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婷
(濟南市槐蔭人民醫院婦產科,山東濟南,250000)
產后盆底功能障礙是當前婦產科臨床較常見的疾病類型。產后產婦盆底肌肉的功能失調將導致子宮脫垂、二便失禁或發生性功能障礙等[1]。隨著當前二胎政策的開放和發展,當前婦產科接收高齡、二胎產婦基數增加,導致產后盆底功能障礙疾病患病率在不斷提升,此類疾病患者日常生活質量受到嚴重影響[2]。對此,探討如何有效改善此類病癥具有重要意義。臨床發現,針對產后盆底功能障礙產婦采取個體化盆底康復護理干預措施具有一定效果[3]。本研究主要探究不同時機下采取產后個體化盆底康復護理干預措施對產婦的產后效果。
選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山東省濟南市槐蔭人民醫院收治的150例產婦作為研究對象,通過隨機數字分配法將產婦分為對照組(n=50)、早期康復組(n=50)及中期康復組(n=50)。對照組產婦年齡范圍22~36歲,平均(28.2±4.5)歲;早期康復組產婦年齡范圍23~36歲,平均(28.7±4.7)歲;中期康復組產婦年齡范圍22~34歲,平均(28.0±5.0)歲。三組產婦基礎資料比較未見統計差異(>0.05),可比。產婦在研究開始前簽署相關知情同意書,研究經過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表1 三組產婦干預后各指標情況對比(±s)
注:與對照組護理后相比,*<0.05;與護理前比較,#<0.05。
?
對照組產婦接受常規護理方法,包括常規盆底康復宣教及產后基礎護理干預。
早期康復組產婦于產后6~8周接受個體化盆底康復護理;中期康復組產婦于產后8~10周接受個體化盆底康復護理:使用USB4/B8型低頻神經肌肉刺激治療儀(PHENIX公司,法國)對產婦進行盆底康復治療。治療前對產婦盆底功能、腹直肌分離狀態以及疤痕狀態進行評估,依據產婦有無合并會陰側切口疼痛、張力性尿失禁、盆腔脫垂、疤痕疼痛以及腹直肌分離等癥狀,協助產婦制定一套個體化的盆腔康復護理方案,內容包括:①盆底低頻電刺激干預。探頭置于產婦的陰道內并與電極勁端接觸,實施脈沖電流刺激以強化盆底肌群。針對Ⅰ類肌纖維控制脈沖電流的刺激頻率范圍10~35Hz;針對Ⅱ類肌纖維控制刺激頻率范圍15~70Hz。低頻電刺激促進產婦的盆底肌的收縮。進行低頻電刺激治療過程中,刺激的電流強度主要以患者感覺強烈收縮感且無疼痛癥狀為度。刺激電流選擇10~25mA,控制刺激時間20min。②生物反饋護理。于產婦的陰道內置入壓力感受器的探頭,對其不同盆底肌肉的收縮、舒張能力進行檢測,護理人員向產婦講解各肌肉功能與作用,指導產婦掌握控制不同肌肉以促進盆腔功能的康復。早期康復組、中期康復組均持續干預12周。
對比三組產婦干預后盆底靜息壓水平、盆底收縮壓水平、Ⅰ類肌纖維的持續時間以及Ⅱ類肌纖維的收縮情況。
應用SPSS 20.0統計軟件對該次研究數據進行分析與處理,采用(±s)表示計量資料,檢驗<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前三組產婦盆底靜息壓水平、盆底收縮壓水平、Ⅰ類肌纖維的持續時間以及Ⅱ類肌纖維收縮數相比均無明顯差異(>0.05);干預后早期康復組、中期康復組產婦與干預前相比盆底靜息壓水平、盆底收縮壓水平、Ⅰ類肌纖維的持續時間以及Ⅱ類肌纖維收縮數均明顯升高(<0.05);干預后早期康復組、中期康復組產婦與對照組相比盆底靜息壓、盆底收縮壓以及Ⅱ類肌纖維收縮數均明顯更高(<0.05);干預后早期康復組、中期康復組產婦與對照組相比Ⅰ類肌纖維的持續時間更長(<0.05);早期康復組產婦與中期康復組盆底靜息壓水平、盆底收縮壓水平、Ⅰ類肌纖維的持續時間以及Ⅱ類肌纖維收縮數相比均無明顯差異(>0.05)。見表 1。
妊娠與分娩是女性的特殊生理階段,在這一時期,女性體內的激素水平發生較大波動,且女性盆底結締組織的膠原代謝改變,導致盆底支持功能被削弱,進而提高盆腔器官的脫垂風險。盆底肌由多層的肌肉與筋膜所構成,其內富含大量彈性纖維,盆底肌可為盆底臟器提供彈性與支持[4]。對于妊娠期產婦,由于其宮內胎兒在逐漸長大,導致產婦子宮也在不斷變大,導致其盆底肌肉受到長期壓迫,在發生損傷時,盆底肌肉被結締組織所取代,使其彈性降低且導致其肌力降低,進而導致發生盆腔器官脫垂或性功能障礙等不良狀況[5]。因此,產婦在產后接受盆底肌功能的康復訓練對于促進其盆底功能恢復以及改善身體機能具有重要意義[6]。
產后盆底肌功能訓練指通過采用非手術手段進行生理反饋功能強化,是一類恢復性的康復訓練項目,產后盆底肌功能訓練具有無痛、無創特點,其在產婦產后康復中的應用價值較高。但盡管產后盆底肌功能訓練對產婦具有重要作用,但臨床對于該項護理措施的實施時間尚未有明確定論。
研究通過對對照組產婦接受常規護理方法,早期康復組產婦于產后6~8周接受個體化盆底康復護理;中期康復組產婦于產后8~10周接受個體化盆底康復護理,結果顯示,干預后早期康復組、中期康復組產婦與本組干預前、對照組干預后相比的盆底靜息壓、盆底收縮壓以及Ⅱ類肌纖維收縮數均明顯更高(<0.05);干預后早期康復組、中期康復組產婦與本組干預前、對照組干預后相比Ⅰ類肌纖維的持續時間更長(<0.05);干預后早期康復組產婦與中期康復組盆底靜息壓水平、盆底收縮壓水平、Ⅰ類肌纖維的持續時間以及Ⅱ類肌纖維收縮數相比均無明顯差異(>0.05)。研究發現,個體化盆底康復護理的實施有助于加速產婦產后盆底功能康復,但對于個體化盆底康復護理實施時機的選擇不影響其護理效果。
綜上所述,產后個體化盆底功能康復護理措施的實施對產婦盆底功能恢復具有明確效果,但對于個體化盆底康復護理實施時機的選擇不影響其護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