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發德
華寧瑞仁醫院外二科,云南華寧652800
人體在工作或是生活中四肢容易受到損傷,從而使人體四肢創傷疾病發病率不斷增加,為患者正常生產和生活帶來極大負面影響。在四肢創傷中常見疾病就是骨折,該疾病主要并發癥是骨不連,臨床表現為劇烈疼痛,嚴重的甚至還會造成患者出現關節功能受損,影響患者預后。骨不連主要就是指患者在接受骨折手術5~9個月后骨折處仍舊無法愈合。因此,在當今臨床醫學中醫護人員需對四肢創傷骨折后骨不連予以高度重視。相關研究顯示[1-2],在治療四肢創傷骨折后骨不連疾病的主要方式為帶鎖髓內釘法,且該治療方法效果良好。基于此,該文對該院在2018年4月—2019年8月收治的68例四肢創傷骨折后骨不連患者應用帶鎖髓內釘治療的臨床效果進行詳細分析,現報道如下。
對該院收治的68例患者進行試驗研究,根據患者就診先后順序將所有患者均分對比組和觀察組,每組34例。其中對比組患者行動力加壓鋼板治療,年齡28~64歲,平均年齡為(47.85±1.39)歲;男性19例,女性15例;8例患者股骨骨折,11例患者肱骨骨折,7例患者尺橈骨骨折,8例患者脛腓骨骨折;12例患者為萎縮性骨不連,13例患者為膜性假關節骨不連,5例患者為肥大型骨不連,4例患者為無菌型骨不連。
觀察組患者行帶鎖髓內釘治療,年齡為29~65歲,平均年齡為(48.26±1.44)歲;男性18例,女性16例;10例患者股骨骨折,12例患者肱骨骨折,7例患者尺橈骨骨折,5例患者脛腓骨骨折;11例患者為萎縮性骨不連,15例患者為膜性假關節骨不連,4例患者肥大型骨不連,4例患者無菌型骨不連。
排除標準:合并心臟、肝臟及腎臟等重大疾病患者;患有精神類疾病患者;骨癌患者;患有凝血功能障礙患者。所有患者及家屬均已自愿簽訂知情同意書,且該次實驗已經通過該院倫理委員會認可。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比組患者行動力加壓鋼板治療,患者行全身麻醉且取仰臥位。當患者處于麻醉狀態后醫護人員向患者患肢處切10~12 cm切口,逐層剝離組織使得骨折部位完全暴露。隨后剝離患者骨不連位置骨膜,測量患者骨折長度,而后選擇適當的加壓鋼板置于患者骨折處患側。分析患者骨質量、體質量,從而選擇適當的皮質骨螺釘,對患者行斷端植骨和加壓,縫合切口。
觀察組患者行帶鎖髓內釘治療,患者行全身麻醉且取仰臥位。當患者處于麻醉狀態后醫護人員向患者患肢處切8~12 cm切口,逐層剝離組織使得骨折部位完全暴露。隨后剝離患者骨不連位置骨膜,而后對患者骨不連處進行修復。而后利用專業骨刀對鑿除患者硬化骨質,同時使用擴髓器行擴髓,之后在骨不連出植入髂骨塊,使用鎖髓內釘加固骨不連處,引流、縫合切口。
①對比兩組患者最終治療效果,分為顯效(術后無活動障礙且骨折愈合良好)、有效(術后輕微活動障礙且骨折愈合一般,輕微疼痛)和無效(術后有明顯活動障礙且骨折愈合差,明顯疼痛),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②對比兩組患者圍術期各項指標,包括術中出血量、切口長度、手術時間以及術后引流量。③對比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概率,包括患者出現感染、愈合不良以及關節僵硬情況。④對比兩組患者術后HSS評分以及VAS評分。HSS評分越高說明關節功能越好,VAS評分越高說明疼痛越劇烈。
該次研究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術后總有效率97.05%優于對比組76.4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n(%)]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final treatment effec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觀察組患者圍術期各項指標均優于對比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圍術期各項指標對比(x±s)Table 2 Comparison of perioperative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x±s)
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概率11.76%低于對比組5.3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概率對比[n(%)]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probability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觀察組患者術后HSS評分以及VAS評分均優于對比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術后HSS評分以及VAS評分對比[(x±s),分]Table 4 Comparison of HSS and VA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surgery[(x±s),points]
骨不連又被稱為骨折不愈合,該疾病是機體四肢骨折后并發癥之一,且大部分骨折患者都會由于各種原因出現骨折不愈合現象,該并發癥不但對患者身體健康造成影響,同時還會對患者未來生活質量和日常生活活動產生負面作用。在臨床中,四肢骨折后骨不連現象主要由骨折端分離或骨折處缺少穩定性和感染等造成,主要臨床表現為劇烈疼痛,嚴重的甚至還會造成患者出現關節功能受損,影響患者預后[3-4]。
治療骨折后骨不連疾病的關鍵是對骨折端的處理以及植骨,選擇適合患者實際情況的內固定材料,同時采取針對性治療方案,從而促進患者康復,同時提升患者最終治療效果。例如在治療萎縮型骨不連時需要醫護人員對患者行開放閉鎖髓腔治療,但是在治療肥大型骨不連時無法進行斷端處理,故需要對患者骨折處行固定和加壓處理,從而降低患者痛苦[5-6]。
觀察組患者術后總有效率97.05%優于對比組76.47%(P<0.05),這與劉德榮[7]對38例患者研究中,討論組患者總治療效率94.74%優于對比組78.95%結果類似。
觀察組患者圍術期各項指標均優于對比組(P<0.05),這與趙鵬[8]對54例患者研究中分析組圍術期各項指標優于對照組圍術期各項指標結果類似。
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概率11.76%低于對比組35.30%(P<0.05),這與辛海宏[9]對118例患者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概率4.92%低于參考組19.3%結果類似。
觀察組患者術后HSS評分以及VAS評分均優于對比組(P<0.05),這與張振中等[10]對80例患者研究中試驗組患者HSS評分以及VAS評分均優于參考組患者HSS評分以及VAS評分結果類似。
綜上所述,四肢創傷骨折后骨不連疾病應用帶鎖髓內釘治療的臨床效果顯著,患者圍術期各項指標良好且患者關節功能恢復情況良好,具有較高的安全性,故值得在臨床醫學中廣泛應用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