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亞紅 李華銘(通訊作者)
(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消化內科 浙江 杭州 310002)
結直腸癌是世界范圍內的一個主要醫療問題,它在癌癥平均居前三位,也是第四大癌癥死亡原因[1]。在我國,結直腸癌在男性和女性中的新發病例數分別位居所有癌癥中的第五和第四位[2]。目前高質量的腸鏡檢查是篩查、診斷甚至治療腸道疾病重要手段,高質量的腸鏡檢查離不開充分的腸道準備。研究發現腸道準備不佳與患者認知存在相關性[3,4]。本研究通過圖文再宣教幫助患者按照正確的方式進行腸道準備,或能有效提高患者對腸道準備的認知及準備質量。
入選標準:①在我院行無痛腸鏡檢查的患者;②年齡18~60歲,男女不限;③學歷中學及以上;④愿意遵守研究程序,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結直腸手術史;②結直腸腫瘤;③炎癥性腸病;④消化道梗阻;⑤患有終末期疾病;⑥妊娠;⑦意識行為能力部分或完全受限,無自主決定能力者。
隨機分組:在結腸鏡檢查前一日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圖文再宣教組作為觀察組,常規宣教組作為對照組。
腸道準備宣教:兩組患者在預約腸鏡檢查(預約時間為7~10天)當日由專科護士向患者做口頭的腸道準備宣教,包括腸道準備的重要性、使用方法和瀉藥的副作用、適當的食物種類和開始時間。將上述宣教內容寫成圖文并茂的科普文,在腸鏡檢查前一日通過微信發送給圖文再宣教組患者。
圖文再宣教組:預約當日常規宣教+檢查前一日圖文再宣教。對照組:預約當日常規宣教
腸道準備方法:飲食:術前1天低渣飲食;腸道準備方案:在內鏡檢查前4~6h,服用聚乙二醇電解質散滲溶液3L,每15min服用250mL,2h~3h內服完,服藥期間可適當走動,并輕揉腹部加快排泄。
主要觀察指標:腸道準備合格率。波士頓評分(BBPS)≥6分為腸道準備合格。
次要觀察指標:①腸道疾病檢出率;②患者對本次宣教方式的滿意度,總分0~10分,≥7分視為滿意;③不良事件發生率。
數據采用SPSS22.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共納入572例患者,566例完成腸鏡檢查,6例未完成(4例自身原因取消,1例腸道準備極差,1例腸鏡插入困難)。觀察組281例,對照組285例。研究期間兩組均未發生不良事件及死亡病例。
觀察組與對照組BBPS分別為(7.792±1.00)和(6.53±0.97),P<0.05,腸道準備合格率分別為82.91%(233/281)、74.73%(213/285),P<0.05;腸道疾病檢出率分別為45.5%(128/281)和36.84%(105/285),P<0.05;息肉陽性發現率分別為38.07%(107/281)和28.42%(81/285),P<0.05;患者滿意度率分別為88.93%(250/281)和68.42%(195/285),P<0.01。
隨著結腸鏡檢查在結腸癌篩查中的廣泛應用,腸鏡檢查的質量越來越受到關注。我國指南指出每次結腸鏡檢查都應記錄腸道準備的質量[5]。影響腸道準備質量的一項重要因素是患者腸道準備的準確性和依從性,以往患者在預約腸鏡檢查的當日護士會進行腸道準備宣教。但有研究發現,等待結腸鏡檢查的時間過長是腸道準備欠佳的獨立危險因素[6]。Lee [7,8]等人認為強化提示能使患者更準確地遵循醫囑,減少被理解錯誤的可能性。因此,術前再宣教的方式在腸道準備中非常重要。而隨著社會進入的信息化時代,微信對人們的影響越來越大[9]。本研究中,我們通過微信圖文再教育的方式再次提醒患者如何正確地進行腸道準備,從而提高腸道準備質量。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腸道準備合格率達到了82.91%,優于對照組74.73%(P<0.05),由此,我們認為微信圖文再宣教的方式是一種可改善腸道準備合格率的方法。
而且該組的腸道疾病檢出率也顯著高于對照組,尤其是腸道息肉的檢出率,兩組存在明顯的統計學差異。同樣的結論也得到了其他研究的證實,一篇納入9項研究的Meta分析顯示低質量的腸道準備其腺瘤檢出率顯著低于中高質量的腸道準備[10]。息肉檢出率的提高間接地降低了結直腸癌的發病風險。Corley等[11]人發現在腺瘤檢出率大于19%的基礎上每增加1%的檢出率,結直腸癌的風險可降低3%,死亡率可降低5%。此外,由于前者可在手機上多次查看腸道準備的方法,且圖文并茂的形式更直觀清晰,患者的接受度更好,尤其適合于首次未聽明白或容易遺忘的患者。因此圖文再宣教組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圖文再宣教的腸道準備方法可提高腸道準備的合格率,進而提升腸道疾病檢出率,對有圖文閱讀能力的患者是一種方便、有效的宣教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