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暄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素質教育的不斷發展,地理作為一門人文學科,對于學生的發展有重要促進作用。在高中地理的教學中,需要記憶的知識點較多,學生的學習任務較重。因此,教師要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來促進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與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進而實現地理課堂的有效教學。
關鍵詞:自主學習;高中;地理
隨著新課改的全面推進,地理學科作為高中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學生各項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師要積極在地理課堂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為學生較好掌握高中地理知識技能奠定堅實的基礎。鑒于此,本文筆者就根據自身教育教學經驗,對提升高中地理教學效率的模式展開探究,希望能夠對開展地理教學提供一定的幫助。
一、合理運用思維導圖
教師在傳統的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時,所采用的往往是老套的講課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很容易使學生形成思維的固化,還會影響到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對于學生長遠的學習進步十分不利。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采用能夠使學生的思維靈活發散的教學策略,進而推動學生思維的發散以及學習效率的提升,而運用思維導圖來教學的方法則映入了教師的眼簾。運用思維導圖來教學即通過在課堂中讓學生的思維進行交流和碰撞,進而使在課堂中能夠將知識重點串成完整的脈絡,以便于學生去學習。這種教學方式既能夠使得學生的思維得以鍛煉,又能夠幫助學生快速掌握學習知識點,進而能夠推動學習效率的提升。例如,在教學“人口的變化”章節內容時,筆者便讓學生討論有可能造成人口遷移和人口流動的原因、人口遷移和人口流動可能對城市經濟、自然環境造成的影響以及人口遷移的案例分析等,而筆者也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中,并幫助學生將這些知識點相串聯,繼而使學生能夠把握住總的脈絡。而在這節課堂中,學生通過討論調動了思維的積極性,并且在討論中對“人口遷移與人口流動”的相關知識產生了一定的認知和了解,這樣,學生在后面的課堂學習中,便能夠以活躍的思維去理解少量的知識即可,這便極大地提升了學生課堂學習的效率。
二、創設民主教學氛圍
在以往的高中地理教育活動中,教材中的理論知識比較多,教師習慣于用灌輸式、題海戰術的形式來開展教育活動,沒有展現出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導致學生對于學習地理知識存在一定的抵觸心理、厭學心理,課堂教學效率比較低,針對以上問題,教師需要轉變以往的地理教學理念與模式,而是要善于為學生構建民主、和諧的教育模式,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或者團隊合作的形式探究地理知識,鍛煉學生的學科思維能力,讓學生真正有所學習與收獲,比如,在講解“自然資源與人類”的時候,教師要給予學生更多自主思考與想象的空間,讓學生預習本堂課的知識,從中去掌握自然資源的特征和分類,明確煤炭資源的具體利用情況。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分析預習結果,在課堂中提出自己遇到的問題,同學之間共同探討與學習,教師要鼓勵學生提出更多新穎的觀點。
三、全面利用網絡資源
當前信息技術廣泛地運用在人們的生活與工作中,帶來了較大的便利性,同樣在教育行業也出現了“互聯網+教學”的模式,高中地理教師也要跟上時代發展的腳步,利用信息技術來開展地理教育活動,幫助學生更為全面、深刻掌握地理知識。借助于網絡資源開展地理教育活動的時候,教師要自主幫助學生屏蔽不好的信息,防止出現影響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情況。因此,身為教師,我們要對學生做正確的引導,在滿足學生心理需求的同時,讓學生利用網絡獲取更多、更新、更有效的地理知識,提升教學效果,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使用網絡的意識。例如,在講解“全球氣候變化及其對人類的影響”相關知識的時候,由于學生的經歷尚淺,對于氣候變化的感悟不深,于是,教師可以讓學生按照小組的方式從網絡上調查全球各地氣候變化的趨勢,通過文字和圖片的形式制作一份PPT,然后在班上進行展示交流;在學習“河流地貌的發育”這一節內容時,為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地理知識的魅力,教師可以提前在網絡上搜索了一些與地勢變化有關的影像資料,通過直觀的信息展示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從而提升本節課的教學效果。由此,利用網絡資源,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地理知識面,通過多途徑的地理知識講解,讓學生感受到學習地理知識的實用性與趣味性,同時還能幫助學生樹立地理知識與現實生活統一的科學資源,鍛煉學生通過合理的途徑調查資料的能力,一舉多得。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要注重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構建多元化的地理教學模式,豐富學生獲得地理知識的途徑,讓學生在掌握教材知識的同時,鍛煉自我思維能力與實踐能力,這對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也有著重要的意義。同時,教師也要注重鼓勵、肯定學生,提高學生參與地理教學的自信心,奠定良好的地理知識基礎,為之后的地理學習與知識運用奠定穩固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巫達文.高中物理“導學案”教學模式下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43):165.
[2]張歡.談自主學習視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學[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01):137.
作者單位:浙江省諸暨市海亮藝術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