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體育大學 北京 100084)
競技健美操成套動作是由操化動作、難度動作、托舉、動力性配合以及過渡與連接動作組合而成的一項難美運動。2017-2020年競技健美操競賽規則對藝術評分依舊從音樂與樂感、操化內容、主體內容、空間運用以及藝術性五個部分對成套動作評價,過渡與連接動作作為主體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要達到優秀標準(4G+),需充分體現過渡與連接動作的復雜性、流暢性及多樣性,在一定程度上這也對運動員身體協同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以第15屆世界健美操錦標賽成套過渡與連接動作為研究對象。
(1)文獻資料法。
在中國知網、中國健美操競賽網以及萬方網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并收集第15屆健美操世錦賽的決賽錄像及成績,進行整理歸納。
(2)專家訪談法。
根據本文研究內容,訪問相關教練員及裁判員4人,運動員7人。訪談的主要任務是基于2017-2020年新規則導向下,加深理解過渡與連接動作的創編對成套藝術完成的影響。
(3)視頻分析法。
通過觀看第15屆世界健美操錦標賽男單、女單、混雙、三人及五人決賽前8名共計40套視頻,以定格和單幀形式記錄過渡與連接動作相關指標并進行分析與研究。
(4)數理統計法。
使用Excel表格對第15屆世界健美操錦標賽成套過渡與連接動作數據整理分析。
(1)第15屆世界健美操錦標賽成套過渡與連接動作的時間與節拍。
表1顯示,五個項目的成套平均時間在83.23秒,平均總節拍在227拍左右,過渡與連接動作在成套中總比例平均值占到成套動作的22.48%,其中五人項目平均時間最高為83.88秒,而女單項目平均時間最小僅為81.88秒。在單人項目中過渡與連接動作的平均總節拍中都占到50-56拍左右,各項平均總比例都在28%以上,和其它四個項目相比較為突出。而集體項目中平均節拍比例較少,這可能由于單人項目的成套中不包括托舉、動力性配合及團隊協作,而且難度動作、操化動作的占比又相對固定,因此需要更多的過渡與連接動作來豐富其主體內容,使成套具有更強的沖擊力和競爭性,而集體項目還需考慮主體內容的其他要素,從而最大程度地提高藝術分。

表1 第15屆世界健美操錦標賽成套過渡與連接動作的時間與節拍
(2)第十五屆世界健美操錦標賽成套過渡動作的空間轉換。

表2 第15屆世界健美操錦標賽成套過渡動作的空間轉換統計
根據2017-2020年競技健美操競賽規則,成套動作中的過渡動作要充分利用地面、站立、空中三個空間。首先將三個空間的類型:地面、站立、空中分別用英文字母設為A、B、C。其次將成套中出現的16種不同類型按照轉換次數分為5類,一次轉換空間:A-B、B-A, 兩次轉換空間:B-A-B、B-C-B、B-C-A、A-B-A, 三次轉換空間:B-C-A-B、A-B-A-B、A-B-C-B、B-A-B-A、B-C-B-A, 四 次 轉 換 空 間 :A-B-C-A-B、B-A-B-C-B、B-C-B-A-B, 五次轉換空間:B-A-B-C-A-B、A-B-C-B-A-B。最后再分為:技巧性過渡動作與非技巧性過渡動作。
由表2可知,男單和混雙項目運用技巧性動作占比較高,三人和五人項目使用技巧性動作占比較少,但非技巧性動作占比較高,這說明本屆世錦賽上三人和五人項目仍常用保證動作一致性及完成質量的動作組合,這也是集體項目創編重點關注的內容。從轉換空間次數來看,五個項目多集中于選擇轉換兩次及三次空間的技巧性過渡動作,在符合規則要求下,多層次空間展示仍是運動員編排的創新點。非技巧性過渡動作則集中于一次及兩次空間轉換,這可能由于在集體項目中運動員要充分考慮整體完成效果及隊員的身體素質,因此在選擇動作類型時多考慮單一起身類動作,例如:運動員在完成俯撐類難度后多數選擇跪起及轉身弓步起,這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成套動作的一致性。
(1)第15屆世界健美操錦標賽成套過渡與連接動作的銜接內容。
首先將第十五屆世界健美操錦標賽成套中連接動作分為站立、地面兩大類型,并用字母標記成:B、A。再根據連接動作所貫穿的前后內容分為:操化-操化、難度-難度、操化-難度、操化-托舉、難度-托舉、難度-造型、操化-造型、托舉-造型共八組。成套中出現的上步、并步等準備動作重復次數較高、動作差別較小,故單獨統計來減少對連接數據的干擾。

表3 第15屆世界健美操錦標賽單人項目連接動作統計

表4 第15屆世界健美操錦標賽集體項目連接動作統計
從表3和表4數據得出,銜接內容總體上更多體現在難度與難度、操化與難度之間,運動員在落地接俯臥撐或者縱劈腿后,可以選擇簡單的地面移動、轉身等連接難度動作,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成套的流暢性。在單人項目中,操化與操化和操化與造型使用頻次也相對較高,因為新規則將不滿足一個八拍的操化單元列為連接動作范疇,所以運動員在編排規定操化單元后,可入操化連接內容,提升藝術表現力。例如:女單亞軍俄羅斯選手在成套后半段運用變形手翻接轉身胸腰下再接側擺腿來承接結束造型,動作組合不僅豐富了轉換空間并以高質量的舞蹈柔韌能力銜接了操化和造型內容。在集體項目中,難度與造型和難度與托舉動作也比較高頻使用,因為運動員需在有限成套時間內高質量完成難度,還要盡可能滿足從一個造型、風格、位置轉換到另一個形式的條件,并用來承接成套中不同段落及主題。
(2)第15屆世界健美操錦標賽成套過渡與連接動作獲得G+數量。
由表5和表6可知,在單人項目中過渡與連接動作獲得總平均值4個G+,在規則中達到優秀標準,這需要成套中凸顯復雜性和多樣性的動作組合,充分結合運動員音樂風格特色創編,而這對于運動員的綜合身體條件要求較高。在本屆單人項目決賽中,亞軍匈牙利男單選手Daniel編排的過渡與連接動作,既體現了銜接前后動作的內容又展示了承上啟下的功能價值。日本選手Riri獲得了女單藝術分9.250的最好成績,她的成套中既包含從簡單到復雜的過渡動作,也有多樣新穎的連接動作,其中在銜接了操化和難度兩個不同的內容時多次充分利用到站立、騰空、地面三個空間的轉換,特別是成套后半段芭蕾舞變形小跳接前軟翻,使整個成套編排內容更具創新性。相較于單人項目,集體項目中三人獲得較多數量的G+,平均值在1.50個,在本屆世錦賽上三人冠軍俄羅斯二隊通過地面滑行靈活的變換了隊形并自然承接了地面難度,體現了編排的巧妙。而混雙獲得最少的G+,平均值在1.00個,這可能是由于使用了較多的動力性配合動作來獲得G+,來提升主體內容的分值。

表5 第15屆世界健美操錦標賽單人項目過渡與連接動作獲得G+數量

表6 第15屆世界健美操錦標賽集體項目過渡與連接動作獲得G+數量
2017-2020年周期競技健美操規則導向下,本屆世錦賽運動員普遍使用過渡與連接動作組合使時空層次更加清晰;高質量的過渡與連接動作在成套中凸顯承上啟下的耀眼作用,銜接內容多用于難度與難度及操化與難度之間,成套更加趨向于“新、美、難”發展;合理創編過渡與連接動作是保證成套動作藝術分值的重要一環,要理性分析過渡與連接動作與成套各部分內容的博弈關系,充分結合音樂風格、前后銜接內容的特點、空間均衡性來凸顯復雜性、多樣性、流暢性的藝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