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穎
談論野生動物保護,最出名的一句口號是“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長江禁捕,同樣需要建立起一條從餐桌到水里的監管全鏈條,從餐飲、銷售端倒推至運輸、捕撈環節,協同執法、重拳出擊,才能取得實效。
餐飲是水產品消費的末端環節,也是長江禁捕的牛鼻子。應嚴禁采購、銷售和加工無法提供合法來源憑證的水產品,嚴禁餐飲單位尤其長江流域周邊農家樂等經營“長江野生魚”“長江野生江鮮”等相關菜品。一旦發現,依法依規從重查處,一定能起到震懾作用。
目前,市場上銷售的野生水產品已經少之又少。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近日通報的典型案例中,80%以上的所謂“江鮮”“河鮮”都是人工養殖,有的甚至就是在菜市場購買的,卻賣出了數倍、數十倍的高價。
消費者對江鮮、河鮮的青睞,不僅成為商家非法賺取高額利潤的借口,還容易演變成潛規則,購買、贈送、食用江鮮、河鮮被渲染成身份的象征,助長不良風氣。
長江禁捕與一般的野生動物保護不同,有很多漁民靠捕魚為生。長江禁捕涉及漁民超過23萬人。調查發現,漁業工作非常辛苦,漁民其實很愿意上岸,他們對長江也有感情,愿意為保護長江作貢獻。因此,相關部門應發揮漁民熟悉長江的優勢,加大社保兜底力度,為老年漁民解決后顧之憂;通過設立公益性崗位等方式,讓就業困難的漁民有穩定收入;加強技能培訓、崗位開拓,讓年輕漁民轉產就業。
長江10年禁捕是為全局計、為子孫謀的重要決策,事關長江生態安全。這項工作不僅需要政府部門大力推動,更需要全社會的共識、共謀、共同努力,真正做到“今天不吃子孫魚,明天子孫有魚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