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礦業大學(北京)體育教研部 北京 100107)
截至目前為止,高校內的健美操體育課程已經開設了十多年,其以獨特的魅力受到學生和大眾的喜愛。新課程改革背景之下,健美操在高校體育領域中的迅速發展也不能離開改革與創新,本次以北京某高校健美操體育課程為例分析當前課程考核的進行情況,用以明確國內高校健美操課程考核模式存在的不足,并提出課程考核模式的創新方案,以供參考。
素質教育要求教育教學工作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關注學生的個體差別與不同的需求,為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和能力發展提供了空間。關注學生個性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在制定體育課程目標時充分考慮到學生的需要、社會的需要以及學科自身的功能和規律。
然而實際的教學工作中并非如此,以北京某高校為例,當前校內體育健美操必修課仍然以傳統的大眾健美操教學為主,單純的動作標準考核,導致學生們在學習和練習中感覺動作枯燥單一,沒有趣味性,學生自身形態,以及舞蹈能力受到一定限制使得其在期末考試技能考試成績偏低,所以傳統的考核模式不能夠全方面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練習的積極性和對健美操運動的興趣。并且傳統的健美操考核模式只是學生單純展示教師教學動作,沒有與學生的興趣和特長結合起來。針對此情況,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為出發點,對健美操課程考核模式進行改革研究,在考核內容中引入了創新編排的項目以及新的評分標準,希望能夠鍛煉學生創新編排的能力,提高學生自主思考能力創新能力,也為學生提供除動作標準評分以外的得分機會,提高學生練習的積極性與學習興趣。
隨機選擇北京某高校200名學生,調查其對健美操課程的看法。與此同時隨機選選取6個健美操教學班為實驗對象,共120名學生。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包含3個班級、60名學生,參與教學實驗的學生均為女生。對照組采用傳統的考核方式,觀察組采用本次改革的考核模式。
此次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3種,分別為調研法、文獻資料法與教學實踐法。調研法:調查北京高校普通學生對健美操課程的看法,調查高校健美操課程的開展情況。文獻資料法:查閱文獻資料,了解近幾年高校健美操課程的開發與利用情況,了解高校的考核內容與評分標準。教學實踐法:進行一學期的健美操實驗教學,一組采用傳統考核模式,一組實施全新的考評手段,激發學生的創新才能,鼓勵學生對健美操的動作進行創編,讓教學與實踐實現同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調查200名學生對健美操課程的看法,詳情見表1。可以看到,調查對象中有44人正在學習健美操或者有過學習經歷,占到總調查人數的22%,大多數學生沒有接觸過。與此同時,有62%的學生對健美操課程的學習興趣一般,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該課程對學生的吸引力不夠,僅有5.5%的大學生學習興趣比較濃郁,還存在9.5%的學生完全不感興趣。

表1 高校學生對健美操課程的興趣調查表
當前高校健美操課程的評價方式主要為期末考核,即讓學生自己表演課上學習過的動作、得分標準涉及動作準確性、動作的力度與幅度、動作連貫性、動作協調性和教師的總體印象評分,共六個項目,每項10分,根據動作的錯誤多少、熟練程度等處以0.1-0.5分的扣分。這種評價方式與教師個人的主觀性聯系密切,不利于體現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后續應該進行完善。
首先,由課程小組集體商討健美操考試的具體內容、考核標準與實施細則,要求學生完全掌握健美操的理論知識,測定學生的心肺機能、技術等,并將考核的實施方案交由教研室主任審核批準;
其次,教務處統一安排健美操考試的時間,其中達標考試項目由教師自行組織實施,技能測評項目實行教考分離,即任課教師與考評教師兩人共同組成技評項目的考核主體,期末成績取其平均分;
再次,針對考核過程中成績不合格的學生,在本學期結束之前給予其一次補考機會,補考時的上限分數為60分。
健美操考試內容包含平時測試、理論考試、素質測試(800m+一分鐘仰臥起坐)、期末考試,本次改革主要創新期末考試的內容。提出健美操考試的內容包含兩個方面,分別為大眾鍛煉標準成套動作和自編套路,且這二者分別占期末成績的50%。大眾鍛煉標準成套動作為單人考核,即讓學生自己按照課上所學完成規定動作,自編套路的考核以小組為單位,先讓學生自由組成4-6人的小組,學生需要將大眾鍛煉標準成套動作為基礎,并加入4個及以上新的隊形。另外要求學生在成套動作展示結束之后,選擇健美操之外的其他舞蹈風格,如,街舞、爵士等,表演時間1-3分鐘,學生可以自由選取音樂。
健美操課程的成績分為4個部分,分別是平時成績、體育理論知識、素質測試和專業技術與機能成績,滿分為100分,其中平時成績與體育理論知識均占總成績的10%,素質測試的成績占總成績的30%,期末成績的占比為50%。
期末成績中,大眾標準成套動作與自編套路的評分標準不同,但均分為五個級別,分別是優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一般(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60分以下)。 大眾標準成套動作的考核項目涉及動作的熟練程度、規范程度、動作力度、音樂節奏感和動作協調性,自編套路的考核項目為動作是否具備創新性、流暢性,隊形是否具備協調性,表現力如何。
(1)兩組學生的期中平均技評成績比較。
比較實驗前后兩組學生的期中技評成績,可以看到實驗之前兩組之間的差異不明顯(P>0.05),表示此時兩組同學的健美操技術水平相同。實驗之后,觀察組學生的平均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學生(P<0.05),證明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觀察組學生的技術成績提高的更快。詳情見表2。

表2 實驗前后兩組學生的期中平均技評成績統計表
(2)兩組學生的期末技能、理論成績比較。
對比兩組學生的期末技能成績與理論成績,不難發現無論是最高分、還是最低分、平均分,觀察組學生的成績均高于對照組,即就是說,觀察組所采用的考評方式相比傳統考核的效果更好。究其原因主要為改革后的考評模式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可以與小組其他成員互相交流、共同進步,不斷強化對健美操的音樂、動作和理論知識的理解。詳情見表3:

表3 兩組學生的期末技能成績、理論成績統計表
(3)兩組學生的創編能力評分比較。
實驗后兩組學生的創編能力結果見表4,可以發現學生自編套路中的動作均具有科學性和健身性,且兩組學生的表現沒有很大區別(P>0.05),而就自編套路的新穎性和藝術性來看,觀察組則高于對照組,這表示考核模式改革有助于為學生創造團隊學習氛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創編能力。

表4 兩組學生的創編能力統計表
(4)兩組學生的運動愉悅感比較。
實驗結束后,采用EFI(運動感覺量表)調查兩組學生對健美操運動后的愉悅感,發現學生雖然普遍會感覺到疲憊,但相比對照組來說,觀察組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明顯提高,差異顯著(P<0.05),他們認為新型考核模式之下,自己體驗到了健美操的樂趣,因此運動前后始終心情愉悅、精神放松,并且好像擁有無窮無盡的精力。可以肯定的說,改革后的考核模式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讓學生獲得更為強烈的運動愉悅感,并且獲得更加優異的學習成績。詳情見表5:

表5 兩組學生的運動感覺統計表
教育教學改革要求素質教育,但由于傳統教學思想的束縛,許多學校和教師依然比較重視學生的成績提升,像健美操課程的理論教學完全圍繞考試內容進行,教師也從不滲透其他相關內容,學生的學習興趣難以提升。通過此次實踐,發現改革考核模式之后,創編組合與隊形成為考試內容的一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顯著提高,有些學生會專門利用自己的課余時間與小組成員商議創編活動,教師的教學內容也逐漸豐富起來,與學生的互動頻率增強。
傳統的考試模式主要是讓學生表演課堂上學過的動作,學生為了獲得高分,不得不重復進行練習,也不清楚該動作是否適合自己,長此以往學習興趣容易被消磨殆盡。經過此次實踐,采用改革后的考核辦法,觀察組學生不僅需要與組內學生積極交流,尋找自己感興趣的表演項目,而且必須積極調整心態,保證個人和集體的考試成績,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小組學習效果更高,即使經過長時間的運動依然會感覺心情愉悅。
有壓力才有動力,此次實踐活動進行之前,就已經告知所有學生考核內容和得分標準,較對照組來說,觀察組學生的壓力更大一些,但也正是在這種壓力之下,學生的創新能力、技術表現力均得到了培養與鍛煉。學生不僅要在課堂上做好練習,還要協調自己的課余時間,克服身心疲勞、克服膽怯等消極心理,逐漸形成堅強的意志力。總之,健美操課程考核模式改革有利于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素質教育背景下,健美操這門體育課程的教育作用逐漸增大,為了提升高校健美操課程的教學效果,本次研究了北京某高校的健美操體育課程考核現狀,并將傳統考核辦法進行改革創新,對比了傳統考核模式與改革后考核模式的效果,發現學生的創編能力、學習興趣和成績均有明顯提高,因此推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