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馨永
(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房村鎮郝灣小學,江蘇 徐州 221115)
隨著素質教育深層次實施,傳統“教唱式”“放羊式”等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日漸顯現,很難滿足現階段農村小學音樂課程教學呈現的新要求,革新音樂課堂教學勢在必行,激活音樂課堂是一大關鍵點。教師要全面、客觀、細化剖析當前農村小學音樂課程教學實際情況,在改革、完善、創新的過程中深層次銜接“教”、“學”兩大環節,讓農村小學音樂課堂真正“活”起來。
在新課程背景下,音樂課堂是以學生為中心,增強學生參與意識是激活農村小學音樂教學課堂的前提條件,游戲化教學是提升學生課堂參與度的重要策略。教師要將游戲元素巧妙滲透到音樂課堂,讓音樂課程教學更具趣味性,吸引注意力的同時增強參與意識,在學生主動參與過程中讓音樂課堂充滿活力。
以歌曲《動畫城》為例,教師要多層次準確把握歌曲教學的要求、目的、內容、重點,難點等,進行有效《動畫城》教學設計,為激活音樂課堂做好鋪墊。教師可以讓班級學生說說自己在家經常看的動畫片都有哪些,談談自己喜歡的動畫片主題曲、動畫人物以及為什么喜歡的原因,在互動、交流過程中讓音樂課堂氛圍活躍起來,順利導出《動畫城》這首新歌,引導學生朗讀《動畫城》歌詞,使其從整體上感知、了解歌曲的同時走進歌曲所描述的動畫城堡,和城堡的動畫人物進行時空對話,激起音樂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在音樂課堂融入游戲元素,有序展開教學的同時充分發揮音樂游戲作用,讓音樂教學課堂“活”起來。根據《動畫城》歌曲內容、旋律、情緒、節奏以及動畫人物等,以動畫城堡為中心,巧設難易度鮮明的游戲任務,明確動畫游戲要求以及簡單化的規則,滲透一系列歌曲知識點的同時將親自范唱、教唱、歌詞接龍、輪流唱、合唱等無縫銜接。在游戲互動過程中,學生要在有感情地歌唱基礎上根據提示,模擬歌曲中不同動畫人物的表情,用相應的動作進行表演,順利完成游戲任務。如果接錯歌詞、唱錯歌詞、表情不正確、動作不正確等,學生需要接受趣味懲罰,比如唱首動畫歌曲、講個動畫故事、畫個動畫角色。教師也可以參與其中,在提示、點撥的基礎上和學生進行多樣化游戲互動,確保《動畫城》歌曲游戲化教學各環節順利展開,在玩耍、學習相互作用過程中,不斷增強各層次學生參與音樂課堂的意識,體驗不同動畫角色的同時深刻感知音樂學習趣味,準確理解的同時輕松掌握歌曲知識。教師可以根據歌曲游戲任務完成情況,進一步完善音樂游戲化教學,補充講解《動畫城》歌曲內容,讓各層次學生在鑒賞、感受動畫片音樂美的過程中達到樂學的目的,展現音樂進課堂魅力的同時高效完成《動畫城》歌曲教學任務。
游戲化教學符合新課程要求,可以讓音樂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徹底翻轉傳統音樂課堂,激發各層次學生音樂學習興趣的同時增強課堂參與意識,音樂單元課題教學在學生主動參與過程中有序展開,音樂教學課堂在各層次學生主體地位展現過程中真正“活”起來,順利建構高效的音樂課堂。
由于受到自身智力、成長環境等影響,學生在學習音樂課程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教師要尊重農村小學生呈現的個體差異,在音樂課堂有效實施分層教學,最大化發揮主導作用的同時,讓每位學生都成為音樂課堂的“小主人”,在“教”“學”深度聯系過程中確保音樂課堂“活”起來。
以《田野在召喚》為例,教師要在剖析音樂教材歌曲內容的基礎上通過趣味測試、趣味小調查、趣味問答等,深化了解班級每位學生音樂知識水平、音樂學習能力等,尊重其在學習音樂課程過程中呈現的差異性,在因材施教、分層教學過程中音樂課堂真正“活”起來。以學生個體差異為導向,對《田野在召喚》歌曲內容進行合理化分層,按照先易后難的順序,將歌曲知識點依次導入音樂教學課堂,講解歌曲內容的同時對班級學生進行分層,從歌曲主題、風格、內容、節拍、旋律、情感等方面入手,巧設層次鮮明的音樂課堂問題。教師可以指引學生回顧前面《我們的田野》歌曲學習中掌握的理論知識、方法、技巧,理解、探究《田野在召喚》歌曲內容的同時思考、分析提出的問題,鼓勵班級不同層次學生大膽回答課堂問題。針對問題回答情況,調整融入音樂課堂的知識點,進一步合理設置具有層次性、探索性的思考問題,確保每位學生都有回答音樂課堂問題的機會,在解決音樂課堂問題過程中鞏固、復習舊知識的同時加深對《田野在召喚》新歌曲知識的理解,高效掌握的同時擴大已構建的音樂知識體系,為進行課堂內外多樣化音樂實踐提供重要的保障,順利建構充滿活力的音樂課堂,最大化提高音樂分層教學效果,讓新課程理念真正在音樂課堂落地生根。
尊重個體差異是促進學生發展的必要基礎,通過合理化實施分層教學,營造“平等”“寬松”“自由”的課堂氛圍,滿足不同層次學生音樂課程學習需求,積極、主動參與音樂課堂教學全過程,教師的“教”、學生的“學”無縫銜接,音樂課堂被激活的同時高效運轉,為實現高質量音樂教學埋下了伏筆。
情景教學、課堂互動都是讓農村小學音樂課堂“活”起來的有效策略,教師要將情景教學巧妙引入音樂課堂,通過具體化的音樂情景,優化音樂課中教學,強化音樂課堂師生以及生生互動,活躍課堂氛圍的同時順利展開音樂教學活動,最大化發揮音樂課堂功能作用,提高各層次學生音樂學習效果。
以《小瓜棚》為例,這是《農家孩子的歌》單元下的一首歌曲。教師要在剖析《小瓜棚》歌曲內容的過程中引入音樂情景教學,通過層次化、多樣化的互動,讓歌曲教學課堂真正“活”起來。具體來說,教師可以讓班級每位學生將自家栽種的蔬菜帶到課堂上,比如南瓜、絲瓜、冬瓜。包括常用的農具,比如小鋤頭、鐮刀、小背簍,和學生一起將教室布置成熟悉的“小瓜棚”,再現農家場景的同時有序展開音樂情景教學。以《小瓜棚》歌曲主題為導向,細化整合音樂教材內外相關的知識點,將其滲透到具體、形象的音樂情景中,生動講解的同時指引學生走進農家場景,和“小瓜棚”近距離接觸,聆聽歌曲、朗讀歌詞、輕聲跟唱的同時了解歌詞大意、歌曲內涵。教師可以在教唱的過程中開展音樂情景劇表演活動,增強音樂課堂各方面互動,將多種歌唱形式結合。比如獨唱、小組唱、集體唱、輪流唱,讓學生在自由組合的基礎上借助農具、農家蔬菜,進行《小瓜棚》情景劇表演,邊干農活邊唱歌,再現熟悉的農家生活情景。利用抓鬮、抽簽、摸球等方式,明確各小組學生表演的順序,依次進行音樂情景劇表演,將師評、自評、互評等方法滲透到《小瓜棚》歌曲情景教學中,讓不同層次學生也參與到音樂課堂教學環節,順利實現多元化評價。教師在觀察、點評、引導、互動的過程中不要過多干預各小組學生表演,讓每位學生在音樂情景劇表演過程中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輕松獲取音樂知識、歌唱技巧的同時更好地體驗歌曲情感。通過歌曲表演、歌曲點評,檢測自己學習《小瓜棚》這首新歌曲的情況,在查漏補缺的過程中提高音樂學習效果,教師也可以在評價、探析、總結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音樂情景教學,在激活的基礎上更好地發揮音樂課堂作用,對學生進行美育、德育等教育,張揚個性、展現自我,促進自身全面發展。
情景教學可以讓抽象、繁雜、難懂的音樂知識變得具體化、形象化,便于各層次學生在走進音樂情景過程中輕松掌握音樂知識、歌唱技巧,獲取成就感的同時積極參與音樂課堂教學各環節,強化音樂課堂互動利于拉近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在互動、溝通、交流過程中深度聯系教與學,激活音樂課堂的同時促使課中音樂教學更加有效。
自主、合作、探究、創新都是小學音樂新課程改革明確強調的。教師要針對農村小學生特點以及音樂教材單元內容,將生本教育理念貫穿音樂課堂教學全過程,講解知識點的同時引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將自主、合作、探究、創新有機結合,確保音樂課堂在各層次學生高效學習過程中真正“活”起來。
以《美麗的家鄉》為例,教師要在研讀、剖析《美麗的家鄉》歌曲內容的基礎上立足“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強調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優化音樂課堂教與學,在自主、合作、探究、創新協調統一過程中,讓歌曲教學課堂“活”起來。具體來說,教師可以根據《美麗的家鄉》這首歌曲的特點、風格、意境、旋律、節奏等,引入自主學習的同時設置具有梯度性的課堂問題、音樂實踐任務,將自主思考、自編、自演、自唱無縫銜接,充分發揮主導作用的同時借助多媒體設備輔助教學,通過聲像具備、動靜結合、圖文并茂的畫面,在啟發、點撥、提示等基礎上指引各層次學生自主學習《美麗的家鄉》這首歌曲,遷移、內化、應用已掌握的音樂知識技能,自主思考、探析、解決課題問題,理解、掌握新歌曲知識,在自主創編、表演、歌唱過程中深化整合音樂新舊知識的同時完成與之對應的音樂任務。教師要根據班級各層次學生自主學習情況,針對性講解《美麗的家鄉》歌曲內容的同時展開合作學習,在因材施教的基礎上科學劃分音樂學習小組,在互動、探究、交流、鑒賞的過程中發散思維、啟迪智慧、深挖潛能,共同改編《美麗的家鄉》這首歌曲,也可以根據自己家鄉面貌變化,創編新的歌曲,修改、調整、完善歌詞,采用歌唱、舞蹈等結合的形式,進行角色化的歌表演,在合作、探究、創新的過程中將音樂知識學“活”,在活用的過程中深刻體驗歌詞美、節奏美、情感美等,有效鍛煉想象力、鑒賞力、表現力、創造力等,充分展示自身才華,培養音樂思維品質以及熱愛家鄉的情感。
學生是音樂課堂的主要對象,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可以將音樂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在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多樣化創新的過程中開發智力、啟迪思維、發揮想象、展現自我,達到樂學、善學、會學的目的,徹底翻轉傳統音樂課堂的同時煥發生機活力,展現課堂魅力,最大化提高音樂教學成效。
生活化教學符合新時期素質教育要求,也是小學音樂新課程改革大力倡導的。與此同時,實踐是激活農村小學音樂課堂以及提高音樂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途徑。教師在評價、反思、總結音樂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有機聯系農村小學生生活實際,開展豐富的音樂實踐活動,強化音樂課堂實踐,通過一系列實踐,讓音樂課堂“活”起來的同時更具特色。
以《綠色的歌謠》為例,這是《綠色暢想》單元下的一首歌曲。在學習完這首歌曲之后,教師可以聯系農村小學生生活實際以及當地生態環境現狀,進行生活化教學的同時豐富音樂課堂實踐,在理論、實踐深度銜接的基礎上讓音樂教學課堂“活”起來,提高音樂課程革新效果。教師可以立足班級學生生活實際,以“綠色暢想”為主題,開展豐富多彩的音樂課堂實踐活動。從唱歌、欣賞、樂器表演等方面入手,設置形式多樣化的實踐任務,比如利用現代教學設備,以微視頻的方式,向學生播放同主題的歌曲,集體唱、獨唱、小組唱、歌詞接唱;聯系日常生活以及當地生態環境實際情況,改編、創編同主題歌曲,將家鄉的故事融入到新歌曲中,進行音樂情境劇表演;聆聽視頻中呈現的歌曲,圍繞歌詞、風格、旋律、節拍、情感、表現手法等,根據自己的理解,大膽鑒賞歌曲的同時進行音樂學習交流;向學生提供日常生活中熟悉的材料,通過視頻演示、親自示范等,制作簡易的樂器,靈活應用的同時進行即興表演。在一系列音樂實踐活動作用下,每位學生都能將課堂上所學的音樂知識、音樂技能等應用到實踐中,在活學活用過程中鍛煉音樂能力、豐富音樂情感體驗、培養音樂品質素養,具備較強的社會責任感、環保意識,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積極、主動參與到當地生態環境保護中,確保立德樹人任務在音樂課堂高效完成。
生活化教學可以拉近學生和音樂學科之間的距離,更好地感知音樂學科魅力以及趣味,輕松、愉快、高效學習的同時活用音樂知識,豐富音樂課堂實踐可以讓理論教學、實踐教學深度融合,為每位學生提供多樣化的音樂實踐機會,在學有所得、學以致用的過程中不斷提升音樂知識技能水平以及綜合素養,在無形中激活音樂課堂,順利實現各階段教學目標。
總而言之,教師要站在新課程改革的視角,深入思考的同時重新審視農村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探究新理念、新思路、新路徑,優化音樂課堂教學全過程,優化音樂理論知識講解的同時加強音樂課程實踐,在理論、實踐二者深度整合的過程中讓音樂課堂真正“活”起來,煥發生機活力的同時滿足學生音樂學習需求,使其在學習音樂課程過程中更好地放飛自我、張揚個性、成長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