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詠菊
【摘要】2020年隨著新學期的開啟,筆者又接手了新的一批學生。起先的心情是愉悅的、期待的,看著小三十個學生那稚氣的面孔,暗下決心三年后再打個漂亮戰。筆者擬定了一些教學計劃和目標,滿心喜悅地期待著學生能與筆者在同一頻道里享受著奮斗和收獲的點點滴滴,一起成長,然而幾個月過去了,筆者的激情卻遇到教學中最無奈的現實。也許是20年的新冠疫情影響的孩子們的學習,這些剛剛升上初中的學生,學習基礎打得就沒那么強悍,又還沒從漫長的暑假回正過來,心還仍在野外瘋游,不知道初中生活更需要努力、勤奮和自律。
【關鍵詞】課堂百象;教學千態
【中圖分類號】G623.3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32-057-01
現在農村小學也開始從三年級就開了英語課程,我們學校幾年前變成一所完全學校,附近幾所小學學生數銳減然后并到我們中學。但我校小學英語沒有專門的任教老師,都是其他老師另帶的,由于教師本身課程量的壓力,因此代課老師對于小學英語教育也沒有給予太多的關注,對于學生的英語學習習慣沒有進行有必要的培養,反而讓學生形成一種惡性的行為習慣:對英語學習態度認識不夠,還是認為英語是一門無關緊要的學科,課外懶得化功夫去記憶,去練習,天天都要反復催,作業都交不齊,交了作業的也不一定全完成了,有的還是早上趕到學校急急忙忙抄的,自己都不知抄了啥,對的錯的一股腦混抄了;字母和單詞的發音混亂,有的非英語專業的教師以前發音就是錯的,結果幾年小學非常態的英語學習下來,學生錯誤的反而難得改正了;書寫不正規,字母大小寫分不清,占格不對,單詞書寫粘在一起,七倒八歪,若單詞或句子中某個字母或單詞錯了直接用筆一涂,弄得作業上都是傷疤,難看極了;我反復強調要有專門的英語作業本,但學生就喜歡隨便拿一個本子就在上面寫,哪怕上面寫了語文作業,能用就用,又或者撕一張紙寫了交……說老實話,比以前的一張白紙還難教些。你要打電話給家長匯報情況吧,他們要么不在家沒法管教,說讓老師當自己孩子打,是打的事?老師能打嗎?要么家長說他們不懂,小孩淘氣自己也管不了,送到學校就是讓老師管的,農村教師的無奈也無非如此了。
盡管無奈,當教學的現狀和任務又都擺在那兒,必須行動起來,把學生扳回到正確而有效的教學軌道上來。因此我告訴自己必須要有足夠的耐心、愛心、信心和毅力,才能著手這項巨大的教育工程。一開始從書寫本開始規范,學習習慣的規范,讓他們有儀式感的學習,覺得學習在任何情況下都是嚴肅的事情,需要花時間和精力把它學好,并且每天都要回顧和總結當天的學習成果,激勵自己繼續前進。為了讓學生能發音,發好音,教學內容我從國際音標開始,讓學生會輔音和元音的發音和書寫,掌握單詞發音規則和拼讀方法以及與漢語拼音之間的異同,然后根據所學的音標完成26個字母的教學。目的是想糾正學生以往的錯誤的發音,養成英語式的發音習慣:字母拼讀正確,用音標而不是漢語拼音標注單詞的發音。本來計劃好三節課就能搞定字母的教學,畢竟小學也有教,但最后用了一星期多,效果還讓人皺眉。少數同學字母大小寫仍傻傻分不清,字母念成漢語拼音字母,例如總把“e”讀成“俄”,“Hh”發成“艾區”等,只能反復呈現音標帶他們用音標發音,同時學會根據發音規則幫助自己記憶單詞,以音記形的單詞記憶法。也許你認為最有效的方法可碰到最懶惰的蝸牛,那這個方法也是失敗的,有些娃他/她就不動,軟硬不吃,單詞課文不背,作業不做,課程的進度有時都因為部分同學停滯不前。為了吸引學生上課的注意力,我每個課時都設計了課件,針對課程內容每個單元設計了靈活的課堂活動,激發學生參與的激情,培養他們合作互助的學習風尚,又達到了鞏固每個單元的知識目標和語言點的效果。“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盡管上課時間還不長但差距就悄悄拉開了,有的學生之間結對愉快,而有的學生不開尊口導致結對同學不能進行課堂活動,拖了后腿,而這樣的同學這一屆卻又很多,作為巡視員兼幫扶者的我,也忙不過來呀。感覺帶這屆學生是真累——心累,他們可能更累吧。光種種代詞就把他們弄暈了,人稱代詞主賓格、形容詞詞性和名詞性物主代詞的用法,因為不記,所以常常混淆不清;句首字母大寫,專有名詞首字母大寫等,在實際練習中經常重復性錯誤;不斷呈現句例讓他們辨析陳述句和疑問句及其構成變化規律,但許多學生缺乏總結性學習習慣和探究學習的興趣,在實際的作業練習和對話中頻頻出錯。例如把陳述句變一般疑問句,告訴他們口訣了“一調二變三問號”,然后針對不同的句子進行對應課堂講解練習,課后出一些習題回家訓練。許多學生喜歡書寫時亂打點,而句子結尾時標點又不打;另外學生主謂分不清,漢化嚴重,當然也有少數學生能領會精髓,掌握老師講解的要點,作業有質有量。
這一段時間教學以來,我越來越感受到,我們的農村的小學教育也出現了退化。由于長期搞全鎮教師教學評比,量化打分與職稱掛鉤,從一年級開始教師就很抓教學成績,填鴨式輸灌,題海式戰術,背抄結合公式化教學,把小孩教得僵化。學生沒有時間思考也不會思考,他們沒有探知的熱情和興趣;也不會主動去學習一個新內容或完成一個新任務,課上課下不會主動提問題,他們的學習心態與百歲老者相似沒有波瀾,這是教育的悲哀。學生覺得學習失去了快樂,只有壓力,因此少數同學三天兩頭請假只在家玩,正好爺爺奶奶又溺愛他們,索性他們更把讀書當副業了。初中不僅課程量增加許多,而且難度也逐漸增加,致使一些同學對學習慢慢失去了信心,轉而從游戲和小說中去找尋自我,結果越來越差,甚至退學……我們國家要想源遠流長,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須培養有擔當,有目標,有創造力,積極向上而又奮發有為的青年。素質教育不是口號,不是形式,它應該逐漸成為一種政策,一種方向,更應該成為全民的一種習慣,分數定高低的評人標準應該受到唾棄。國家應該從小學一年級開展多維度的素質課程,配備專業老師,鼓勵學生在不同領域里探究的興趣,引導他們健康發展,取消只以學科成績定高低的評價機制。學校和老師的綜合水平和素質也應有極大的提高,才能滿足發展性人才培養的需求,這需要全社會的認同和協作。希望真正的有魅力的教育體系形成,使教者樂其教,學者愛其學,科技蓬勃,國力才可強堅。
作者單位
(安徽省桐城市雙河口學校? 安徽;桐城;23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