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粉林
【摘要】清代黃宗羲評價歸有光的文章:“一往情深,每以一二細事見之,使人欲涕。”這句話表達了兩層意思,一是歸有光寫作時善于將自己的深情在一兩件細小的事中表現出來,二是讀者在讀到他所寫的這些事時,被深深打動,不禁要流下眼淚。為什么能夠達到這樣的效果?這是因為歸有光選擇的都是生活中的瑣事,這些事看似瑣碎,實則經過精心提煉,寫作時也是從細處落筆,從細微處生情,在抒發作者真摯情感的同時也深深感染了讀者。
【關鍵詞】精選細節;細致刻畫;情感;真切動人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32-015-01
一、精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事事牽動人物感情
《項脊軒志》圍繞項脊軒,選取了與之相關的幾件小事。先寫修繕前后的項脊軒。修繕前的項脊軒,狹小、破舊、陰暗,讓人心情不快;而修繕后的項脊軒變得明亮、幽雅、可愛,令人陶醉。然后回憶了自己的母親扣門問兒、祖母過余贈笏、妻子憑幾學書等與項脊軒有關的一些生活瑣事。其中還穿插了因為家庭分崩離析而帶來的庭院的一些變遷。正是這些與作者日常生活緊密相連的小事,飽含著他的深情。
二、精選人物細致入微的動作語言,一言一行飽含深情
先看富含深情的動作細節。寫到母親關愛孩子時,他寫道:“汝姊在吾懷,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門扉曰:‘兒寒乎?欲食乎?”這里母親是在“叩”門,因為時值半夜,聲音太大,可能會嚇了孩子;也不能用“推”,因為半夜如果門被推開,會有冷風吹著孩子。唯有“叩”門,才能表現出母親在聽到孩子哭訴時的那種深深關切,這里將母親那溫柔細膩的關愛之情表現得非常貼切!“叩”這么一個簡單的小動作,把一個母親對孩子的慈愛之情巧妙地傳達出來,讀來如聞其聲,如見其形,讓人倍感真切!而在寫祖母對自己的殷切期望時,先寫祖母看望我時,看到我整天默默地在書房讀書,感到很欣慰,在離開時“以手闔門,自語曰:‘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 輕手“闔”門,這一小小的動作,表露出祖母對孫兒的關切;而她的喃喃自語中,雖有憂慮,更多的是飽含著對孫子成就功名的期望,沒有當著孫子的面講,更可見期望之殷切。“頃之,持一象笏至”,更是顯示了對小輩的期望和鼓勵,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場面、話語、動作,卻把祖母對孫子的疼愛、牽掛、關心、贊許、期望、鞭策的復雜感情,描繪得惟妙惟肖,刻畫得淋漓盡致。在回憶昔日夫妻生活情景時,作者只用“時至軒中,從余問古事,或憑幾學書”,寥寥數筆,就勾畫出小夫妻之間的和睦、情深。這里歸有光寫他的妻子來到軒里,追問我一些古代的事,又或者自己伏在案子上看書,妻子的到來可以說是自己孤獨讀書時的一抹亮色,有妻子伴讀,二人有問有答、有教有學,其樂融融,更顯夫妻情深。
再看飽含深情的人物語言。寫母親時,用老嫗轉述母親叩門扉時說的“兒寒乎?欲食乎?”寫出了母親對孩子噓寒問暖的關切之情,作者少年喪母,對母愛的體會一直存在于別人的轉述之中,對母親有著比一般人更深的感情,對母愛有著比一般人更強烈的愿望,所以雖然老嫗“每謂余”,常在我耳邊提及母親,而我卻樂于傾聽。寫祖母則抓住了三句刻骨銘心的話。“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 這句話是祖母見我讀書認真,心里頗感欣慰,所以她的話既風趣,同時又含有對孫子的疼愛之情、贊賞之意。而“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 這里的 “久”和“待”字,則寄托了祖母對歸家多年功名無望,而今終于從孫子的埋頭苦學中看到了希望的激動與喜悅之情。“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此以朝,他日汝當用之!”因為家道中衰,家里很長時間沒能出一個重振家業的男人,祖母用祖父的遺物激勵作者,寄以無限期望,希望他能重振門楣,光宗耀祖。這里,作者把一個殷切希望家道中興的老婦人形象生動地刻畫出來,十分逼真感人。當回憶到妻子時,作者寫她“述諸小妹語曰:‘聞姊家有閣子,且何謂閣子也?”這句話值得細細體味,諸小妹為什么會問及南閣子,肯定是妻子經常提起的緣故,妻子經常在小妹們面前提起南閣子,肯定會經常提及她深愛她的丈夫。就是這樣深受作者的好妻子,好伴侶,如今卻離他而去,他的心情自然無限悲涼。
三、精選生活中的細節場景,一景一物蘊含豐富情感
家道中落,作者無限傷感,而老屋項脊軒恰恰是這一切的見證。作者并沒有長篇累牘地去渲染,只是抓住生活中的一個細節來加以烘托。“迨諸父異舞,內外多置小門,墻往往而是。東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雞棲于廳。庭中始為籬,已為墻,凡再變矣。”小門多,隔墻到處都是,客人得越過鄰居廚房去吃飯,雞在廳堂內棲息。寥寥幾筆點染,就把一個封建大家庭四分五裂后所產生的頹敗、衰落、混亂不堪的情狀表現得淋漓盡致。
作者對妻子的感情極為深厚,只是選擇了這樣一個生活細節:“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作者睹物思人,看到自己妻子死的那一年,親手種植的枇杷樹,已經長得亭亭如蓋了,可見妻子已經過世好久了。這里作者不說自己思念妻子,只說樹在生長,樹的繁茂,而這正如他對妻子的思念,樹愈大、愈繁茂,他對妻子的思念就愈來愈深,面對現實就愈悲傷。作者對妻子的深深思念之情在這樣的細節中溢于言表,也更加真摯動人。
整篇文章看似瑣細,但讀來卻令人感懷動容,正是因為細節的選取和提煉已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通過這些精選的生活細節,作者曲盡其妙,用家常語敘家常事,用細微言行表真摯感情,寫得情深意切,讀來感人至深。
作者單位
(泰州市第三高級中學;江蘇;泰州;22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