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凱
(湖北醫藥學院,湖北 十堰 442000)
隨著社會經濟和醫療科技的發展及人們自我保健意識的提高,公眾對醫療機構藥學人員的要求也在提高。藥學服務是指醫院為患者提供與藥物相關的各類服務,并確保用藥治療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經濟性[1]。以往,醫學院校培養藥學服務型人才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是以化學為主的藥學培養模式和以臨床用藥為主的臨床藥學培養模式。隨著新時代醫學的發展,醫學院校在培養藥學服務型人才時更注重培養學生的藥學專業知識和用藥實踐能力。本文結合醫學院校藥學專業教學的實際情況,探討在依托學校附屬醫院的情況下,將臨床醫學領域的知識融入到藥學教育中,改變“學醫者不懂藥,學藥者不懂醫”的現狀,培養具有扎實的藥學知識、醫學基礎理論及臨床用藥經驗的綜合型藥學服務人才。
藥學服務是一種以“患者為中心”、要求服務人員參與到臨床用藥全過程的一種藥學服務[2]。為適應現代醫學學科的發展和社會對藥學服務型人才的需求,學校應制定明確的人才培養目標,充分地發揮醫學院校與其附屬醫院聯合辦學的優勢,以“藥學服務”為導向,加強藥學知識與醫學知識的融合。培養的目標包括:1)教學的核心目標是提高學生藥學服務的能力,使其能夠指導患者合理地用藥。2)培養具有良好創新意識和職業道德的學生,使其掌握藥學和臨床應用的相關知識,具備分析和解決藥學專業方面問題的能力。3)培養學生了解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使其能夠從事藥品供應及保管、疾病的預防和治療、藥物監測和評價、臨床藥學研究等工作。
依托學校的附屬醫院,學生可從大三學年開始進入附屬醫院進行學習及實踐,并由學校與其附屬醫院共同商討制定教學實踐計劃。在優化“化學- 生物學- 藥學- 醫學”的傳統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充分利用醫院的師資力量和實踐平臺,將醫學知識融入到藥學的教育中,從而促進藥學知識與醫學知識的協同發展。
在實際的藥學專業本科教育中,藥學專業的教師基本以“藥”為主,其醫學專業知識較匱乏,導致其在教學活動中無法指導學生進行藥學服務。以往,多數學校通過聘請臨床醫師、臨床藥師到學校進行臨床教學。但這些聘用的醫師或藥師存在學校管理不便、醫療和科研任務繁重、無法對學生進行課后指導等問題,導致其無法在教學中將知識與實踐相融合。學校與附屬醫院進行“融合”,即學校從附屬醫院中挑選有豐富工作經驗的醫師和藥師,組建多學科交叉的“雙師型”教學團隊。教師團隊通過協同教學來完成藥學的課堂教學,指導學生開展與藥學相關的各種實踐活動,進而使學生盡早地接觸臨床醫學。黃信瑜[3]的研究表明,采用“雙師型”教學團隊進行藥學專業的臨床教學工作可將醫學和藥學有機的結合,改善教學上“醫藥分離”的狀況,促進藥學服務的深度發展。
導師是藥學專業學生在早期接觸專業知識、進行臨床實踐、啟發藥學服務思維的“領路人”。本科生導師制是指高校以促進本科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安排專業水平高、品德優秀的老師對其學習、品德、生活及心理等方面進行指導的一種教學制度。在本科生導師制的基礎上,對學生實施“導師組”管理制,方法是:給每2 ~3 名學生安排一個導師組,每個導師組由1 名醫師和1 名藥師組成。兩位導師以協作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全面的藥學課程教學(包括職業規劃、課程指導、臨床見習、藥學實踐等)。汪煜華等[4]的研究表明,對藥學專業的本科生實施“導師組”管理制可促進學生臨床知識的學習,有效地彌補傳統藥學教育在臨床醫學實踐和藥物治療等方面的不足,提高學生的藥學專業能力及綜合素質。
根據藥學課程的設置和人才培養的需要,構建“實驗教學—見習指導—導師帶教”相結合的實踐教學,從而改善現有的本科藥學專業的教學實踐體系。1)在傳統驗證性實驗的基礎上,將實驗教學的課程中增設一些“綜合性、設計性的實驗”,從而培養學生的藥學專業技能和創新能力。2)將藥學見習分為臨床見習和藥學實踐兩個部分。學生在醫師的指導下掌握認識疾病和診斷疾病的方法,鍛煉與患者溝通交流的能力。學生在藥師的指導下掌握合理用藥的相關知識,學會對患者進行用藥教育與咨詢服務,提高自身的臨床用藥能力和藥學服務能力。3)利用好“導師”。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和寒暑假跟隨其導師進入附屬醫院的臨床部門,開展短期階段性的實踐活動,使其理論知識得以全面地跟實際的藥學服務相結合,以鍛煉其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畢業實習是本科學生將自己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環節,可起到補充日常實踐教學的作用[5]。根據藥學專業的特點和服務型藥學人才的培養目標,將學生在醫院實習的過程分為以下3 個階段:1)到醫院藥劑科實習。安排學生到醫院藥房、PIVAS、制劑室、質檢室、等部門進行實習,并要求其在實習期結束后能夠熟悉醫院藥學工作的各項管理制度、掌握處方藥的審查流程和調配技術、學習臨床合理用藥的知識等藥學工作基本技能。2)到臨床科室輪轉實習。由臨床醫師和臨床藥師指導學生在內科、外科、婦科及兒科等科室進行輪轉實習,并要求其在實習期結束后了解上述科室的常見疾病(包括發病機制、患者的臨床表現、診斷的要點及治療原則)、掌握教學藥歷的書寫、熟悉對常見疾病進行藥物治療的方案以及對治療方案的分析與評價、具備與患者溝通交流的能力。3)進行藥學專題實習。學生在帶教老師的指導下選定研究項目、查閱資料、設計畢業論文、進行實際操作、總結研究成果、寫出畢業論文。學生在藥學專題實習期間要熟悉藥學服務的各環節,實習的專題要側重于對各個實習環節的工作進行總結并寫出相關臨床藥學課題的研究報告等。
綜上所述,采用“醫藥協同”的培養模式能夠真正地發揮附屬醫院在臨床教學中的優勢,促進藥學和醫學在教學中的融合,提升學生的用藥服務能力,滿足了現階段的教學需求,進而為社會培養出符合現代化醫療發展需求的藥學服務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