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向國
吉林省梅河口市中醫院眼科,吉林梅河口135000
白內障是眼科臨床常見病之一,手術是其主要治療手段,但白內障術后常由于創傷而產生不同程度的炎癥反應[1-3]。因此,術后積極抗炎治療對白內障術后康復具有重要意義。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是一種眼用糖皮質激素和抗生素的復方制劑,普拉洛芬滴眼液是一種非甾體類抗炎藥,二者均較廣泛應用于眼前段炎癥的預防和治療,由于二者作用機制不同,聯合用藥可能有助于提高抗炎效果,從而促進白內障患者術后康復[4-6]。該研究對2018年6月—2019年12月在該院行白內障手術的120例患者分別采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普拉洛芬單藥及聯合用藥,旨在探討用藥方式對白內障術后患者炎癥反應及康復的影響,為發現最優用藥方案提供參考依據,現報道如下。
選取在該院收治的白內障手術的12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組、普拉洛芬組和聯合組各40例。納入標準:①均符合白內障手術指征;②均為單眼病變;③均行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及后房型人工晶體植入術;④均簽訂知情同意書自愿參與研究,同時經過該院倫理委員會審批合格;⑤就診前1周內未使用過糖皮質激素類、非甾體類抗炎藥及免疫抑制劑。排除標準:①先天性、放射性及中毒性白內障者;②有心肝腎功能障礙、糖尿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者;③合并葡萄膜炎、老年性黃斑變性、青光眼等其他眼病者;④中途終止實驗者。3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information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所有患者均采用標準超聲乳化白內障手術。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組給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進口注冊證號H20080661),術后第1天開始,6次/d,連續3 d;術后4~7 d,4次/d;術后第2周,3次/d;術后3~4周,每周遞減1次直至術后1個月停藥。普拉洛芬組給予普拉洛芬滴眼液(進口注冊證號H20130682),術后第1天開始,6次/d,連續1周;術后2~4周,4次/d。聯合組采用兩種藥物聯合應用,用法與藥物單用時相同。
于術前、術后1周及1個月時采集空腹靜脈血4 mL,應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采用ELISA法對檢測血清hs-CRP,激光閃輝細胞檢測儀測量前房閃輝值,于術后1周及1個月對眼部癥狀體征綜合評分進行評定,并記錄高眼壓發生情況。眼部癥狀體征綜合評分標準:包括畏光、異物感、眼痛、球結膜水腫等10個癥狀體征,均按0~4分五級評分法評定,0分為無,1分為輕度,2分為中度,3分為重度,4分為極重度,綜合評分=總分/10,分數越高說明眼部癥狀體征越顯著[7]。
該次研究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組術前、后術1周、術后1個月血清hs-CRP及前房閃輝值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趨勢,3組術后1周、術后1個月血清hs-CRP及前房閃輝值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聯合組明顯低于其他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組術后1周、術后1個月眼部癥狀體征綜合評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聯合組明顯低于其他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3組手術前后血清hs-CRP及前房閃輝值比較(x±s)Table 2 Comparison of serum hs-CRP and anterior chamber flash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 in the three groups(x±s)

表3 3組術后眼部癥狀體征綜合評分比較[(x±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comprehensive scores of postoperative eye symptoms and signs in the three groups[(x±s),points]
3組患者治療過程中均無高眼壓發生。
近年來,白內障手術技術、無菌技術均得到了迅速發展并不斷完善,白內障手術術后眼部癥狀體征、炎癥反應及感染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減輕,但仍無法完全避免,而白內障術后炎癥反應及感染會破壞血-房水屏障,大量蛋白質進入房水而造成前房閃輝[8],均可能影響患者術后康復。皮質醇激素類藥物已被廣泛應用于白內障術后抗炎治療,但同時也可能會增加術后高眼壓的風險而影響術后康復。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角膜穿透能力更強,可抑制磷脂酶A2活性而阻斷炎癥介質合成;且可以避免兩藥單獨應用間隔時間不夠而可能發生的洗脫作用,而妥布霉素作為抗生素也可以對地塞米松可能導致的高眼壓起到抑制和治療作用。王靜等[9]的研究結果顯示,白內障術后應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對炎癥反應具有明顯預防和改善作用。普拉洛芬是一種非甾體類抗炎藥,其生成的前列腺素能提高血管通透性,擴張動脈,同時對緩激肽的釋放具有抑制作用,是淋巴細胞抗炎反應的基礎,與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具有相同的抗炎作用[10],但對眼壓及切口恢復無任何影響。韓彥來[11]的研究結果顯示,與氟米龍滴眼液相比,普拉洛芬滴眼液對白內障術后炎癥的控制效果更好,且安全性更高。基于妥布霉素地塞米松和普拉洛芬滴眼液不同的抗炎機制,馮江松等[12]的研究顯示,術后1周、1個月聯合組前房閃輝值及眼部癥狀體征綜合評分均較普拉洛芬單藥組顯著減低[術后1周:(11.05±2.15)、(2.98±1.02)分vs(12.18±2.12)、(3.52±0.89)分;術后1個月:(8.20±1.75)、(1.45±0.38)分vs(8.93±1.86)、(1.98±0.21)分],與該研究結果類似[術后1周:(11.36±5.22)、(2.96±0.93)分vs(13.68±5.61)、(3.52±1.24)分,(14.31±5.43)、(3.59±1.22)分;術后1個月:(8.16±2.44)、(1.39±0.42)分vs(9.45±3.03)、(1.98±0.51)分,(9.58±2.67)、(2.06±0.49)分]體現了多種藥物聯合防治白內障術后改善術后眼部癥狀體征的優勢。而該研究術后1周、1個月聯合組血清hs-CRP顯著低于單藥組[(13.78±6.13)mg/L、(5.78±2.61)mg/L vs(17.68±6.71)mg/L、(7.59±3.07)mg/L,(16.52±6.44)mg/L、(7.24±3.13)mg/L],則提示聯合用藥較單藥能更顯著減輕白內障術后炎癥反應,有利于促進術后康復。
綜上所述,針對白內障術后患者,采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聯合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療,能進一步改善眼部臨床癥狀體征及炎癥反應,而并無明顯的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