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良,韓 超,丁威威,周 幸,徐曉莉
基層衛生人員包括衛生管理干部、衛生技術干部及衛生士兵3類,主要在師以下衛生機構任職,主要任務包括平時的防病治病、衛生防疫、訓練保障、官兵戰傷救治訓練及戰時進行戰傷救治。基層衛生人員處在軍隊衛勤建設的最前沿,其衛勤訓練的水平及效果,直接影響我軍基層衛生工作的質量,以及戰時傷員救治的能力。本文通過對我軍基層衛生人員衛勤訓練的現狀進行總結,分析存在的問題,思考解決對策,希望能夠建成理念更加先進、體系更加完善、更加貼近實戰的衛勤訓練體系。
我軍基層衛生人員的衛勤訓練主要包括學歷教育、任職培訓、資格培訓、考核培訓及日常按綱訓練等幾個方面,在不同的培訓階段側重點各有不同。
1.1 學歷教育目前我軍基層衛生干部來源主要是軍醫大學學員和地方大學醫學專業畢業生入伍,院校學習屬于學歷教育階段,以獲得學歷為主要目的。軍醫大學學員在該階段主要學習臨床醫學知識,同時學習軍事衛勤學,在畢業時基本掌握臨床醫學及軍事衛勤學知識,可直接分配至基層開展衛勤工作。而地方大學的學生只學習臨床醫學知識,畢業時不掌握軍事衛勤知識,目前通常的做法是將地方大學醫學專業畢業入伍人員在任職前送至軍醫大學學習專門的軍事衛勤知識,然后再分配基層衛生部門工作。基層衛生士官通過單位選拔確認后,通常會送至軍醫大學、衛生士官學校或衛生集訓基地進行培訓,符合條件的衛生士官可獲得大(中)專學歷,甚至更高學歷。在學歷教育階段,一般較少強調各軍兵種衛勤保障的差異化訓練,主要要求掌握通用醫學知識。軍隊改革之后,將軍醫大學分為陸軍、海軍及空軍軍醫大學,學歷教育向各軍兵種衛勤保障訓練側重,提高了學員的專業技能。
1.2 任職訓練任職培訓是衛生人員更新知識、提高能力素質的重要舉措,是衛生人才培養不可或缺的環節。對衛生人員的任職培訓主要在初入部隊的新人員上崗前、調整任職崗位前以及資格技能調整升級前。一般主要是參加院校組織的任職集訓或專崗培訓。培訓內容主要集中于新崗位及職級所必須具備的理論水平、任職能力和專業知識的培訓。在任職訓練階段,各軍兵種基層衛生人員的訓練內容及要求有所不同。陸軍的衛生人員訓練以戰創傷救護,野戰醫療所開展,傷病員后送等為主,而各地域駐守部隊衛勤保障任務又有不同,基層衛生人員的日常訓練也有差異。海軍基層衛生人員主要進行海上一體化衛勤訓練,救治模式以醫院船或島礁醫院為救治中心,衛生人員不僅要掌握戰創傷救治,還要掌握海水淹溺、減壓病、眩暈癥等特殊情況處理。空軍基層衛生人員衛勤訓練除一般戰創傷救治外,還包括空降、飛行員等特殊衛勤保障訓練。各軍兵種的衛勤保障任務又非嚴格區分,如陸軍航空兵、海軍航空兵的保障類似于空軍,這就要求基層衛生人員在進行衛勤訓練時,需根據保障部隊的任務要求,開展特殊的訓練。
1.3 資格培訓資格培訓主要為了執業資格認定、特定崗位技術能力培訓,做到持證上崗,是基層衛生人才培養的必經之路。新進衛生技術干部通過自學或機構培訓,考取執業醫師資格證書、執業藥師資格證書或護師資格證書。基層衛生人員到軍隊醫院進行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獲得培訓證書。衛生專業士兵的資格認定培訓也越來越正規化,衛生專業士兵在從事醫療崗位前,需進行專業培訓,考取資格證書。此外,衛生技術干部在特定崗位上崗前,比如衛生防疫、放射影像或心理衛生等崗位,需參加軍醫大學或綜合醫院專業的資格培訓。
1.4 考核訓練基層針對衛生技術人員會定期進行衛勤技術考核,以考代訓,將考核成績納入年終評價項目,考核前進行集中培訓學習,提高衛生人員訓練積極性。大單位定期組織的衛勤比武,基層衛生技術人員在比武選拔前,進行針對性的考核培訓,促進了基層衛勤訓練的開展。
1.5 日常按綱訓練除上述特殊階段性訓練外,各軍兵種大單位會按照軍事訓練與考核大綱,編制衛勤訓練大綱及訓練計劃,訓練科目主要包括戰創傷救治技術、衛生防疫訓練、野戰醫療所開展等,根據各軍兵種及各單位面對的任務不同,制定有針對性的訓練大綱。日常按綱訓練主要是基層衛生人員進行自我組織施訓的方式,內容、方法靈活,是基層衛生人員的主要訓練方法之一。
不同階段基層衛生人員進行不同訓練,學歷教育主要是學員階段在學校進行,任職訓練主要是學員進入部隊任職之前,或進行崗位調整之前進行的訓練,資格培訓、考核訓練穿插在基層衛生人員的日常工作過程中,是衛生人員任職和訓練考核的要求,而日常按綱訓練是衛生人員平時工作和訓練的主要內容,是每位衛生人員必須接受的訓練。除此之外,在基層衛生人員需執行特殊任務之前,會根據任務要求,進行集中的特殊訓練內容,提高任務保障能力。
2.1 基層衛生人員工作雜 訓練內容寬泛目前我軍基層衛生人員在任職過程中,普遍無管理干部、技術干部的明確分工概念,基層衛生干部一般不僅擔任技術干部,還擔任管理干部,工作不僅涉及日常基層醫療、衛生防疫、藥房管理、心理衛生輔導等,還包括衛生部門管理職能,處理各種行政事務,甚至衛生工作以外的事務。這種“一專多能”的要求,易使衛生人員對自身職能認識不清,從而訓練內容過于寬泛,訓練內容的針對性一般,致使訓練的效果不佳。
2.2 基礎訓練理念更新不及時 訓練內容單一我軍目前依然采取以戰場急救、緊急救治、早期治療、后送專科治療和康復治療的分級救治理念,但對于戰場傷員具體戰傷的處置策略,仍未形成標準、統一的救治理念,致使戰場傷員救治效率不高。基層衛生人員訓練主要以止血、包扎、固定、搬運的戰場急救為主,較少能夠開展復雜傷應急處置技術及傷員分類處置策略的訓練,原因是基層衛生人員理念更新不及時,訓練的內容比較單一,從而出現戰場救治技術水平不高的現象,不能適應現代化軍事斗爭的需求。
2.3 無法系統參加為期訓練 培養路徑不清晰目前基層未建立完善的衛勤訓練體系,衛勤訓練主要以各基層單位自行訓練為主,部分訓練基地、體系醫院組織衛勤培訓班,軍醫大學組織專崗衛勤學習,衛勤訓練體系欠完善。此外基層衛生人員任務重,無法較長時間集中、系統的進行衛勤訓練,導致訓練無連貫性。衛勤訓練培養路徑不清晰主要體現在沒有明確的訓練科目、訓練時長、訓練標準以及訓練目標等,各基層單位對衛生人員的培養路徑隨意性較大。此外,基層衛生人員來源不一,但培養路徑無有效區分。
2.4 衛生人員認識偏差 無法滿足作戰需求我軍長期處于和平時期,基層衛生人員存在不同程度的麻痹思想,少部分基層單位領導對衛勤工作重視不足,不同程度存在重軍事訓練,輕衛勤訓練的現象。長時間處于和平時期,衛勤訓練的理念、科目沿襲傳統,訓練的效果無法滿足現代化作戰的需求。各軍兵種及軍兵種內不同部隊對衛勤保障的要求不同,而基層衛生人員不能根據任務要求進行專項訓練,導致實戰化衛勤保障效果不佳。
3.1 明確基層衛生人員職能 強化按綱施訓在基層衛生機構,需明確衛生管理干部、衛生技術干部及衛生士兵的分類,有針對性的進行專職訓練,衛生管理干部主要訓練行政管理理念、衛勤力量建設方法及平戰時衛勤保障的指揮,衛生技術干部主要訓練平時疾病的診治、戰時創傷救治及突發應急事件的處置,衛生士兵主要訓練醫療、護理及戰場救護技術[1]。嚴格按綱施訓,強化科學組訓,按照上級下發的軍事訓練與考核大綱,各軍兵種及各層級單位制定合理的衛勤訓練大綱及考核要求,各施訓單位根據任務不同,制定符合任務要求的訓練教案,嚴格把握考核標準,進行基礎知識、護理技能、戰場救護、綜合演練等科目考核。做到訓練內容及方式靈活,考核標準嚴格的衛勤訓練模式。強化科學組織訓練,區分衛勤管理干部、衛生技術干部及衛生士兵,根據不同任務要求進行分層次訓練,將理論教學與實踐練習相結合,可采取集中授課、組織討論、分組練習及綜合演練的方式進行訓練。合理的訓練綱要及科學的組訓是衛勤訓練效果的保障。
3.2 加強新救治理念訓練 豐富訓練內容1996年美軍首次提出戰術戰傷救治理念,分為階段:火線救治、戰術戰場救治和戰術后送救治,在伊拉克及阿富汗戰爭中,人員傷亡率明顯降低[2-3]。而我軍對于戰時戰傷救治策略未形成統一、標準的救治理念,致使戰場救治效率不高,亟需參照外軍戰術戰傷救治理念,結合我軍作戰特點及傷員救治特點,形成新的戰傷救治理念。美軍衛勤戰救訓練中的救治理念:①大出血止血;②氣道管理;③呼吸問題;④循環問題;⑤低溫治療。而我軍基層衛生人員訓練主要以止血、包扎、固定、搬運等為主的戰傷救治,較少能夠接受專業的復雜傷應急處置技術,因此需豐富衛生人員的訓練內容[4]。利用體系醫院或軍醫大學的衛勤力量,加強基層衛生人員的急救技術和理念的訓練。
3.3 明確訓練體系 加強衛勤訓練基地建設建立基層衛生部門、衛勤訓練基地和軍醫大學三級訓練機構,訓練內容、訓練方式及訓練成效形成統一標準,平時日常訓練、集中加強訓練和任務前集訓相結合的訓練模式。參照外軍衛生人員訓練采取的訓練結構專職、衛生單位兼職和國民教育依托的完善方式,探索建立我軍特色的合理訓練體系[5]。衛勤訓練基地化是世界各國軍隊衛勤訓練發展的趨勢和方向,外軍的衛勤訓練基地以理論培訓、研討交流、觀摩見學、模擬訓練、協同保障、聯合演練為訓練方法,已建成訓練機構設置完善、訓練基地建設緊貼任務需要、訓練形式多樣、訓練內容豐富的衛勤基地化訓練模式[6]。衛勤訓練基地能夠將分散的基層衛勤訓練集中化,提高訓練效率及效果。我軍的衛勤訓練基地起步較晚,存在訓練實戰化不足,訓練內容混亂,衛勤人員參訓率低等問題,我軍衛勤訓練基地的建設應以軍醫大學及中心醫院為主要層級,訓練內容貼近實戰化,制定合理的訓練內容,保證衛勤人員全員參加訓練。建立軍醫大學及中心醫院層級的衛勤訓練基地,軍醫大學衛勤訓練基地應以新理念研究、新訓練內容探索及新訓練標準制定為主,中心醫院衛勤訓練基地應以體系內部隊衛生人員衛勤訓練、衛勤演練為主。
3.4 貼近戰場訓練 真實檢驗訓練效果實戰化保障、實戰化建設、實戰化訓練,是我軍推進現代后勤“三大建設任務”的聚焦點。基層衛生人員訓練需貼近實戰,盡可能真實模擬戰場情景、地形、傷情等進行訓練,借助實戰化演習,進行衛勤演練,訓練衛勤保障系統指揮[7]。我軍長期無軍事戰爭行動,無法通過實戰檢驗訓練效果,但軍隊承擔著抗洪、搶險、救災、維和等非戰爭軍事行動,在這些行動中可以檢驗基層衛勤訓練的效果,此外,實戰化演習也是檢驗平時訓練效果的重要途徑。外軍在模擬實戰化衛勤訓練采取的3D可視化仿真軟件、游俠模擬戰場急救技術以及虛擬空間模擬訓練均可作為我軍衛勤實戰化訓練的參考。
3.5 緊跟衛勤理論前沿 不斷更新裝備及訓法及時將新技術、新裝備納入平時的衛勤訓練中,如新型軍用止血帶、新型脊柱四肢固定裝置、新型多功能醫療車等。提升基層衛生人員的學歷教育,普遍實現基層衛生干部本科學歷,選拔部分衛生人員進行研究生學習,學習新的衛勤理念及衛勤技術,將軍醫大學衛勤教研室的研究成果與基層衛勤保障聯系起來[8]。
基層衛生人員衛勤訓練是部隊衛勤保障的基層,對基層衛生人員衛勤訓練的現狀分析,發現存在的不足,提出適當的建議,希望能夠對未來基層衛生人員訓練提供參考,建立強力有效的衛勤保障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