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讀范文
脂肪細胞攫食記
上午10點鐘剛過,我的主人——這位108公斤重的男人坐在辦公桌前,查看電子郵件。我棲息在他的肝臟旁,查看著他早上所喝飲料的代謝殘留物:維生素水。此物美其名曰“營養強化飲料”,其實里面都是糖,我喜歡。它溜過了消化系統,在肝上安了家,肝把它轉化為脂肪,直接送給了我,正合我意!
這種時刻,對于我們脂肪細胞來說像是過節一樣。運動可以把脂肪轉化為肌肉,你信不信?反正我不信。
如今,你在大街上到處都可以看到我們。肥胖的人越來越多,在全世界范圍內,胖子比30年前增了一倍。
上午11點鐘,他餓了。我有個任務是向大腦發出一種名為瘦蛋白的荷爾蒙信號,讓身體感覺飽了。這項工作很重要吧,然而現在我就像是中東油井似的向外輸送瘦蛋白,不過只向血液中輸送,這樣身體對于糖的攝入要求就會直線上升,而大腦卻沒有收到“你已經飽了,不要再吃”的信號,這也就是他經常在吃完飯后,時間不長又感覺餓了的原因。
生活是香甜的,真的,但也不總是這樣。記得40年前他還是個少年時,我和我的脂肪朋友們就誕生了。那時候我要等一天時間才能儲存一點脂肪酸。那時候對于我們來說是個艱苦時期。
在一個正常的身體里,到青春期結束時,脂肪細胞就不再形成、增加了。但是,如果你變得肥胖了,體內的那些脂肪細胞就會增大很多,進而繁衍出新細胞。這樣一來,我周圍的空間就會變得擁擠。
我很幸運,主人上大學時喜歡上了含糖軟飲料,他幾乎每次午飯后都要喝一些。這對我來說正是撈油水的時候,我每次都會從他的肝上攫取一點脂肪存起來。
不久后,主人畢業找了工作,他每天又多喝一罐可樂,這時,我的好日子到了。你聽,現在我的主人就打開了一罐可樂,一邊吃著低脂肪面條,一邊喝起來。問題是,只吃面條不蘸調料,能下咽嗎?他可能會多吃些糖和鹽來增味,這又為我把糖轉化為脂肪提供了方便。
這個傻瓜在上大學時,幾乎每個周末都會參加體育比賽或騎車,那時他的大腦能接收到我發出的瘦蛋白警報,每當我試圖膨脹一些時,他都能忍住饑餓感。
在一個周末,他喝了些啤酒和白酒,我立刻壯大了一點點。不過,他第二天早上吃的是谷類和一個蘋果,然后還騎了自行車。他的肌肉燃燒掉了所有多余的葡萄糖,我只好將剛剛養出來的一點兒胖身材收縮成了脂肪酸和甘油。我把甘油上交給了肝,肝又把它轉化成了葡萄糖用以充當身體燃料。
晚餐時,主人把身子堆在了椅子上,看著桌上的菜,有萵筍、番茄、青椒。蔬菜的纖維減少了他對糖的消化,有點兒不對他的胃口。“怎么吃這些?”他問。“這叫健康飲食。”他老婆回答說。
這對我來說是個壞消息,但我了解主人,他打開了一瓶啤酒。我能從啤酒里撈取和可樂同樣多的脂肪。酒里的乙醇是糖的衍生物,所以有一部分會進入肝臟,變為脂肪。
大事不妙,他吃完晚飯后出去遛狗了,好在偶爾走走路是動不了我的儲備的。而且我還因禍得福了,他遛狗回來后就坐下來看球賽,然后他又吃了一些餅干,對我的糖分倉庫是個小補充。午夜,他上床睡覺,我依然悠然自得。
(作者瑪麗特·米歇爾,編譯孫開元,選自《意林》2013年第18期。有改動)
亮點借鑒
這篇說明文寫得趣味橫生,主要表現在:
1.擬人法貫串始終,幽默味兒溢出全篇。文章不是局部運用擬人法,而是將“脂肪細胞”作為敘述主體“我”貫串全文,向讀者生動地講述不健康飲食的表現、形成原理及其危害,讓讀者在笑聲中接受教育和警示。“我”的幽默味兒不僅來自擬人動作,而且來自獨白、神態和心理。例如,“撈油水”“攫取一點脂肪”寫動作,“大事不妙”是獨白,“悠然自得”是神態,“正合我意”“好日子到了”“我還因禍得福了”屬于心理……如此多方位地擬人,使詼諧幽默的元素彌散全篇,這在同類說明文中是少見的。
2.敘述、說明同步進行,趣味事理融于一體。題目中的“記”一般用于記敘文,但本文題目中雖有“記”字,卻是寓說明于敘述的事理說明文。例如,開篇寫“我”的主人喝含糖量高的飲料,那糖“溜過了消化系統,在肝上安了家,肝把它轉化為脂肪,直接送給了我”,這些文字從形式上看是在敘述,但內容分明是在說明不良嗜好危害身體的過程和原理。讓敘述、說明同步進行,趣味事理融于一體,化枯燥抽象為形象可感,是本文生動說明的另一個特色。
3.時空變化自然,正反對照說明。作者并沒有按照“我的主人”的經歷(少年——上大學——找了工作——結婚后一天的上午、晚餐和夜里)寫,而是將時空穿插變換,同步進行說明,目的是讓健康生活方式與不良飲食習慣形成對照,在對比中讓讀者更為清楚地明白事理。例如,寫“我的主人”上大學的生活方式就是穿插著分三次寫的,“幾乎每個周末都會參加體育比賽或騎車”“早上吃的是谷類和一個蘋果,然后還騎了自行車”,這是正面介紹健康生活方式;而“幾乎每次午飯后都要喝(含糖軟飲料)”則從反面提醒讀者警惕不良飲食習慣的危害。時空穿插、正反對照,詼諧表達,構成了本文生動說明的又一特色。
(曹津源)
右寫作文
貓咪傳
宋金政
大家好!我叫貓,或許是我幫人們捕捉了四害之首——老鼠吧,人們常親昵地叫我“喵咪”。
我身著淺棕色的“貓皮大衣”,腳上長著厚厚的肉墊,走路靜悄悄的。一對水靈靈的大眼睛長在一對聽力很好又可愛的小耳朵下,小嘴旁邊還橫插著一些白色的胡須。
別看我很小,我可是很厲害的。我身懷絕技,有“火眼金睛”,還有“順風耳”,更有絕世輕功“凌波微步”,可以上抓松鼠,下抓老鼠,具有一代大俠風范。這就是人不可貌相,不對,是貓不可貌相。
我最擅長的本領還是捉老鼠。我的瞳孔能夠隨著光線的強弱而縮小和放大,在強光下,瞳孔縮成一道縫;在暗處,瞳孔大而圓,能收集大量光線。耳廓也能靈活轉動,善于辨微聲,像兩架小小的雷達,老鼠的任何“小動作”我都能察覺到。有時我為了幫主人除害,常常蹲在老鼠洞旁加夜班。我行動靈敏,出手快,眼神極好。從沒有老鼠從我的貓爪下逃跑成功過。我的胡須就是我的測路儀,走窄道時,只要我的胡須碰不到兩邊的洞壁,就說明我可以通過。
人們常說“貓有九條命”,主要是指貓從高樓向下跳不會死亡。為什么呢?因為我們喵星人的體重和人類相比輕很多,所以從高處落下時受到的沖擊力也會小很多。但這并不是我們唯一的優勢。我們耳內還有一個具有強大平衡能力的器官,使我們不管以哪種糾結的體位墜落,都能保持四肢著地,這樣,著地時的沖擊力就會被四條腿吸收;而且我們喵星人在著地時四條腿是彎曲著的,沖擊力會分散到肌肉和關節之間,也大大地降低了骨折的幾率。
濃縮的都是精華!喵!我每天的工資只要一條魚,給我了,我就去你家哦。
(湖北秭歸縣沙鎮溪鎮初級中學)
點評
1.擬人法貫串始終。小作者采用“自述”的形式,按照邏輯順序,從貓的角度依次介紹了貓的外貌、貓的習性及生理特點等,讓讀者對貓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2.說明、敘述、描寫同步進行。小作者綜合運用說明、敘述、描寫等表達方式,將枯燥的知識介紹得生動形象。如介紹捉老鼠本領一段,對貓的視覺靈敏、聽覺靈敏、行動靈敏等作了全面介紹,頗有畫面感;結尾含蓄地說明自己食量小、跟人親近等特點,讓人讀后不禁會心一笑。
(宋秀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