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明富
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指出:“人的腦力勞動中最深奧的是創造,而現在因為我們不了解創造性的過程,只能讓他們自己去摸索,也許摸會了,也許摸不會。”實現高效課堂,必須工夫下在課前,組織落實放在課中。
高效課堂要求教師教得高效、學生學得高效,主動學習、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葉蘭教授說:“高效課堂應該是教得有效,學得愉快,考得滿意。”
平時我會把歷史插圖收藏起來,并且提前制作一些與課程相關的表格,用思維導圖軟件制作一些教學板書和課堂小結。把平時收集的歷史視頻的格式轉換好。實現高效課堂首先要從問題設計入手。歷史插圖、歷史視頻、投影儀的使用、表格教學法和思維導圖的有效運用是實現高效課堂的重要途徑。除此之外,作為一名教師還應有必備專業素養,如自控能力、隨機應變能力、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盡管教師的教學方法如何靈活多樣,實現高效課堂,還要有良好的課堂紀律做保障,也離不開學生的進取心和競爭意識。因為“內因是事物變化的根據,外因是事物變化的條件”,再好的條件也不能代替個人的努力。所以,學生的求知欲、進取心和競爭意識是提高學習成績的根本動力。教師還要經常不間斷地進行學生的思想教育。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無興趣,或者興趣如何,直接影響教學的效果。所以,從一定意義上來講,在平時教學過程中,是否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直接影響著教學的效果。因此教師應多掌握相關知識,把課本中的原理、知識點生動、形象地講出來,增強課堂的趣味性,寓教于樂,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理解和消化。要重視導語過程中,趣味教學法的適用尤其重要。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導入”,猶如小說的“引子”、戲劇的“序幕”、樂章的“前奏”。起著集中注意、醞釀情緒、引起興趣、激發動機、帶入情境、切入主題等作用。使學生初步知道學什么,誘發求知欲望;了解為什么要學,明確學習目標。導入新課,是創造良好教學情境的基礎。要做到巧妙導入新課,就要求教師在講授新課前,針對教學內容及學生實際,或提出問題尋求解答;或者創設情境激起想象;或者運用對比引導思維,從而喚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例如,講授《高度繁榮的宋元文化(一)》時,我是這樣導入的:“我們都知道明朝航海家鄭和,他從1405年到1433年長達30年的時間里率領船隊先后航海7次,到達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最后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有一次鄭和率領船隊出海后,突然遇到暴風雨使他們迷失方向,大家都驚慌失措時,鄭和不緊不慢地拿出一樣東西看了看,然后吩咐舵手向左前進。請問,鄭和看到的是什么東西?”學生的答案紛紜,而我就趁勢引入:我們今天學習的這一課內容中就有同學們想知道的答案,請同學們把課本打開,我們看看鄭和究竟拿出了什么。這樣創設懸念,強烈的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從而達到師生心理上的同步,有利于教師授課時的發揮,提高教學質量。所以說一堂課的良好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學生的心靈不是一個需要填滿的罐子,而是一顆需要點燃的火種。學生首先是作為一個生命個體而非一個被動的“物”參加到課堂教學中來的,課堂教學活動對每個學生而言是學生生命活力被煥發,生命價值不斷顯現的活動過程,師生互動課堂教學環境的形成,離不開學生對課堂教學的參與。新教材要求教師必須營造民主愉悅的教學氛圍,把思維的空間留給學生,鼓勵學校標新立異,最大限度地保證每個學生的主體參與。例如在《我們都是當家人》教學中,單講什么是稅收比較抽象單調,這時就鼓勵學生展開想象積極思維,不同的人對稅的理解是不同的,教師先給學生提示如政府說:稅是國家生存之本,稅是社會發展之根,工人說:稅收是共和國的基石,托起萬丈高樓;農民說:稅收是倉庫,貯藏著人民的財富。然后要求學生回答。這時候,每個學生都按照自己對稅的理解紛紛發表見解。有的說:稅是我們學習的保證。有的說:稅收是教室,托起明天的太陽。……這樣學生的“敢想、敢說、敢創”的精神得到了激發,也在自己的積極參與中理解了稅收的重要性,確立了“納稅人”的意識。這種教學方法改變了傳統的教學觀念,新課堂教學不求講課講透,而是講七分留三分,讓學生有時間去思考,去探求。
如果我們發展思維科學,那有朝一日我們就能懂得創造規律,能叫學生搞思想上的飛躍,那該多好。求異思維對問題的解答不限于一種方法或一種結論,而是向四面八方去思考,以尋找各種各樣解決的方法,提出各方面大膽的設想,以求得光芒四射的智慧。求異思維常常表現為打破框框的別出心裁、超乎尋常,因而易產生標新立異的成果。童年時代的司馬光砸缸救小孩,曹沖稱象等就充分說明了求異思維的開拓意義。同樣,大膽運用求異思維進行學術、教育科研也會獲得可喜的成果。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教學過程也同樣。但教學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許多情況無法預設,因此生成也是其重要的屬性。可以說,預設是生成的前提,生成是預設的超越和發展。為了使預設成為生成的基石,教學預設就要具有開放性。歷史教師在預設教學目標時,一方面,要依據歷史學科的特點,滲透提高學生歷史素養的教學目標,開發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另一方面,還要依據新課程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設定富有彈性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既要有統一性,也要體現因材施教的層次性。預設教學內容時,要充分考慮學生在實際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反應,將其轉化為教學資源,預留一定的空間,對教學內容進行適時調整。有這樣一句格言:“我聽到了就忘記了,我看見了就記住了,我做到了就理解了。”現代教學不再是老師單純地教知識,而應是老師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和主動進取的意識,在新課程理念下,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要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就應該培養他們的自主精神,讓他們自覺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積極主動地探索知識,使其主體作用得以發揮。
作者單位:貴州省威寧縣第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