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崇運
新汶礦業集團公司協莊煤礦醫院普外科,山東泰安271221
作為內分泌疾病,甲狀腺疾病可分為惡性和良性疾病,多數患者需行手術治療,全部或局部切除甲狀腺病灶組織,達到改善病情、挽回患者生命的效果[1]。傳統開放性甲狀腺手術可有效切除甲狀腺組織,但存在手術時間長、創傷大、出血多等不足之處,會出現較多并發癥,預后效果差[2]。后超聲刀應用于甲狀腺手術中,其能量源是超聲波,具有超聲的可聚焦性和穿透性,能將超聲波在病灶處聚集,達到凝固病灶組織的效果,其特點是手術時間短、止血效果好,可有效減少術中出血量,讓患者生命體征保持在平穩狀態[3]。故該研究選擇2018年11月—2019年11月在該院行開放甲狀腺手術治療的86例患者,旨在對比超聲刀與傳統方法在開放甲狀腺手術的臨床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擇在該院行開放甲狀腺手術治療的86例患者,行超聲刀手術的43例為研究組,其中有男23例、女20例;年齡最小為18歲,年齡最大為64歲,平均年齡(43.17±6.82)歲;病灶直徑0.8~6.3 cm,平均病灶直徑(3.14±0.87)cm。行傳統方法手術的43例為傳統組,其中有男24例、女19例;年齡最小為20歲,年齡最大為66歲,平均年齡(44.85±6.77)歲;病灶直徑0.6~6.7 cm,平均病灶直徑(3.52±0.96)cm。對比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對比分析。
納入標準:被確診為甲狀腺疾病,需行甲狀腺手術治療的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的患者;依從性較高的患者;研究獲得倫理委員會批準。
排除標準:存在手術禁忌證的患者;存在溝通障礙或意識障礙的患者;存在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存在精神類疾病的患者;處于哺乳期或妊娠期的患者。
兩組均行氣管插管、復合麻醉等操作,傳統組采用傳統方法進行手術,即通過常規步驟切除病灶組織。研究組采用超聲刀進行手術,在患者胸骨切跡上方作一切口,切口長度約為2.5~8.0 cm,皮膚切開后,根據頸闊肌方向行皮瓣游離操作,用電刀切開頸白線及甲狀腺外層被膜,充分暴露出甲狀腺病灶組織,用超聲刀分離、切割甲狀腺組織,完成手術,此期間應避免損傷到喉上神經和甲狀旁腺。
觀察兩組手術指標、血清指標及并發癥情況。手術指標: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術后引流量等。血清指標:CRP(C反應蛋白)、IL-6(白介素-6)、NE(去甲上腺素)等。并發癥:暫時性聲嘶、暫時性低鈣、手足麻木等。
以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其中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手術時間(87.41±6.23)min短于傳統組,術中出血量(68.17±4.96)mL、術后引流量(75.62±8.39)mL低于傳統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指標比較(x±s)Table 1 Comparison of two groups of surgical indicators(x±s)
術前研究組CRP(5.81±0.78)mg/L、IL-6(9.42±1.33)pg/L、NE水平(238.74±20.59)ng/L與傳統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研究組CRP(6.14±0.69)mg/L、IL-6(11.43±1.62)pg/L、NE水平(227.68±19.54)ng/L低于傳統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為4.56%(2例),傳統組并發癥發生率為20.93%(9例),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兩組血清指標比較(x±s)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two groups of serum indexes(x±s)

表3 兩組并發癥情況比較[n(%)]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complications of the two groups[n(%)]
甲狀腺疾病類型多樣,臨床將其分為惡性和良性疾病,良性疾病雖不危及患者生命,但仍會降低患者生存質量,故臨床多通過手術進行治療。由于甲狀腺及周圍組織較為復雜,在手術過程中需保持較高的操作精度,避免損傷到喉上神經和甲狀旁腺,還需預防術后暫時性聲嘶、低鈣等情況,這就要求手術必須保持清晰的視野,且術者要有豐富的手術經驗[4-5]。在傳統甲狀腺手術中,雖能有效切除病灶組織,但會出現機體損傷大、恢復慢的缺點,而超聲刀則避免了這些缺點,不僅能減少機體損傷,還能達到止血的效果,近年來得到廣泛應用[6]。
該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手術時間(87.41±6.23)min短于傳統組(132.57±10.84)min,術中出血量(68.17±4.96)mL、術后引流量(75.62±8.39)mL低于傳統組(102.43±10.54)mL、(114.67±10.38)mL(P<0.05)。術 前 研 究 組CRP(5.81±0.78)mg/L、IL-6(9.42±1.33)pg/L、NE水 平 (238.74±20.59)ng/L與傳統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研究組CRP(6.14±0.69)mg/L、IL-6(11.43±1.62)pg/L、NE水平 (227.68±19.54)ng/L低 于 傳 統 組 (8.52±0.74)mg/L、(15.37±1.09)pg/L、(264.73±19.86)ng/L(P<0.05)。可見相比于傳統甲狀腺手術,超聲刀在甲狀腺手術中可縮短手術時間,有效減少患者術中出血量及術后引流量,且血清炎癥指標等顯著降低,效果顯著。分析其原因可發現,作為新型手術方式,超聲刀將超聲波極強的穿透力作為依據,利用超聲發射器發射的高能超聲波讓甲狀腺病灶組織在瞬間達到超高溫,讓病灶組織出現凝固性壞死,從而有效清除甲狀腺病灶組織,此過程避免了傳統手術繁雜的過程,手術時間得到明顯縮短[7]。超聲刀甲狀腺手術擁有手指延伸作用,手術操作空間得到有效拓展,可避免過多的皮瓣游離,從而減少手術切口,保持整體的美觀度,更易于患者接受。而且超聲刀能對直徑不超過6 mm的經脈血管進行凝固,在術中可直接切割甲狀腺動脈,游離甲狀腺組織,出血情況得到有效改善[8]。
該研究中,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為4.56%(2例),傳統組并發癥發生率為20.93%(9例),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更低(P<0.05)。可見超聲刀甲狀腺手術能有效減少術后并發癥,實現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其原因是超聲刀在使用中會轉變電能為機械能,在高頻超聲工作中,不會影響到機體的神經肌肉,即使患者體內存在金屬異物或安裝了起搏器,也能實現較好的手術效果[9]。由于超聲刀甲狀腺手術的術野較為清晰,可清晰地觀察到病灶組織的大小和部位,并傳遞此信息至計算機中,計算機可對腫瘤進行自動鎖定,故而在手術中不會損傷到甲狀旁腺和喉返神經,可有效減少并發癥。胡云飛等[10]在其研究中也指出:超聲刀手術治療該疾病的并發癥發生率是4%,傳統手術為13%,(P<0.05)。其研究與該研究論證觀點一致,僅存在較小的差異。
綜上所述,在開放性甲狀腺手術中,超聲刀可減少術中出血量及術后引流量,還能縮短手術時間,減少并發癥,且血清指標的水平有所降低,推廣使用價值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