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霞
摘? 要:物理學科是重要的理論學科之一,它是研究自然界當中物質的相互作用、規律與基礎概念的一門學科。其次,物理學科的基礎就是大量的實驗和數據的收集,所以說在物理學習當中,實驗的教學和學習質量決定了物理的整體學習效果。
關鍵詞:物理課堂;教學模式;多媒體教學
一、多媒體教學
在實際教學當中,物理教學需要與多媒體相輔相成,并且同時利用網絡資源進行課堂外的拓展內容,這樣做不但能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同時也能保證課后的學習質量。多媒體教學的好處在于從速度和質量上對知識進行了雙重鞏固,學生對于這些多媒體材料的印象也會十分深刻,相對于枯燥的文字和習題,學生也更愿意接受這些新興的事物。主要是在學習過程當中,帶動學生的感官一同參與,要讓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思維習慣,例如用多媒體技術將生活當中的物理現象進行擬合展現出來,學生在觀察上就可以更進一步了解細節。所以,多媒體教學是我們教師的新式武器。
二、情境教學
情境教學,根據內容特點,創設實體情境,在初中教材中有很多演示情境,充分利用有趣的實驗情境資源創設實物演示情境有助于學生通過實物操作來發展思維。如:在講解物理探究方法之“轉換法”時,由于概念較抽象不易理解,可用音叉振動發聲為例,肉眼無法觀察到音叉微小的振動,讓學生思考證明在振動的辦法,此時便可想到把發聲的音叉放入水中可觀察到水波,這些實驗操作簡單也容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更好的理解轉換法的概念。實體情境還包括實踐體驗,把理論與實際生活中的物理現象相結合,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物理情境。如:學生說出對風、雨、云的認識,討論它們的形成;觀察冬天的雪景及封凍的冰面,思考為什么魚凍不死等。創設問題情境的目的在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增強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物理教學中如何有效的創設問題情境,具體的做法有:提出思考性問題、與課題內容相關的問題、引導性的問題等。如:滑動變阻器引入時,通常把鉛筆芯接入電路中,改變夾子的位置時學生會觀察到燈泡亮度改變,應讓學生思考亮度為什么會變?大部分學生會說是電流變了,但該內容與課題無直接聯系,所以需再次實驗引導分析是什么引起電流變化。仔細觀察后,學生發現是鉛筆芯在電路中的長度不同導致亮度變化,從而引入滑動變阻器。學完知識后再回到實驗中分析電阻變化引起亮度如何變化,做到即學即練。
三、物理實驗
觀察物理現象是物理學習的重要環節之一,在中考當中,物理學科對于物理實驗的考查也十分重視,所占比重也比較大,學生之所以認為物理是非常困難的一門學科,原因之一就是在教學過程當中沒有參與很多實驗而導致學生的知識,僅僅停留在理論方面,實際操作的分數很低。如果學生想在物理方面得到長足的發展,教師就應當重視實驗課的安排。同時也應當用多種不同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在實驗課上對知識的吸收。為了研究好課題,教師必須研究教材結合教學實際,研究解決的方法,努力開發一些直觀的演示,新課標的文件中明確要求,在實際學習中要重視“探究式學習”,要著重加強學生對知識的渴望,要讓學生明白學習的意義,主動地去學習,而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這樣也對培養一個學生的綜合能力有所幫助,從書面到實操都有所兼顧。所以要注重實驗,能通過學生動手實驗得出結論的知識,安排一些實踐操作的實驗是探究的最好方法,學生可以在實驗中觀察現象,記錄數據,再用公式推算并且在實驗操作過程中,學生就會有意識的去注意操作細節(比教師在課堂上多次強調的有效果)。如:在學習《串、并聯電路中的電壓規律》時,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實驗并且結合前面所做的串、并聯電路的電流規律,就會得出電學實驗的相關探究步驟:一般為先根據要求設計電路圖、配置實驗器材、安排實驗操作步驟、明確實驗中采集的數據、設計收集數據的表格、通過實驗數據得出結論。在實驗中學生一般都會出現不同的現象、數據,引發學生思考、討論原因。這樣的方式能讓學生從被動地學知識本身的內容變成主動追求探索知識,學生掌握了自主學習,也就學的更輕松,學的更主動。
四、結束語
不同的多元化教學模式在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能構建科學的教學體系,引用目前有限的技術創造無限的想象,在課堂中,課堂后形成綜合聯接,形成一體化的教學模式,讓學生體會學習的樂趣與意義。
參考文獻:
[1]屠亞雷.探究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求知導刊,2020(36):75-76.
[2]方華,王又容,周曉榮,關金濤.混合式教學在物理化學熱力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新通信,2020,22(15):178.
作者單位:新疆和田市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