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建軍
【摘要】教育教學中教師放棄固有老套的說理,引導學生通過重定意義、重定因果、重定順序完善思維、改善學法,往往能取得更佳的學習效果,本文將結合工作實際進行闡述。
【關鍵詞】重定因果;重定意義;重定順序
【中圖分類號】G632.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32-145-01
學習動力不足、不良學習習慣難改、效率偏低是學生學習中常遇到的三大困難,筆者致力于幫助和引導學生找尋克服困難的方法,經(jīng)過多年實踐,重定學習的意義、重定不良行為的因果、重定課外學習順序是值得推薦的良方。
一、重定意義,解學生動力不足之困
動力是進步的源泉,教育教學中常見一些因學習動力不足而成績平平的“聰明”學生,部分教師喜歡用設置高遠目標的方式來激勵他們,但據(jù)筆者觀察,效果并不理想。筆者認為,面對動力不足的學生,引導他們對學習重定意義能起到較好的促進作用,這個重定的意義一般具有以下特點:具體而小、有畫面感、靈活接地、利益易得。案例如下。
師:“小陳,為什么學習,老師想聽聽聰明的你的見解?!?/p>
生:“為了考好大學而學習?!?/p>
師:“好,那考好大學又是為了什么?”
生:“為了以后更好的生活呀!”
師:“很好,那現(xiàn)在初三努力最直接的意義是什么?”,
生:“上重點高中呀?!?/p>
師:“非常好!老師想再問問你,好伙食、好老師、好朋友、好住宿條件……你最想重點高中有什么?”
生:“好朋友。”
師:“看重友誼的孩子,老師最喜歡。小李是你的好朋友是嗎?”
生:“是的?!?/p>
師:“高中如果能和他一起讀好不好???”
生:“當然好。”
師:“你覺得他能考上重點高中嗎?”
生:“當然能!”
師:“那你呢?”
生:“嗯……”
師:“在老師心中,你和小李一樣聰明,想想和小李一起上重點,高中三年一起打球、一起聊天、一起學習,多美呀!”
生:“老師,我知道要怎么做了。”
提高學生的學習自覺能動性是教師的重要任務,引導學生重定學習的意義,幫助學生找尋符合自己當前內(nèi)心需求的目標,更能激發(fā)他們的學習動力。案例中的小陳最終如愿成了小李的高中同學,畢業(yè)典禮,他和小李一起來找筆者合影,這讓筆者深刻領悟到重定學習意義的必要。
二、重定因果,解學習習慣不良之困
學生不良學習習慣背后有種種原因,引導學生重定因果深入探尋因之前因、果之后果,明確因果之間最靈活的自己可改善的行為,對解不良習慣之困大有裨益。
小王答卷字跡潦草,經(jīng)常被多扣分。家長很著急,小王也不喜歡這個結果,但已經(jīng)初三,學習任務重、時間緊,完全沒時間練字,小王很苦惱。筆者引導小王重定因果,嘗試自己解困。首先,筆者請小王以最快的速度和稍慢的力求清晰的速度抄寫兩首文字難易程度相當且字數(shù)相同的小詩并偷偷計時,結果當然是后者的字更令人滿意,當筆者揭曉兩次抄寫的用時僅差兩秒時,小王很驚訝。接著,筆者引導他算出文字書寫量大的語文、歷史、政治三門科目以第二種速度書寫要多用的時間。他自己總結出多出的時間完全可以接受,不會出現(xiàn)做不完試卷的結果。在筆者的幫助下,小王進一步找出被扣分的因之前因是自己答卷時心太急,寫字太快,其實只要調(diào)整書寫節(jié)奏,稍慢、稍穩(wěn)一些,就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被無辜扣分的不良結果。后續(xù),筆者在測驗前都會提醒小王注意書寫節(jié)奏,訓練幾次之后,小王因字草而扣分的現(xiàn)象明顯改善。
小王案例中的重定因果,是把已知的因重定為另一個果,再去找尋這個果的因,而這個因之前因往往就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對于行為上的壞習慣我們還可嘗試預設果之后果的方法來引導教育。比如遲到的學生,讓他預想再次遲到、多次遲到,同學會怎樣看他,老師會怎樣處罰他,這個預設的結果自己愿意接受嗎?如果不愿意,自己現(xiàn)在該做出怎樣的改變?這樣的引導對大部分學生有效,當然前提是如果行為無改善,就一定按他的設想來操作。
三、重定順序,解學習效率不高之困
學習很用功但成績卻不理想的學生大有人在,筆者應用重定順序引導他們改良學習方法,成績普遍提高。比如做作業(yè),筆者會指導偏科學生按以下順序完成:第一步,完成強項科目的提升題部分;第二步,完成弱科的基礎題部分;第三步完成記憶性作業(yè);第四步,快速完成強項科目地基礎部分;第五步,嘗試借助學習工具完成弱科提升題部分。不同科目交替和寫記交叉地進行作業(yè),可以保持大腦的興奮性;難易分層分時段地完成作業(yè),可以保證學生保持優(yōu)勢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對弱勢科目地忽視。對于無突出科目的學生,筆者往往指導其按自己的喜愛科目的反序完成基礎題目,再按自己喜愛科目的順序盡量完成提升題部分。這一順序不但可以保證學生最大限度地完成所有基礎題,還為總分數(shù)提高創(chuàng)造了最大的可能性。
不難看出,重定作業(yè)順序的前提是對個體學情的精準掌握和作業(yè)的科學布置,這兩方面著實需要廣大教師多下工夫。
學習很用功但成績卻不理想的學生往往還有一些錯誤的學習理念,比如:學習成績與學習時間成正比,多刷題、多上補習班就一定能提升等。我們知道,人的邏輯層次從下到上分別為:環(huán)境層、行為層、能力層、信念層、身份層。行為上的偏差通過完善高層次的能力、信念、身份更容易改善。筆者引導學生重定順序,從只重視用功的行為轉變到重視能力的提升和信念格局的完善。鼓勵他們每天用15分鐘提高計算與閱讀能力,每周請一位優(yōu)秀學生或老師為他們分享學習理念。堅持一個學期,筆者班上近一半的用功型低分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學習能力明顯提升,成績提高顯著。
活用“重定”,重定背后反映的是教師對學生學情的精準把握,對學習行為的仔細觀察,對科學教法學法的深入研究。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筆者認為,摒棄陳舊經(jīng)驗,以新意、新法、新信念來引領學生是當下教師的全新使命,只有教師?!靶隆?,才能培養(yǎng)出具備創(chuàng)新能力的學子。
作者單位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qū)沙滘初級中學;廣東;佛山;52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