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勇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我國越來越重初中道德與法律知識的宣傳和推廣。處在初中階段的學生存在著部分的學生缺乏對學習和生活正確的認識,從而導致了偏差行為。學生在初中階段總是專注于文化學科培養,大大忽視了學生在初中其他方面的發展。學生的道德素養和法律素養在教學過程當中太過分散,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教學整體,不利于學生正確思想和行為的形成。本文從初中道德與法律課整合案例教學的實踐嘗試角度出發,旨在有效發揮案例教學的功效,幫助培養學生額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習體驗,從而促進學生能力的綜合性發展。
【關鍵詞】初中道德;法治課;整合案例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32-086-01
素質教育理念的提出,我國越來越重視學生均衡能力的培養。過去以專注學生應試能力為主的初中教學已經開始朝著人文教學的方向發展。處在初中的階段的學生思維能力和認知能力不健全,而這個時期也恰恰是學生思維和認知能力的形成過程。傳統初中教學思政教學的主陣地是思政課。而思政課也常常將道德與法律分開來講,這割裂了道德與法律的聯系,不利于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其應該整合案例教學使道德與法律知識更受學生的喜歡,而整合案例也就成為了道德與法律知識、價值以及理念的重要的傳播途徑。
一、案例教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作用
處在青春成長期的學生往往渴望獨立,在接受教育的過程當中,常常會形成一些天馬行空的古怪想法,這些想法使學生常常違背教師的意愿。家庭和學校作為學生早期社會化的兩個重要場所,在教育學生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思想和認知方面存在著很多困難。在傳統教學當中,教師總是采用統一且誤差別的講解方式向學生們傳授知識和內容。這種教學方式太過乏味和枯燥。學生長期會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下會失去對學習的興趣,甚至還會對學習產生抵觸心理。為了提高教學效率,必須采取新的教學模式。案例教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的應用,提高了整個教學的進度。案例教學法能夠讓道德與法律的知識更好的在案例當中得到體現。教師只需對案例進行分析和講解,便能將原本枯燥和乏味的道德與法律知識傳遞給學生。案例的情景化、生活化以及故事化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能夠積極的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道德與法律難題,從而提升了學生對于知識的應用能力。
二、案例教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實踐
(一)利用案例導入課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案例教學法在初中道德和法律課程中的應用,打破了常規教學中的沉悶的課堂氛圍。讓整個課堂學習充滿樂趣。在傳統教學模式當中,學生總是處于被動地位。對于教師所講的知識全盤接受,沒有一絲質疑,也沒有一絲疑問。教師告訴學生什么樣的正確的,什么樣的又是錯誤的。這樣的教學模式完全沒有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也沒有尊重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在教學結果上很難引起師生間的共鳴。教師運用案例教學的方法導入知識點,可以讓學生從生活的視角,并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理性的分析和看待教師所講的知識點正確與否。教師在課堂上陳述的知識點也能夠通過案例得到很好的體現。學生并不能理解書中抽象敘述的知識點,而通過案例將知識具體化和情景化,能夠使知識的表達更為形象,更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利用案例開展教學,提升課堂教學成效
在教學開展階段,學生對于知識和問題的理解完全的取決于自身對于知識點的掌握程度。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需要教師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通過構建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可以發揮師生在教學當中的角色和能力。傳統課堂教學注重的單向教學,教學當中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而案例教學模式能開展以問題為導向的學習思路引導學生思考的和學習,這種教學方法留給了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和空間,給予學生充分展示自身能力的舞臺。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使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呈現更多的案例,并將學生劃分為不停的小組,經由小組討論和小組競賽的方式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現能力。這種教學模式真正遵循了學生教學主體地位的理念,加深了學生對于道德與法治知識的理解,促進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三)利用案例課后總結,增強學生學習體驗
學生經過了課堂學習之后,對于道德與法治的相關知識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認識。為了鞏固學生在課堂上學習過的知識點,要求學生進行課后總結。以提高學生對于道德與法治內容的認識。在課后總結學習當中,教師需要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幫助學生構建課堂所學習知識點的邏輯框架。增加學生對于知識點理解和記憶。在傳統教學當中。教師會要求學生以筆記的形式記錄課堂所學內容,而大部分學生對于記筆記是非常抵觸的。在案例教學為主導的課后總結階段,教師可以以案例學習和探究的方式,探尋學生在課堂學習當中的薄弱點以及整體的學習成果。學生則通過對案例分析避免了記筆記的困惱和痛楚。學生在案例分析和評定當中更能調動自身真實的情感,引發自身情感上的共鳴,更容易增強自身的學習體驗。
結語:總的來說,案例教學方法改變了傳統教學當中存在的弊病。使學生更樂于學習道德與法治內容。案例教學的多元性、情境性、生活性以及教學性能夠施加更好的教學效果,從而促進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蘭金華.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整合案例教學的實踐嘗試[J].中學課程資源,2020,(6):10-11.
[2]蘇健偉.論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整合案例教學的實踐嘗試[J].中外交流,2019,26(28):392-393.
[3]徐芳杰.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整合案例教學的實踐嘗試[J].教育現代化,2018,5(11):348-349. DOI:10.16541/j.cnki.2095-8420.2018.11.154.
[4]李靜云,孫紅霞.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源自學生自身典型案例應用研究[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6):856-857.
作者單位
(南寧市新民中學;廣西;南寧;5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