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佳云
“創新是一個國家的靈魂,是一個民族發展的不竭動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關鍵在于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自主創新的關鍵在人才,培養人才的關鍵在教育。從人才培養過程考查,不管是提高教育質量,還是創新人才培養,作為同一問題的兩個方面,只有首先將其具體化為人才培養目標和標準,整體推進,逐級落實,方有真正的保障,這才是“質量工程”的現實邏輯。
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是學校發展的最重要所在。推動教育事業又快又好地發展,培養高素質人才,教師是關鍵。教師資源水平是學校自主創新能力的基本構成要素,是決定一所學校核心競爭力的關鍵。獲得不是一勞永逸的,只有不斷地為自己增添能量,才能走在行業的最前端。近年來,教育部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創新體制機制,提高人才培養水平,切實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教育人才工作取得新的進展。
21世紀是“創造教育世紀”,創造型人才要通過創造型教育來挖掘和培養。創造性是每一位學生都具備的心理潛能。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學習能力,不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雖然不能奢望每一位學生都成為非凡的創造者,但我們完全可以使每一位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其創造才能。這就要求廣大教師增強自主學習意識,爭取并珍惜一切參加繼續教育的機會,不斷鞏固和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和體系,以此來適應創新型人才培養的社會和時代需求。教師繼續教育與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關系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第一,教師繼續教育為創新型人才培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現代的教師對學生來說仍舊是一個引路人,是一個光明的使者,他們的思想和行為對學生會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所有的知識都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變化,同一門類的知識也要與時俱進,不斷更新。比如同是朱自清的散文《背影》,20世紀70年代和90年代的老師們講解的方式就有了非常大的區別,和如今的授課方式更不可同日而語了。仔細比照一下,現在的講法可以說是推陳出新,而且每個時代的講解都會結合時代背景,以讓學生更好地接受和理解。一般來說,每位教師的教齡都在30年左右,無法想象一位教師從不改變自己的教學模式和方法,他的課堂會有多么沉悶。不思改變的教師僵化的是自己的思維,毀掉的是一代又一代原本具有創新潛能的孩子們。從這個角度來說,教師的繼續教育是必要的,它為創新型人才培養奠定了堅實基礎。
第二,創新型人才的潛質激勵教師去參加繼續教育。隨著社會的進步,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孩子們的智力水平也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他們領悟能力強,接受事物快,較以前的孩子來說見多識廣,孩子們智能的提高和知識面的拓寬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盡管唐代大文學家韓愈曾說:“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但常此以往,師者的尊嚴與威信何在?教學相長沒錯,關鍵在于在總體上教師的觀點和結論對學生來說要有高屋建瓴的見地,對學生悄然而現的創新火花,教師要有足夠的知識技能發現和破解,并讓其燃放得更加絢爛。這樣,才不辱為師者的使命,不負為師者的重任。俗話所謂的“活到老學到老”講的正是個人才學的有限性和知識的無窮性,合格的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信念,以適應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需求。
第三,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必須在教育教學中實踐。一切理論來源于實踐,一切實踐又是對理論的有效檢驗。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學生可以將書本上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中,這既避免了學生對理論課程學習感到枯燥乏味,又能使學生在動手實踐過程中培養其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拓寬其知識面,從而激發其創造力。可以說,實踐教學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熱情,能夠更有效地解決高等教育中應試教育及理論學習與實際生活脫節的問題。
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全面發展、鍛煉各方面能力的關鍵環節和有效途徑。只有在實踐教學中,學生才能更容易發現自身能力的不足和差距,也只有在實踐教學中才能使學生真切地體會到增強自身各方面能力的重要性與價值。因此,只有讓學生通過具體的實踐環節學習,才能加深對課堂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把握,畢業后才能更好地為社會服務。
總之,教師繼續教育與創新型人才培養兩者是密切相關的,教師繼續教育為創新型人才培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是為了滿足現代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強烈需求。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提高創新能力,促進教學發展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我們會牢固樹立創新意識,堅定創新信念,永葆創新激情。
作者單位:重慶市云陽縣盤龍街道盤石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