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從根
(浙江省麗水市慶元縣楓樹壟家庭農場,浙江 慶元 323800)
若柑橘園栽培管理不當極容易因為長期使用單一的品種與肥料而對其栽培品質造成影響,在對有機肥、無機肥以及復混肥的使用狀況了解不充分的情況下,盲目選擇施肥方式,不僅不會提高柑橘產量與品質,反而會導致栽培區域礦物質以及養分供應不平衡而出現有機質明顯降低的情況。再加上排水不良,土壤通透性嚴重不足,極容易導致柑橘品質與產量明顯下降。因此,需要針對于當下的柑橘園種植現狀進行深入分析,設計與之相對應的有機無機復混肥對種植土壤以及柑橘品質的影響試驗,為后續確定施肥方法以及肥料的大規模應用奠定基礎。
某市作為我國主要的柑橘出產地,栽培歷史悠久,柑橘的種植面積達到了3.2 萬公頃,種植的柑橘品種主要為 柑,具有貯藏時間久、色澤鮮艷等突出優勢,果肉脆嫩且酸甜可口。由于種植效益逐年減少,在勞動力成本明顯增加的情況影響下使得多數果農在種植柑橘時選擇優先使用化肥作為主要的施肥方式,以達到提高柑橘產量的目的。但在盲目的大量使用化肥的前提下,柑橘種植園中的土壤養分有嚴重失衡現象,再加上土壤板結與酸化的情況過于嚴重,導致柑橘的品質嚴重下降。因此,對于現階段的柑橘種植來說,想要提高產量與品質,就必須摒棄傳統的管理模式,應用先進的種植結構,打響 柑品牌知名度,以促進果農們的生產積極性,其也是最大程度的提高 柑種植效益的有效途徑。在這樣的情況下,某市柑橘園在種植過程中采取了大力推廣疏除的施肥方式,應用 “三疏一改” 的施肥技術方案,這樣一來無論是柑橘的品質還是生產效益相較于以往均有了明顯提升[1]。但從當前的柑橘銷售情況來看,情況卻依舊不容樂觀。為最大程度的提高柑橘產量與效益,對柑橘的生長環境以及病蟲害防治方面的工作進行深入分析極為重要,相關專家也在提高柑橘產業競爭力方面做出了較多的嘗試,希望能夠起到改善柑橘種植現狀的作用。
試驗在上文中提到的柑橘園中進行,其種植品種為 柑,選擇的試驗材料樹齡均在5 年以上。強調控制的因素為柑橘的種植密度,需要選擇具有樹形大小一致特性的柑橘樹作為本次試驗的對象。
試驗所用土壤類型為紅壤,基礎類型的理化性質為有機質含量為25.22 克、速效氮為145.23 毫克、全氮1.5 克、速效磷203.11毫克。速效鉀為328.21 毫克,以上理化性質的數據單位均為千克。整體PH 值為5.20。
所選擇施加的肥料類型包括:三元復合肥(內含氮、五氧化二磷以及氧化二鉀,在其中占有的整體比例均為15%);選擇的有機肥料中包含的氮、五氧化二磷以及氧化二鉀占有的整體比例為0.019 ∶0.024 ∶0.016,有機質含量能夠達到48.4%;有機無機復混肥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摻雜尿素、硫酸鉀以及鈣鎂磷肥,并將其與有機肥一同混合,最終配合而成的肥料中氮、五氧化二磷以及氧化二鉀的含量比例為0.1 ∶0.03 ∶0.07,也可以按照比例為0.09 ∶0.03 ∶008 進行配制。最終獲得的試驗數據需要采用DPS8.0 軟件對其進行統計與分析。
本次試驗采取的設計分類方法為肥料養分,設置數量為3 的施肥處理對象。第一類處理:施肥比例為每平方公頃1050 千克,簡單來說通常為每棵柑橘樹需要1.4 千克;第二類處理:選擇氮、五氧化二磷以及氧化二鉀的含量比例為0.1 ∶0.03 ∶0.07 的有機無機專用肥[2];第三類:選擇氮、五氧化二磷以及氧化二鉀的含量比例為0.09 ∶0.03 ∶008 有機無機專用肥。兩種有機無機專用肥料的播撒比例均為每平方公頃0.6 千克,也就是每棵柑橘樹3.15千克。每個種植區域面積設定為50 平方米,按照每個區域6 棵的數量并采取隨機排列方式進行種植。選擇播撒的處理肥料在本次試驗中均為追肥性質,并需要分兩次使用,具體使用時間為:若設定第一次播撒時間為4 月17 日(壯蕊催花肥),肥料的用量為6 成;第二次播撒肥料的時間就應為7 月15 日(壯果逼梢肥),用量為剩余的4 成。播撒的方式為溝施,并需要在播撒完成后在其表面覆蓋足量的土壤[3];基肥播撒時間則應控制在3月15日之前,并在距離果樹兩旁的1.5 米處完成開溝操作,選擇施加的商品有機肥比例應控制在每平方公頃3000 千克,也就是每棵柑橘樹4 千克。除去播撒肥類型與量不同外,選擇應用的其他管理措施均應保持一致。
在對柑橘農藝性狀進行考察時應嚴格遵循測定標準,并需要在柑橘種植現場對產量產量進行統計[4]。測定數據類型包括電導率、土壤PH 值以及各種元素(有機質、全磷、全鉀、速磷、速鉀等)。
從表1 中的數據來看(1 為對照組),在保證足量的養分施肥的基礎上,選擇使用有機無機肥料的柑橘園土壤,無論是從其有機質還是總氮、速磷方面相較于以往均有了明顯改善。這一結論也與預先假設的若將有機無機復合肥料應用于柑橘園土壤中能夠有效改善土壤質量的想法保持一致。

表1 不同種施肥處理方式下土壤養分指標對比
從表2 中可以看到(1 為對照組),經過有機無機專用肥料對柑橘樹進行處理后,與傳統種植方式相對比,第二種處理方法(選擇的機無機專用肥料氮、五氧化二磷以及氧化二鉀的含量比例為0.1 ∶0.03 ∶0.07)從果實的直徑、重量、厚度、果皮重量以及單株產量等種植數據來看并無明顯差異,僅僅表現在果實重量上有著明顯不同;第三種處理方法(選擇的有機無機專用肥料氮、五氧化二磷以及氧化二鉀的含量比例為0.09 ∶0.03 ∶008)從果肉占果實比例、果肉與果皮重量以及單株產量數據來看,均有著較大差異。因此,選擇第三種處理方法,也就是第二種有機無機專用肥料配合比例配方的應用效果更為顯著。從調查人員對田間情況進行走訪的調查結果來看,在將柑橘收獲后,由于對照組選擇應用的氮肥量較多,因此葉片表現出來的顏色較深[5];利用有機肥取代化肥的兩種處理方法,從產出果實的光澤度與大小來看,不僅光澤度有了明顯提升,果實的大小也較為均勻,賣相更佳。

表2 不同種施肥處理方式下柑橘果實性狀對比

表3 不同種施肥處理方式對柑橘品質影響
從表3 中可以看到(1 為對照組),相較于對照組,第二種與第三種針對于柑橘的處理雖然總糖量與Vc 量并無明顯差異,但整體來看總酸度卻有了明顯下降,這就使得柑橘在成熟后的糖酸比將會有明顯提升。不僅果實的風味較好,其品質也有了明顯改善。
從整體的試驗結果來看,在保證充足養分與良好施肥條件的情況下,選擇應用有機肥替代部分化肥的方式,起到的優化效果要更為明顯。尤其是在施加有機無機復合肥后,以專業配方比例配制的肥料改變了柑橘園的土壤性質,無論是其中的總氮、速氮、速磷還是有機質,各類指標相較于以往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而選擇第二種配方的有機無機肥進行處理的柑橘樹,在果皮厚、果實重量以及單株產量等指標上均有明顯提升,所產生的差異也更為顯著。但是否施加的肥料比例已經達到了最佳效果,施肥量是否具有下降空間,以及采取有機肥徹底替代化肥的方法是否會對土壤性質與質量有著長期影響,仍需要進行進一步研究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