其脂質代謝紊亂有著密切相關性,而脂質代謝紊亂也是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重要誘因。血液透析(高通量)能在常規透析基礎上,更好清除大中分子毒物[5]。
腎臟生成促紅細胞生成素不足,紅細胞壽命明顯減少,這些都會引起終末期腎衰竭患者貧血的發生。高通量血液透析能夠改善腎衰竭(終末期)患者的貧血狀態,這還與清除炎性細胞因子等作用有關[6]。
血液透析(高通量)可較高的清除大中分子毒物,提升腎衰竭(終末期)患者的營養狀況。
有報道稱,血液透析(高通量)治療能夠減少透析治療患者的心血管疾病發生率,減少腎衰竭(終末期)患者的病死幾率。
隨著反超濾現象的發生,通過透析膜,細菌、內毒素就會進入血液,患者機體可能出現輕度炎癥反應,嚴重者可引起熱原反應。
高通量血液透析對藥物的清除能力與下列因素有關:藥物的理化性質、透析膜的通透性等,因此,血液透析后應及時調整藥物。
高通量血液透析器價格較貴,部分透析中心會反復應用高通量透析器,但是,隨著復用后溶質清除率的降低,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療的臨床優勢就會大打折扣。因此,臨床建議高通量透析器復用不能超過十次。
常規血液透析治療容易引起終末期腎衰竭患者出現多種并發癥,不僅影響著治療的臨床療效,還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血液透析(高通量)治療逐漸在腎衰竭(終末期)中應用,并逐漸得到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