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紅
(江西科技學院,江西 南昌 330098)
肖邦是19世紀波蘭作曲家、鋼琴家。是浪漫主義時期最大限度地開發出鋼琴表現力的作曲家,在他的作品中,練習曲共有27首,作品第10號的12首,作品第25號的12首,還有3首新的練習曲。本文在肖邦27首練習曲中,以作品10的12首為重心,通過對曲子的整體概括來提高演奏肖邦練習曲的水平。
練習曲中的技巧部分主要包括音階、琶音、跳音、音程、裝飾音等,初級與部分高難度的技術所組成。肖邦練習曲是為提高他所創作的鋼琴協奏曲等大規模作品當中的演奏技巧為目的進行創作的。這一技能不僅包括技巧性的要素,還包括音樂性的表現能力,因此肖邦的練習曲不偏重于某一方面,所有的音樂元素都融合在一起。在技巧方面,并不是單純為了讓手指靈活轉動,而是追求每一個音的獨立性與連貫性,是肖邦獨特的創作手法,也是肖邦追求細膩音樂的特性。
右手是琶音的練習,快速的,連貫的。C大調,4/4拍,ABA的3部形式,第1部1-16小節,C大調。第2部17-48小節,從第1部的C大調到a小調,E大調,A大調的轉調后通過左手的下行過渡到第3部的C大調。第3部是49-78小節,C大調到f小調、C大調的轉調后結束。左手是旋律性的,有力的八度進行,右手通過華麗的分解琶音進行展開。整首作品是連貫的有力的。速度是?=176,當時鋼琴鍵盤相對于現在的鋼琴鍵盤較輕,因此以現在的鋼琴來彈奏?=152的速度為宜。相對來說,練習曲的速度如果過快會導致音樂性的銜接感變得朦朧,音與音之間的獨立性變得不明確,聽不清旋律的進行。以上反映出的情況有悖于肖邦練習曲的特點。
這首作品在肖邦練習曲當中是較為困難的。快速的半音階練習,a小調,4/4拍。ABA的3部形式。速度不要過快,適當的速度為宜。從演奏技法來說,是非常鍛煉技巧的半音階練習曲,右手3、4、5指彈奏半音階,同時1、2指彈奏和弦,要求手指具有靈活度與獨立性。因此,右手上標有“sempre legato”,盡可能的輕,以達到手臂肌肉的放松。
不是太慢的(lento ma non troppo),E大調,2/4拍,ABA的3部形式。第1部到21小節為止,中間標記有更生動一點(Poco piu animato)的表情術語。這首作品可以分為5個部分。第1部分是21-29小節,B大調開始,第2部分是30-38小節,轉到A大調。第3部分是38-46小節,B大調開始多次的轉換調式,第4部分是46-53小節,第5部分是54-64小節,可以看做是第一部分的反復,接著從E大調開始是第1部的再現。
Op.10作品中最難的一首曲目之一,速度是急速,c#小調,4/4拍,ABA的3部形式。第1部是1-16小節,第2部是17-51小節,g#小調開始經過多次轉調最后回到c#小調。第3部是51-71小節,是第一部的反復。結束部(Coda)是71-82小節,再次回到c#小調。在練習這首曲目之前,先練習好2號作品“半音階練習”會對這個作品有很大的幫助,為了有效提高和聲音型的處理,先從斷奏開始練習打好基礎,然后再比指示的速度(?=88)慢一些的(?=72)的速度來演奏,有利于在技巧或者音樂方面的提高。
右手是黑鍵的練習,活躍的(vivace)Gb大調,2/4拍,ABA的3部形式,第1部是1-16小節,Gb大調轉到Db大調。第2部是17-48小節,Db大調到Gb大調再次回歸。第3部是49-66小節,Gb大調。結束部(coda)Gb大調,最后雙手強有力的八度進行結束。演奏技法的特點,第23小節與28小節當中有“▼”,“·”兩種斷奏標記。一種是常用的“·”跳音記號,與“▼”的重音記號,演奏時要區分開兩種不同的演奏技法,使音樂具有律動感。
這首具有與夜曲相似的氛圍,行板(Andante),eb小調,6/8拍。ABA的3部形式。第1部是1-16小節,eb小調,演奏時要注意連貫性,第2部是17-40小節,Bb大調轉調到E大調,最后再次回歸到eb小調。第3部是41-53小節,是第1部的反復,回歸到eb小調。大部分樂譜上的速度標記是?=69。但這個速度顯然是過慢的。在演奏這首樂曲時要盡量的展現連貫性與歌唱性,因此剛開始練習時盡量減少使用踏板的頻率或者不適用踏板,在熟練后再適當使用踏板是比較正確的練習方法。
明亮的曲風,托卡塔風格的練習曲。活躍的(vivace),C大調,6/8拍,ABA的3部形式。第1部是1-16小節,C大調、e小調,第2部是17-34小節,d小調開始,第3部是35-52小節,C大調,結束部(Coda)是52-59小節。
演奏技法的特點是多個音程的反復練習,右手從開始到最后都是重疊的音,要彈奏出冠音當中隱藏的旋律。低音最好用斷奏來彈奏,這樣可以感受到旋律的重疊,更充分地用聲樂的方式來表現。左手負責的旋律要在不影響整首作品氛圍的情況下,清晰彈奏出旋律,要讓每個音都均勻地呈現出來。
作品10中最輕快的曲子,右手以偶然性的顫音開始流暢的進行,左手以夸張的手法來表現旋律特點。快速的(Allegro),F大調,4/4拍,ABA的3部形式。第1部是1-28小節,F大調。第2部是29-60小節,主要以d小調進行。第3部是61-74小節,F大調,最后以第1部的反復結束后進入到結束部。結束部(Coda)是75-95小節,F大調。在這首曲目當中,B部分比A部分在和聲性質上更為復雜,形成了對比的關系。這首曲目大部分都是由白鍵構成的,因此在演奏過程當中要格外小心,盡量不要失誤。
屬于情感表達類型的練習曲,在作品第10號的12首作品中唯一的4部形式。非常激烈的快板(Allegro molto agitato),f小調,6/8拍,ABAB-Coda的4部形式。第1部1-16小節,f小調。第2部是17-36小節,經過轉調再次回歸到f小調。第3部是37-52小節,f小調。第4部是53-65小節,是第二部后半部分的反復與再現,f小調。結束部(Coda)是65-67小節,f小調。右手八分音符演奏力度要一致,達到完美的均衡性,在右手展現優美的旋律的同時,左手要有一個很好的支撐,這種支撐是必要的前提條件。
這首作品主要練習的是重音與節奏。非常活躍的(Vivace assai),Ab大調,12/8拍,ABA-Coda的3部形式。第1部是1-16小節,Ab大調,第2部是17-54小節,E大調開始回歸到Ab大調。第3部是55-68小節,Ab大調,是第1部的再現。結束部Coda是69-77小節,Ab大調。演奏這首作品時要嚴格遵守譜面上的標記,突出旋律性與節奏感,需分手單獨練習。
拓寬手指的練習,小塊板(Alletretto),Eb大調,3/4拍。ABA-Coda的3部形式。第1部是1-16小節,Eb大調開始經過f小調、Eb大調、Cb大調的轉調后結束。第2部是17-32小節,經過Cb大調、db小調、eb小調的轉調后在Bb的持續音結束。第3部是33-43小節,是第1部的再現,Eb大調。結束部(Coda)是44-54小節,Eb大調。
熱烈的快板(Allegro con fuoco),c小調,2/2拍,ABA的3部形式。第1部是1-28小節,繼8個小節的引子后以令人印象深刻的動機開始展現主題,c小調開始轉到Bb大調結束。第2部是29-41小節,經過多次轉調最后結束在f小調。第3部是41-84小節,經過引子與第1部的反復,結束部是c小調開始通過多次轉調再次回到c小調結束。
這首作品當中沒有一個踏板標記,因此在練習時要注意踩踏的方法。相對于一成不變有規律的踩踏,應注意和弦的進行與解決來判斷是否踩踏是較好的辦法。
本文對肖邦練習曲10的12首作品進行了分析,得出如下結論。練習曲op.10是特別需要技巧和音樂表現力的作品,與之前的練習曲不同,具有獨創性。形式上,除了練習曲第9號以外,多以ABA的3部分形式為基礎。每一首練習曲都采用了特有的踏板方法,使音樂有更豐富的音響效果。又使用了較為自由的節奏,增添了音樂的趣味。根據各樂曲的技術內容來總結一下,琶音練習的曲目是1號和11號,音階練習的曲目是4號和8號,半音階練習的曲目是2號,雙音練習的曲目是7號,和弦伴奏練習的曲目是12號,旋律連貫性練習的曲目是3號和6號,黑鍵練習的曲目是5號,分解和弦練習的曲目是9號和10號。根據旋律性的特點來分類的話。首先,音型始終不停反復的是1號、2號、5號、7號、10號、11號作品;其次,具有浪漫主義時期歌唱性特點的是3號、6號、9號;另外,具有復調音樂風格的是4號;最后,多使用不和諧音程關系的是8號和12號作品。可以說,肖邦練習曲是技術與音樂完美的結合,能夠對鋼琴愛好者有所幫助。
注釋:
①J.Gillespie. 鋼琴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