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靜靜
東明縣人民醫院小兒一科,山東東明274500
支氣管哮喘屬于異質性疾病,有多個細胞、組分參與其中,例如T淋巴細胞、中性粒細胞等,病情易反復,氣道會因重塑而產生不可逆性損傷[1]。該病癥的主要發病群體為兒童,主要原因在于兒童生理機能發育不完善,加之近年來人們生活方式、生活環境大幅度改變的影響,導致支氣管哮喘患兒基數逐年提升。為保證患兒的生命健康與安全,臨床亟需探討起效快且療效顯著的治療方案,以穩定、解除患兒病癥,促進其康復[2]。該次選擇該院于2019年4月—2020年2月收治的86例哮喘患兒為對象,以孟魯司特鈉為對照,發現聯合應用孟魯司特鈉與異丙托溴銨具有較好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擇該院收治的86例哮喘患兒為對象展開研究分析,納入標準:①近24 h不存在β-受體激動劑使用史;②不存在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扥情況;③非哮喘危重狀態;④哮喘急性發作期;⑤肺部存在哮鳴音;⑥不存在研究藥物過敏情況;⑦了解并授權該次研究;排除標準:①該研究期間存在其他治療方案;②治療前3個月存在白三烯受體拮抗劑、糖皮質激素或是β2激動藥物使用史;③合并喘息性支氣管炎;④合并肝肺功能受損;⑤合并心源性哮喘等;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后,根據隨機動態化分組法分為兩組,其中43例歸為對照組,43例歸為實驗組;其中對照組中男患兒25例,女患兒18例;年齡為5~13歲,平均(8.63±1.19)歲。實驗組中男患兒27例,女患兒16例;年齡4~13歲,平均(8.71±1.28)歲;以兩組患兒家屬對該研究知情同意,所采集的一般資料展開數據對比,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患兒入院后均接受常規綜合療法,即抗感染、吸氧、止咳祛痰以及解痙平喘等。
對照組患兒治療方案為孟魯司特鈉給藥:于患兒每晚睡前取5 mg孟魯司特鈉(國藥準字H20083330)口服[3]。
實驗組患兒治療方案為孟魯司特鈉+異丙托溴銨給藥:孟魯司特鈉的給藥方案與對照組等同,另取2 mL異丙托溴銨氣霧劑(國藥準字H11022421)給予使用,給藥15 min/次,給藥2次/d[4]。
兩組患兒的治療周期均為1周。
①對比兩組治療前后的肺功能指標,包括最大呼氣流量(PEF)、1 s用力呼氣容積(FEV1)、用力呼氣量(FVC)、FEV1/FVC。
②對比兩組治療前后的炎癥水平,包括白細胞介素-5(IL-5)、白細胞介素-10(IL-10)、免疫球蛋白E(IgE)。
通過SPSS 17.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經過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兒治療前的PEF、FVC、FEV1與FEV1/FVC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治療后,實驗組患兒的PEF、FVC、FEV1與FEV1/FVC均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治療前兩組患兒的IL-5、IL-10、IgE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治療后,實驗組患兒的IL-5、IgE均低于對照組,IL-10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肺功能對比(x±s)Table 1 Comparison of lung function between two groups of childre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x±s)

表2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炎癥水平對比(x±s)Table 2 Comparison of inflammation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childre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x±s)
對于哮喘而言,白三烯是其重要促鹽介質,對平滑肌細胞增殖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會影響嗜酸性粒細胞的移動軌跡,導致其向患兒的呼吸道遷移,改變患兒的血管通透性,進而增加黏液分泌量、增強支氣管收縮,最終患兒的呼吸道會出現高反應性改變,而且皮質類固醇藥物并不會對其釋放、合成產生有效的抑制作用[5]。孟魯司特鈉可以有效阻滯白三烯與Ⅰ型半胱氨酰白三烯發生結合,因此其被臨床視為選擇性白三烯受體強效拮抗劑,給予哮喘患兒口服,可以有效改善其呼吸道高反應性改變,避免血管通透性持續提升,減少患兒呼吸道內嗜酸性粒細胞發生炎性反應的風險性,最終實現抗炎、抗哮喘[6]。而異丙托溴銨屬于4價銨化合物,可以作用于患兒支氣管平滑肌上的乙酰膽堿、毒蕈堿受體,在抗膽堿能方面具有較強的特性,雖然無法有效平喘,但可以解除患兒的氣道痙攣癥狀,促使氣道實現有效擴張,改善肺功能[7]。
該次為了探討起效快且療效顯著的小兒哮喘治療方案,以穩定、解除患兒病癥,促進其康復,選擇該院收治的86例哮喘患兒為對象,以孟魯司特鈉為單純給藥、孟魯司特鈉聯合異丙托溴銨給藥展開對比分析,結果發現,在肺功能方面,兩組患兒治療前的PEF、FVC、FEV1與FEV1/FVC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炎癥水平方面,治療前兩組患兒的IL-5、IL-10、IgE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實驗組患兒的PEF(3.87±1.09)L/s、FVC(1.54±0.64)L、FEV1(1.33±0.51)L、FEV1/FVC(97.65±1.54)%均高于對照組(2.89±0.90)L/s、(1.12±0.24)L、(1.07±0.23)L、(91.16±1.29)%(P<0.05);治療后,實驗組患兒的IL-5(21±4)ng/L、IgE(115±38)U/L均低于對照組的(31±7)ng/L、(168±47)U/L,IL-10(40±9)ng/L高于對照組(27±6)ng/L(P<0.05)。這與王煦等[8]的研究結果:治療后,研究組患兒PEF(3.7±0.9)L/s、FVC(1.4±0.4)L高于對照組的(2.9±1.0)L/s、(1.2±0.4)L(P<0.05)基本一致。由此可見,哮喘患兒臨床聯合應用孟魯司特鈉與異丙托溴銨治療,可以改善炎癥反應,糾正患兒的肺功能。
IgE作為免疫球蛋白之一,其在血漿中的存在濃度非常低,由于親和人體的肥大細胞、嗜中性粒細胞,因此會誘發變態反應。激活之后的上皮細胞、單核巨噬細胞或是局部淋巴細胞等,均可以產生IL-10,進而對IgE水平產生有效抑制,同時阻滯嗜酸性粒細胞的聚集,由此促使T細胞的狀態恒定為不應答,對抗原遞呈細胞產生有效的抑制作用[9]。IL-10與IL-5可以對炎癥反應狀態下的細胞嗜酸性粒細產生協同作用,對于患兒哮喘病情的發展有至關重要的影響意義。所以對患兒的IL-5、IL-10以及IgE指標進行檢測,有利于臨床診斷其是否罹患哮喘疾病。
綜上所述,哮喘患兒臨床聯合應用孟魯司特鈉與異丙托溴銨治療,可以改善炎癥反應,糾正患兒的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