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紅
(重慶市沙坪壩區中醫院,重慶 400030)
慢性心力衰竭是在原有慢性心臟疾病基礎上出現心衰癥狀、體征,水鈉潴留是出現癥狀的主要原因。在臨床中,最常見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包括:冠心病患者、高血壓患者、擴張性心肌病患者和糖尿病患者[1]。目前,我國處于嚴重的老齡化時代,且老齡化在不斷加重,同時,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概率也在逐漸提升,所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基數也在不斷升高,患者出現慢性心力衰竭,會極大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慢性心力衰竭的原發因素多種多樣,屬于心臟疾病的終末期。目前臨床中,對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療,已經不再僅僅是解剖學階段、血流動力學階段,而是逐漸改變為神經內分泌階段,可以對患者進行長期具有修復性的治療。不但改善了治療目標的臨床癥狀,還使臨床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提高,更為重要的是能夠延緩并防止心肌重構的發生,從而使心力衰竭的住院率和死亡率大大降低。在以往治療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一般會通過強心藥物、利尿劑以及血管擴張劑對患者展開治療,可以取得一定的治療效果。近些年來,通過臨床研究發現[2],患者在發生心力衰竭時,患者在交感神經以及副交感神經,尤其是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的作用下,心力衰竭患者會發生心室重構、神經內分泌的過度代償以及持續性存在,會大大影響患者的預后情況,對患者的預后十分不利。所以,有效的治療方案對于患者來說是極為必要的。本次研究分析慢性心力衰竭的病理類型,選擇不同藥物對其進行治療,分析治療新進展。
西醫藥物:①腦啡肽酶抑制劑:能夠使腎素-血管緊張素(RAS)系統以及腦啡肽酶水平產生抑制,加強C 型利鈉肽(CNP)、腦鈉肽(BNP)、血漿心鈉心鈉素(ANP)、腎上腺髓質素、緩激肽等血管活性肽對血管的保護作用,進而起到擴張血管、排鈉利尿以及逆轉心肌重構的作用,有效緩解心衰病情進展;其次腦啡肽酶能夠使心肌變得更加肥厚,使糖基化的膠原蓄積作用提高,腦啡肽酶抑制劑能夠對以上效應產生抑制作用,從而使腦啡肽酶的活性大大降低,進而將心室重構的速度減慢;范延紅[3]的研究結果表明:沙庫巴曲纈沙坦的治療效果和依那普利相比較前者,心血管死亡的風險更低,具有更高的耐受性以及安全性。②利尿劑:利尿劑是唯一能充分控制和有效消除液體潴留的藥物,利尿劑的使用可激活內源性內分泌系統,特別是RAAS 和交感神經系統,故應與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或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ARB)以及β 受體阻滯劑聯用[4]。通過降低血容量,使心臟負荷得到緩解,降低左心房壓力和肺毛細血管壓力,肺充血癥狀得到明顯改善;新型利尿劑托伐普坦是血管加壓素V2 受體拮抗劑,具有僅排水不利鈉的作用,對頑固性水腫或低鈉血癥者療效更顯著。③RAAS 系統阻滯劑:a:首選ACEI 類-抑制循環及局部組織中的ACE;減少緩激肽的降解;抑制交感神經遞質的釋放;還具有自由基清除作用。b:ARB 類-應用于ACEI 不能耐受的情況下的替代。④β 受體阻滯劑:LVEF 下降的患者一經診斷,癥狀較輕或得到改善后應盡快使用β 受體阻滯劑。通過減慢心率,使舒張末期容量有所增加,左室保持充盈;其次可以使交感神經刺激性減小,從而抑制血管收縮,減小心臟負荷[5]。⑤伊伐布雷定:在患者不能耐受β 受體阻滯劑時選擇,可以使竇房結發放沖動的頻率大大降低,緩解心率水平,使舒張期明顯延長,進而使患者的左室舒張功能得到改善,冠狀動脈血流增加,可產生抗心絞痛和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
中醫藥物:如果患者的肺部濕啰音較多,可以通過小青龍湯進行治療,可以推動、調節血液的運行;服用地高辛時,患者可能會發生惡心嘔吐情況,可以在中藥湯劑中加入連翹、生姜,可以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臨床癥狀;服用利尿劑時,患者的鉀和鈉可能異常降低,在中藥湯劑中,加入杜仲以及茯苓,可以避免鈉鉀異常[6]。
①醛固酮受體拮抗劑-螺內酯:醛固酮屬于甾體類鹽皮質激素,即能夠在心血管系統中獨立存在,又能夠通過腎上腺皮質球狀帶合成分泌。醛固酮的分泌,會影響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7]。螺內酯屬于醛固酮的拮抗劑,可以和醛固酮競爭靶細胞內的醛固酮受體,進而使醛固酮受體復合物的形成受到抑制,對醛固酮的治療作用產生影響。螺內酯可以對醛固酮的毒害作用起到拮抗作用,保護患者心血管,有效排鈉、保鉀,起到利尿作用;有效防止心肌發生、血管纖維化以及重塑;參與到抗心律失常治療中,起到抗心肌纖維化、減少室壁張力、減少血漿兒茶酚胺的濃度、糾正低鉀、鎂血癥[8]。②RAAS 系統阻滯劑:a:首選ACEI 類;b:ARB 類-應用于ACEI 不能耐受的情況的下替代,它阻斷血管緊張素II(AngII)介導的血管收縮,降低外周阻力,使血壓下降;阻斷AngII 介導的水鈉潴留,使血容量減少;降低心肌細胞各血管平滑肌的增生;抑制中樞和外周交感神經活性;大劑量降低血漿尿酸水平。③腦啡肽酶抑制劑(沙庫巴曲纈沙坦):可有效降低腦啡肽酶活性,發揮阻止心血管重塑、改善血流動力學、舒張血管、利排鈉、利尿等作用[9]。④β 受體阻滯劑;⑤在糖尿病合并心衰患者的管理中,鈉-葡萄糖轉運蛋白2 抑制劑(SGLT2):該藥物可以增加尿糖的排泄量,進而產生降糖作用,在短時間內,可以使患者的心肌能量得到改善,進而有效延緩心力衰竭的發生,通過滲透性利尿作用,將心衰癥狀進行改善,遠期療效表明,該藥物可以使心室重構得到改善,有效保護腎臟,使動脈硬化得到明顯改善[10]。王逸程[11]的研究結果表明:應用達格列凈治療,患者的心血管死亡風險降低,惡化風險明顯降低,且無低血糖、腎損傷等情況的產生,安全性較高。
西醫藥物:①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和血管緊張素Ⅱ型受體拮抗劑:通過以上兩種藥物對患者進行治療,可以使血管緊張素Ⅱ型的作用產生阻斷,進而對心肌肥厚以及心肌纖維化產生有效抑制,王學濤[12]的研究結果表明: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和血管緊張素Ⅱ型受體拮抗劑能夠使HFpEF 患者的一年生存率大大提升,但是病死率以及住院率無變化;②β 受體阻滯劑[13]:該類藥物可以減緩患者心率水平,降低耗氧量峰值,對于死亡率以及再住院率無影響;③利尿劑:該類藥物可以使患者的心臟前負荷大大降低,使機體保持在干重狀態中,對收縮期壓力起到顯著控制作用;但不宜過度利尿,以免前負荷過度降低導致低血壓;④鈣離子拮抗劑:該類藥物可以改善患者的慢性心衰的臨床癥狀,降低血壓減慢心室率,運動耐力有效提升,心肌做功量減少,運動耐量增加[14]。
中醫藥物:①益氣養陰藥物:葉華偉[15]的研究結果表明:患者的中醫癥狀評分、心臟彩超檢查結果、心功能檢查結果均有所改善,治標治本,效果顯著;②益氣溫陽藥物:益心膏中包含黃芪、白術、防己、附子等藥物,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分級,起到溫陽益氣、利水活血的作用,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概率。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種心肌損傷情況,導致該病的原因多種多樣,臨床中的病理情況是發生持續性心肌結構以及功能的改變,水鈉潴留循環容量增加導致胸腹水,心臟擴大等不良反應,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極大的威脅。現代中醫學按照本病其的臨床表現將其癥狀歸于“心悸”“喘證”“怔忡”“水腫”“痰飲”等心血管病證的范疇。隨我國人口老齡化及新型城鎮化建設進程的加速,中國的心血管病呈明顯快速上升的趨勢,且慢性心力衰竭的發病率高預后差,年平均病死率高達40%[16]。慢性心力衰竭,已發展成為重大公共衛生安全問題。
臨床中,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一般會采用藥物方法進行治療,隨著科學技術以及醫療技術的逐漸提升,慢性心衰患者的治療效果得到明顯提升。但是,在臨床實際過程中,隨著慢性心衰治療的深入研究,藥物治療方案也不斷改善,需要通過科學用藥,和患者的實際情況相結合,采用針對性治療方案,進一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減少住院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