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艷芹
【摘要】《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非連續性文本已成為語文學科的重要考點,要求高中語文教師要在實用類閱讀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能力。本文主要結合相關考點,針對高中語文教師如何采取有效的策略來培養學生的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能力和解題技巧這一課題展開分析。
【關鍵詞】高中;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探究
【中圖分類號】G633.3【中圖分類號】G633.3【文章編號】1992-7711(2020)32-076-01
在當今這個大數據時代里,學生每天接觸到的信息鋪天蓋地,微信、微博、論壇等非連續性文本更是隨處可見。能夠從中獲取信息、評價信息是當代學生必須具備的能力,而引導學生認識、學習非連續文本,加強閱讀策略的指導、提高學生答題能力是高三語文教師拓展實用類閱讀教學的重要任務。
一、相關考點鏈接
2020年修訂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第七個學習任務群是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其具體的學習內容就包含網絡新文體及比較復雜的非連續性文本。而縱觀近幾年的高考試卷,實用類文本閱讀中的非連續性文本已成為高頻題型。2019年高考語文全國卷三套卷和2020全國1卷、2卷的實用類閱讀都是非連續性文本。因此,高三語文教師更要注重學生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方法和解題策略的指導。
非連續性文本,主要以新聞類為主,有的會帶有圖表、數據等,重點考察學生的篩選整合文中信息,概括文本內容要點、把握作者觀點的能力,還會考察學生圖文轉換的能力,題型與分值相對保持穩定。
例如今年全國1卷的實用類閱讀,是三篇有關“中國新基建”的文章,內容相互有關聯,卻無統一性。這便給學生增加了心理壓力和閱讀難度。更有第六題:簡要分析我國重點投資支持新基建與抗擊疫情有什么關系?作答時需要跨材料篩選、整合、概括文中信息,這就打破了常規思維習慣,讓考生心理陡然增加了不少負擔。
二、閱讀方法指導
非連續性文本具有直觀、跳躍性強、易于比較等特點,其閱讀方法就不能使用直線性地閱讀,而要整合多則材料的信息,進行分析概括。平時要重視報刊的閱讀,拓寬學生的認知角度和視野。班級可以訂閱幾種不同類型的報紙,如《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等。因為不同定位的報紙對同一新聞事件的報道的側重點是不一樣的,要引導學生帶著同中求異的思維去閱讀,找到幾則新聞共性中的個性,從而提高閱讀能力。還可以多開展一些對熱點話題的討論,培養學生對新聞事件的分析和評價能力。央視的文化音樂節目《經典詠流傳》走紅后,筆者便組織學生討論評價了這種以歌和詩來演繹、流傳經典的形式,并讓大家各抒己見發表如何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來拓寬他們認知的角度。
另外,實用類閱讀的文本突出了語文實用性的特點,如說明書、調查統計表等。因此要指導學生多觀察生活、鍛煉靈活轉換的思維能力。臨近高考,學生都會關注一些教育類的公眾號,尤其是高考信息和方法指導,這些鏈接通常會夾雜圖片、表格,而從文本中獲取有效信息的方法是相通的,積累多了,也能助力非連續性文本閱讀。總之,生活中處處有語文,要鼓勵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三、解題技巧探究
非連續性文本閱讀的考察形式主要是兩道選擇題和一道簡答題,共12分。和以人物傳記、訪談等為主的連續性文本題型、難度基本一致,但閱讀方法和解題技巧卻不一樣。
首先是盡快把握文本的主要內容。通讀幾則材料后,要對文本進行整體感知,抓住其中的關鍵詞句。同時還要理清結構層次,概括每一則材料的主要內容。如果有圖表,要讀懂,重點閱讀標題、簡要的文字提示、數字變化等。以2020年全國2卷中的“精準扶貧”為例,通讀材料后就要概括出四則材料分別側重的是扶貧方略、政策路徑和貴州、云南的脫貧實例,還將兩個省份的扶貧工作內容進行了比較。
其次是尋找、比對文本信息。對于選擇題,要在文本中找到每個選項的出處,仔細比較選項和原文的差別。在對照時,要精讀相應文字,查找區位的相關敘述與選項有沒有意思上的差別,尤其是一些細微的差別,如程度、范圍、先后順序等。例如2020年新高考山東卷“歷史地理學”這篇實用類閱讀第一道選擇題的B選項:“沿革地理在中國古代較為發達,是因為古代學者需要借助它來開展儒學和歷史研究,但它并沒有獨立的學術空間。”在原文中兩者并沒有因果關系,屬于強加因果的錯誤類型。而第三個分句表述也不準確,原文是說沿革地理早已成為專門的學問,與原文不符。
最后是篩選、整合重要信息,得出結論。對于簡答題,必須先審準題意,再回歸文本,鎖定有效信息材料。在信息區間篩選關鍵詞句,提取有效信息,進行歸納整合,并分條歸納作答。2020年廣州二模“修復古建筑”這篇實用類閱讀的簡答題我校學生就出現了一些問題。 特別是審題不準,沒有讀懂或抓住“梁思成先生文物修復的理念”和“九層神廟修復工程的做法”的共同點,只是泛泛而談;還有很多學生對文本不理解或似懂非懂,閱讀水平有待提高。因此平時要加強實戰演練,提高表達概括能力。
四、總結——挑戰與機遇并存
非連續性文本已成為高考實用類閱讀的新寵,這意味著原來的重書本閱讀逐步轉向到重應用的閱讀,變“紙上談兵”為“實踐出真知”,是一種將書本中掌握的閱讀技能與綜合的語文實踐活動進行緊密結合的創新性舉措。作為一線教師,不得不說這既是一種挑戰,更是一個機遇,使活學活用這個口號在實用類文本閱讀中得以實現。在非連續性文本閱讀的教學中,我們要優化教學策略,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加強實戰訓練,并進行因材施教,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的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 余慈榕《高中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能力培養微探》? 當代教研論叢 2018
[2] 陳鵬飛《2020年非連續性文本閱讀備考指導》 廣東教育(高中版) 2019
[3] 涂韶華《高考類題研究之實用類文本命題區塊鏈重點題型簡述與答題策略》? 教學考試 2020
作者單位
(廣東省惠州市龍門縣高級中學;廣東;龍門;51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