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發源于青藏高原,流經9個省區,全長5400多公里,奔騰不息的黃河孕育著全國30%以上的人口。提到黃河,腦海中不經意的總會回想起那首膾炙人口的黃河大合唱,保衛黃河,保衛華北,保衛全中國。2019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甘肅蘭州視察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1個月之后,國家有關部門在河南鄭州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正式打響新時代保衛黃河的新戰役,吹響加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進軍號。作為林草行業建設者,我淺談一些在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發展中書寫好林草行業精彩篇章的認識與體會。
在鄭州召開的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旗幟鮮明地提出,黃河寧,天下平,保護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千秋大計。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對國家、對民族、對歷史負責的高度,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同長江經濟帶發展一樣上升為國家戰略,為黃河流域保護發展舉旗定向,謀篇布局。習近平總書記對加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定位話語不多,精簡樸實,但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加強黃河保護治理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學指引。黃河流經甘肅900多公里,是黃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養區和補給區,蘭州是全國唯一一座黃河穿城而過的省會城市。千百年來,正是有了黃河的滋養,才有隴原兒女的薪火傳承,生生不息。習近平總書記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講話精神,同習總書記對甘肅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一樣,明確了甘肅在生態保護和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加快甘肅經濟社會發展,必須始終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努力把黃河保護好,治理好,確保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在隴原大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黃河是我國僅次于長江的第二大河流。習近平總書記在面對長江近年來生態嚴重破壞問題時指出,長江病了,而且病得還不輕!要求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在談到黃河生態保護問題時,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黃河一直體弱多病,水患頻繁。在全國生態保護和治理的大局中,黃河生態問題更加嚴重,治理難度更大,保護工作更為迫切。就甘肅而言,由于常年干旱少雨,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多年平均降水量只有276.9毫米,人均水資源量只有1152立方米,畝均水資源量只有389立方米,沿黃河流域用全省44%的水資源量支撐著全省70%的人口和經濟總量。加之由于自然和歷史的原因,我省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脫貧難度大,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和推進貧困群眾就業增收與黃河生態保護存在不同程度的矛盾,生態差距已成為我省與東部省份的重要差距之一。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堅持將生態保護與脫貧攻堅并列為全省兩大基礎性、底線性任務,出重拳整治祁連山生態環境破壞問題,提出發展十大綠色生態產業,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邁出了先行的步子。習近平總書記2019年8月視察甘肅時,肯定甘肅發展十大生態產業,推動綠色發展崛起的方向是對的。新時代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必須始終以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努力探索走出一條艱苦貧困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
習近平總書記講話指出,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生態是統一的自然系統,是相互依存、緊密聯系的有機鏈條;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林和草,這個生命共同體是人類生存發展的物質基礎。新一輪機構改革之后,中央賦予各級林草主管部門統一管理森林、草原、濕地、荒漠化和沙化土地保護治理等多方面的職能。就甘肅而言,林草部門管理的國土面積占全省80%以上,林草部門管理的各類自然保護地233處。就黃河而言,60%以上的水來自蘭州以上的河段,我省甘南黃河上游濕地是黃河水資源的重要補給區之一。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全省各級林草主管部門使命在身,責任在肩,責無旁貸。要切實發揮森林、草原、濕地在蓄水保土方面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加快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開展森林城市和森林鄉村建設,不斷提升森林草原植被覆蓋率,提升鄉村林木覆蓋率。要加快推進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切實加強森林草原資源保護,加強森林草原火災預防、病蟲害防治工作,嚴厲打擊破壞林地林木和草原、濕地等違法行為,確保林草資源安全,擔好黃河上游職責,守護好黃河上游重要的水源地,守護好中華民族賴以生存的生態屏障。

在談到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主要目標任務時,習近平總書記提出,黃河的問題,表象在黃河,根子在流域。治理黃河,重在保護,要在治理,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類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統籌謀劃,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推進我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就是要以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堅持因地制宜,科學規劃,精準施策。在黃土高原區,由于降水量少,不是什么樹都能種,都能活,要堅持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宜果則果,宜封則封,有序推進陡坡耕地和重要水源地15~25度坡耕地退耕還林還草。在甘南泥炭濕地分布較廣的地區,一旦環境受到破壞,實現生態恢復難度極大,必須采取更為嚴格的保護措施,依托黃河首曲、尕海則岔國際重要濕地建設,全面加強當地濕地資源保護。在林草資源相對豐富,但脫貧攻堅任務重,貧困人口分布多的地區,要堅持生態與產業并重,保護與開發并行,在造林綠化中注重選擇生態經濟兼用樹種,發展經濟林果、木本油料和種苗花卉,依托林地林木資源發展林下經濟,開展森林生態旅游,實現大地增綠與農民增收的有機統一,努力讓隴原大地的山更綠、天更藍、水更清、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