襲玉榮
【摘要】新生適應是從熟悉的環境過渡到新環境的過程。為了適應新環境的需求,新生要調整他們的心理和行為,以實現角色的平穩過渡,與新環境保持平衡。體驗式教育是一種新的教育方式,學生通過這種方式獲得體驗性理解,通過感知進行實踐,然后通過實踐獲得真正的成長。本文探討了體驗式教育在高中新生適應性教學中的應用,希望幫助高校新生盡快調整自己的心態,融入新環境中。
【關鍵詞】體驗式教育? 新生;適應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2.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32-097-01
對于高校新生來說,因為他們是剛進入校園的,所以一切都不熟悉。諸如陌生的環境和人際關系之類的問題常常使新生感到煩惱。環境的變化并不意味著學生的認知可以跟上這種變化。新生面臨著一個全新的、完全陌生的環境,從相對簡單和熟悉的環境到復雜而苛刻的環境,他們必須在各個方面做出適當的改變。如何幫助高中新生盡快解決這些問題,并盡快適應新環境,體驗式教育是新生適應教育的有效方法。
一、體驗式教育在適應教育中的優勢
體驗式教育是指教師受以學生為中心的特定教育理論和教育目標為指導,通過創建真實或虛擬的情境,學生可以在教師的積極指導下親自體驗,讓學生通過練習、交流、反思和概括來產生情感,吸收并形成知識,并發展能力。與傳統教育相比,體驗式教育的最大特點是學習的目的和內容隱藏在活動中,學生是主體,而老師僅起指導作用。它強調個人經驗和協作學習的重要性,盡管它鼓勵獲得實踐方面的新知識和新技能,但它更加注重共享、反映和綜合實踐經驗。在掌握技能和知識的過程中,不僅能夠獲得知識和參與活動,而且由于深層反思而可以獲得經驗的增強,從而可以通過經驗和反思的過程來發展學生。因此,體驗式教育是將學習與實踐相結合的教育方式。
二、體驗式教育的特點
(一)主張以學生為主體
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中,教師是教育活動的中心,掌握學習的進度和實施計劃,并采用單向教學法。學生被動地獲取知識,很難激發他們的興趣和主觀意識。即使是顯而易見的道理也很難在實際操作中體現出來,從而導致心理和行為上的偏差。體驗式教育是以學生為中心的,強調他們的自尊精神,從他們自己的經驗和學生的個人經驗中積累知識,并在此基礎上激勵學生以不同的層次和不同的角度思考,并鼓勵學生繼續學習課后研究,挑戰學生積極學習的動力,充分揭示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對自己的經歷有一個認識,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創造和諧的教育氛圍
單向教學提供了基于教授式的教育環境,因此,教室是教師個人的舞臺,很難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教育氛圍。體驗式教育將教師的指導和學生的體驗結合到一種情境氛圍中。在感受和體驗的過程中,師生相互尊重和信任,消除了彼此之間的距離感,可以幫助學生在心理上更輕松地感知老師的言語和行為,從而營造一種更加和諧快樂的教育氛圍。在實踐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自身也將獲得成長。
(三)注重教育中學生的情感體驗
體驗式教育更加注重教育的過程,更加重視學生心理素質的發展,例如態度、價值觀、責任感等。學生心理素質的發展程度和程度取決于學生在獲得經驗的過程中的選擇和發展機會。因此,體驗的價值通常不會反映在體驗結束后獲得的知識中,而通常會反映在人們容易忽略的過程中。體驗式教育將學習的目標納入了獲得經驗的過程中,并關注獲得經驗的過程對于學生的態度和行為的價值。簡而言之,體驗式教育更加強調學生對過程的主觀感知,更加強調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來改善他們的人格。
三、體驗式教育在高中新生適應教育中的應用
(一)教師創設問題情境
問題情境是解決問題的基礎和先決條件。在情境問題創建時,必須注意兩個方面:第一,必須采取措施,確保問題情境與學生的生活想貼近。任何不合理的情況都不會產生良好的教育效果。第二,情境必須符合學生的認知標準。這樣很容易激發他們對參與情境的興趣,鼓勵他們思考。適應性教育如果采用理論教學方法,結果往往不會令人滿意。因為對于學生們比較通俗的道理,卻很難應用于他們自己的生活。創設問題情境要包括學生在適應階段所面臨的沒有解決的問題,將學生置于情境中,引導他們的感情共鳴。
在體驗式教育中,教師必須在不同階段扮演不同的角色。在創建問題情境的階段,教師是領導者和組織者,必須仔細設定教學目標、內容、方法等。在分享體驗階段,老師充當聽眾、顧問的角色,傾聽學生的看法并解釋學生提出的問題和困惑。同時,老師是監督者,負責評估情境的過程和結果,并對學生提出新的要求。
(二)通過交流讓學生分享體驗
交流和經驗分享可以給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使學生可以分享自己的經歷并了解他人的經歷,這是學生與環境之間互動的過程。經驗交流通常在一個小組中進行。每個學生首先在小組中分享他們的內在經驗。在小組交流結束時,學生可以在所有學生面前共享。在交流經驗的階段,最重要的是學生對自己的評價,對老師的評價也是必要的。在評論過程中,教師應考慮學生的自尊心,避免降低學生的熱情。同時,教師可以與學生進行對話,以激發他們的進一步思考。在體驗式教育中,一些學生常常由于不良的自我表達或其他原因而成為過程的旁觀者,無法參與其中。因此,教師應注意充分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所有學生都應積極參與教學過程,特別是如果學生內向且無法表達自己,應鼓勵他們參與到其中來。
結論
教師應盡快幫助學生適應新的環境,以縮短適應時間,幫助學生盡快適應生活。高中生適應新環境主要是人際關系和學習方法等方面進行著手,體驗式教育能有效地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增強學生的自信。因此,體驗式教育是高中生適應教育的有效途徑。體驗式教育作為新的教育模式,仍在進行研究和完善中,它在提高學生素質方面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胡尚峰,田濤.體驗式教學模式初探[J].教育探索,2003(11):55-57.
[2]張金華,葉磊.體驗式教學研究綜述[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06):149-151.
[3]陳岸濤,馬娟.高校新生體驗式入學教育模式研究[J].高教探索,2008:133-134.
作者單位
(清遠市第一中學;廣東;清遠;51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