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光慧 張起磊



【中圖分類號】G63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32-221-02
一、教學目標
1.識記經濟全球化的含義、主要表現及載體。知道經濟全球化的影響以及發展中國家應對經濟全球化的態度。
2.學生辯證分析問題的能力,參與經濟生活的能力不斷提升,培養科學精神。
3.在小組探究中,學生逐漸培養合作意識和開放觀念;能夠意識到中國的發展必須走開放、共贏的道路,增強為國家富強而努力學習的使命感,提高政治認同和公共參與的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經濟全球化的表現及影響
難點:經濟全球化的影響及應對態度
三、教學方法
采用情景導入、問題探究、小組合作等方法,調動學生已有知識開展學習,通過體驗感悟、分析歸納、理論聯系實際等多種方式進行學習。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2019年,是新中國成了70周年。70年,讓中國走向世界,讓世界走進中國。一個經濟全球化的今天,讓中國與世界緊密相連!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經濟全球化這一課。(板書)
(二)新課學習
1.感受經濟全球化
經濟全球化到底離我們有多遠?首先,我們通過一位中學生的一天來感受經濟全球化。
播放張小馳的一天。
看了張同學的一天,請大家用一句話概括你對經濟全球化的認識。
教師:外國商品進入中國,中國商品走向世界。我們幾乎處處可以感受到經濟全球化的影響。 那么,什么是經濟全球化呢,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
2.了解經濟全球化
剛才我們看到張同學用的是iPhone手機,下面我們就以iPhone為例進行分析。
蘋果手機里面有一個Siri功能,可以和你進行簡單的對話。
國際君:“你在哪里被設計出來的?”
Siri:“我是加利福尼亞州蘋果公司設計的。”
國際君:“你的故鄉在哪里?”
Siri:“不要問我從哪里來,我的故鄉在遠方。”
從Siri的答案至少反映出兩個事實:第一,蘋果手機的創意來自美國。第二,蘋果手機的“故鄉”卻不是美國那么簡單。為什么呢?大家來看兩張圖片。(出示圖片)
一個“iPhone”的誕生
iPhone供應商的主要生產地點。
你們在這兩張圖片中看到了什么?? (國際分工協作)
像這樣在生產領域的國際分工不斷加強,生產上相互聯系、相互協作的現象,我們稱之為生產全球化。
教師設疑:那么,為什么iPhone要在世界各國共同生產?
教師:不同的國家具有不同的優勢,一個產品由多個國家共同生產,有利于世界各國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
在經濟學上有一個比較優勢原理。教材中是以甲乙兩國生產糧食和肉為例進行分析,我們一起來看。(出示比較優勢理論)
大家發現甲乙兩國在生產糧食和肉方面,誰具有絕對優勢。
但是,任何一個國家的資源是有限的,生產某個產品就意味著會放棄生產一些產品。那么,請問甲國生產1kg糧食意味著要放棄生產多少千克的肉(3/4kg),生產1kg的肉意味著要放棄生產多少千克的糧食(4/3kg );同樣乙國生產1kg糧食意味著要放棄生產多少千克的肉(6/5kg),生產1kg的肉意味著要放棄生產多少千克的糧食(5/6kg) 。我們發現,生產同樣多的糧食,甲乙兩國誰放棄生產的肉更少? (甲國),生產同樣多的肉,甲乙兩國誰放棄生產的糧食更少?(乙國)。我們稱甲國在糧食生產上具有比較優勢,乙國在生產肉上具有比較優勢。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害相權取其輕。
甲乙兩國如何充分發揮自己的比較優勢呢?(甲國生產糧食,乙國生產肉,然后進行貿易,這樣都能從中獲利。)
我國的許多行業在國際上具有比較優勢,而且我國的商品在國外市場也深受歡迎。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個小短片。
播放:在加拿大超市的直播。
國際間貿易往來不斷加強,我們稱之為貿易全球化。
出示材料:數說改革開放40多年之進出口貿易
改革開放的這40多年,我國進出口貿易額快速增長,其中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從206億美元增長到4萬多億美元,增長198倍,今天的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貨物貿易國。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增長超過147倍,成為130多個國家的主要貿易伙伴。
過渡:隨著國際分工和國際貿易的不斷深入,資本在國際間的流動速度不斷加快。前不久,蘋果公司CEO庫克到訪上海,表示要增加對中國的投資。
出示材料:庫克來華調研,增加對華投資的消息
教師:資本在全球范圍的流動和配置,我們稱之為資本全球化。近些年來,我國不斷優化國內投資環境,增強吸引外資的能力,截止2017年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外資流入國。
出示材料:數說改革開放40年之對外投資
教師: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的對外直接投資更是從無到有,截止2017年我國對外投資總額排名世界第三,目前我國境外企業資產總額超5萬億美元,分布在全球180多個國家和地區。
教師:生產全球化、貿易全球化和資本全球化,這是經濟全球化的主要表現。那么,生產、貿易和資本的全球化帶來了哪些生產要素的全球流動?
這些生產要素的流動,從而使各國經濟出現相互依賴、相互聯系的趨勢,這就叫經濟全球化。
過渡:前面我所說的蘋果公司總部在哪個國家?(美國)
教師:在本國或本地區擁有一個總部,并在其他國家或地區擁有子公司的國際性企業叫做跨國公司。
這種跨國經營對企業有什么好處?
跨國生產經營方式對全球經濟有什么影響?
(促進了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的流動,推動了國際分工水平的提高。)
因此我們說跨國公司是經濟全球化的強有力載體。
過渡:經濟全球化推動了世界經濟的發展,為人類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機遇。但是,經濟全球化獲得的并不總是鮮花和掌聲。
3.透視經濟全球化
(圖片播放)在世界一些地方出現了反對經濟全球化的聲音,2010年韓國首爾舉辦G20時,數萬人抗議游行,英國的脫歐運動(有關消息表示,英國將在明年3月份推出歐盟),由美國挑起的中美貿易摩擦等。
教師:經濟全球化一定會使人人普遍受益嗎?下面我們一起透視經濟全球化。
(為了讓大家全面地認識經濟全球化,我(下轉第223頁)(上接第221頁)們分組對經濟全球化做利弊分析。一組進行利益分析、一組進行弊端分析,每組推選一位核心發言人,匯報討論的結果。)
學生討論:分組討論完成《經濟全球化利弊分析》
出示材料一:iPhone產業鏈的全球化影響
出示材料二:甲國某造紙企業在乙國開辦工廠,引起爭議。
出示材料三:2008年百年罕見的金融危機。
設疑探究:iPhone產業鏈的全球化除了給蘋果公司自身帶來了利益外,還對世界經濟產生了什么影響?
(1)經濟全球化的有利影響:
經濟全球化促成了貿易大繁榮、投資大便利、人員大流動、技術大發展,為世界經濟的增長提供了強勁動力。經濟全球化是生產力發展的產物,又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
設疑探究:在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是不是一定會使人人受益? 經濟全球化使各國經濟緊密聯系在一起,你怎么看待經濟全球化也意味著“風險全球化”?
(2)經濟全球化的不利影響:
經濟全球化的大方向是正確的,但是也出現了發展失衡、治理困境、數字鴻溝、公平赤字等問題,同時也加劇全球經濟的不穩定性,尤其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安全構成極大的威脅。
過渡:經濟全球化有利,也有弊,是一把雙刃劍。俗話說:“甘瓜抱苦蒂,美棗生荊棘。”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事物,經濟全球化給我們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充滿著挑戰。
那么,我們又該如何應對經濟全球化呢?
4.應對經濟全球化
教師:說到應對,我想起習近平主席在達沃斯經濟論壇上的一段講話:
“世界經濟的大海,你要還是不要,都在那里,是回避不了的。想人為切斷各國經濟的資金流、技術流、產品流、產業流、人員流,讓世界經濟的大海退回到一個一個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歷史潮流的。”
——習近平
教師:既然經濟全球化符合經濟發展規律,因此中國就要順應大勢、結合國情,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
展示:微笑曲線理論圖片,引導學生思考我國應該 如何深入參與經濟全球化。
面對經濟全球化,作為普通的中學生,你們可以做些什么呢?思考之后,請你寫下來課后與我交流。
教師:同學們談的很好,今天的中國正在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進程,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
結語: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實踐證明,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從創建自貿區、到“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再到成功舉辦進口博覽會,建設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全方位對外開放的新格局正在加快形成。
從杭州G20、到金磚廈門會晤、再到達沃斯經濟論壇,更多的中國理念、中國方案得到世界的廣泛認同。
從關稅下調,到中國高鐵走出國門,今天的中國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態活躍在世界經濟的舞臺,為全球發展提供強勁動能。
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
五、教學反思
本課通過通俗易懂的漫畫、典故和重大時政材料,采用情境教學法和活動探究法,力求達到“促進學生有意義的學習真的發生”。教師在課堂中主要起“促進”作用,即幫助、指導、引導、支持作用,而非局限于“你講他聽”“你說他做”;“有意義的學習”是指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對學生來說是正向的,對學生現在和未來的發展有著積極意義;“真的發生”規定的是一節課的目標和達成的效果。無論是選擇材料、設計問題、安排課堂容量、把握課堂節奏等方面一定要重點關注如何促進學生“有意義學習真的發生”,減少或避免“假的發生”。
作者單位
(馬鞍山市第二中學;馬鞍山二中鄭蒲港分校;安徽;馬鞍山;24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