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蕓霞
學導式教學繼承了孟子的“自得”、葉圣陶的“以學生為本位”和孔子的“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等教學思想,借鑒了近代國內外多種教學理論。
學導式教學法是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體,教師的啟發引導為主線,學生優化學力(能力、智力、動力)結構為主標,提高課堂教學效度、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為主旨的一種教學法。其中學是重點,導是關鍵,力是目標,效是目的。它是針對傳統教學法而言的。實施它,能使教師重視學生實踐環節,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探索精神,能改變當前學生從小“跟著教師走”的狀況,培養出具有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創新的人才。
一、高中英語學習現狀及形成原因
盡管英語學習的重要性越發突出,但目前高中生英語學習中卻廣泛存在著主動性不足、學習效果較差、效率較低等現象。造成這種現狀形成的原因首先是英語提高是高中課程中難度較大、見效周期較長的過程,同時受到語言及非語言因素的影響。前者包括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后者包括聽者心理素質、學習策略及相關文化背景知識等。它們成為高中生英語技能提高的根本性障礙。非語言因素在學生英語學習目標的實現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學生自主性學習意識淡薄和能力不足,如缺乏提高英語的動力,學習活動缺乏計劃性,或有計劃不能堅持,或學習策略運用不足等,嚴重地制約了他們的英語學習。其次,傳統低效的英語教學方式也不利于提高高中生英語的水平及興趣的培養。把“學導式”教學法應用到英語教學當中,對學生的英語水平的提高及興趣的培養有著非常大的作用。
二、高中英語“學導式”課堂教學實例分析
(一)對象
高中二年級文科班、理科班各一班,共98名學生。
(二)方式
第一階段:自主練習。每次課前先制定學習目標,每周一主題,難度逐步提高。以聽力教學為例,利用語音室設備,讓學生進行自主練習,根據自身水平決定聽的次數,把所要求練習到聽懂為止。一般來說,學生的水平會有差異,因此要準備多一些材料供基礎較好的學生進一步學習。
第二階段:解疑。包括提問、討論、輔導。具體來說,提倡學生獨立地完成練習和思考,然后開展討論,鼓勵創見,并把尚未弄清的問題反饋給教師。教師的解疑應做到突出重點、難點;要著力講思路、講方法;對學生已經弄懂的問題少講或不講。
第三階段:考核。在每一主題練習講解完畢后進行考核,查看學生的掌握情況。可讓學生進行自我檢查,哪些方面還存在不足,如何改進。
三、高中英語“學導式”課堂教學效果
(一)鍛煉提高了學生的各種能力
首先,培養了自學能力。學生由被動接受變為主動鉆研,主動練習,努力弄懂自己不懂的內容。英語不是一天兩天就能提高的,通過這樣的自主練習,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對學生的水平提高是很有幫助的。其次,提高了學生認識能力。學導式教學實施過程,就是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學生可以在自主練習當中發現自己的存在問題,更有助于學生們進行反思,對癥下藥。
(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教學是一個“雙邊”活動,尤其是在高中階段,隨著學生的生理、心理的日益變化和知識、技能的不斷增長和積累,他們的學習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較之以往都有很大的提高,因而他們十分渴望能有一個“寬松”和“自主”的學習氛圍。從這個意義上講,“學導式”教學法不僅可以滿足學生的這種渴望和要求,而且,它除了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外,在很大程度上也為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創造了條件,誘導和啟發學生變被動為主動。尤其是對基礎、接受能力較差的學生,其內心深處一般都蘊藏著較強的自尊和上進的激情,此教學法的運用可以為他們提供較多的練習機會,點燃他們“自信、自強”的火種,把他們的自尊心變成進步的動力。這樣,學生對學好的內在動力“因子”被激活,它將會帶來許多的積極效應——積極開動腦筋,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從某種意義上講,學生自身內在的能動作用動并發揮出來,這對提高教學質量有特殊的意義。
(三)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英語課不再是被老師牽著鼻子走,聽不懂了不好意思問,跟不上了不好意思說。學生們可以自己把握進度,思想壓力也減輕了,對的恐懼感也就日益減少了,學習興趣自然也就提高了。在學期末對學生的調查問卷中有100%的學生表示喜歡這種教學方式,92%的學生表示通過這種教學方式他們的英語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四、高中英語“學導式”課堂教學體會
(一)學生必須有很高的學習自覺性
因為課堂有很大一部分時間是學生的自主學習時間,若是有不自覺的學生偷懶不動腦筋,有時也比較難覺察出來。因此老師要經常巡查,查看學生的自學進度,也可采用個別突擊監聽的方式,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
(二)教師必須有敏銳的觀察力及隨機應變能力
面對“學導式”教學法,教師必須很快的觀察出學生學習的具體情況,主要難點是什么,采用什么樣的方法對應,學生是否能接受進度等。在課堂當中,學生提出的問題會是五花八門的,有時會是材料中的內容,有時會是這些內容的相關知識,因此教師在課前也一定要做好充足的準備,以便能更好地為學生答疑。
教師在設計任務時一定要依據學生的心理,設計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開發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資源,讓學生在近乎真實的交際活動中,通過完成生活中具體任務來練習目標語,這樣就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學習的效果就能提高。自然就會暢所欲言,言而不盡,應會有另外一種更深的體會。這種更貼近生活,更真實自然的任務型活動中學習英語,學生更容易產生興趣,更容易理解語言的意義,掌握語言技能,幫助他們盡快地在真實的交際活動中使用英語這一交際工具。
總之,自學輔導式教學法其基本結構為自學、解疑、精講、演練四個環節。這種教學方法不采用固定的模式,只要求教師發揮主導作用,學生發揮主動學習精神。教學內容不同,可以靈活掌握。學導式教學模式是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主導作用,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過程是教師教的主導作用和學生學的積極性主動性相互影響的過程。實踐證明,在英語教學活動中,“學導式” 教學模式是符合語言教學的規律的,在英語教學實踐過程中,大量事實證明是成功的。我們認為,自學輔導教學法確實有利于全面開發學生的智能,有利于牢固地掌握所學知識,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探索能力、閱讀理解能力和實踐能力,也是行之有效而且受學生們歡迎的一種教學方法。
作者單位:貴州省威寧縣第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