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美華
(江蘇省錫東高級中學,江蘇 無錫 214101)
培養綜合型人才已經成為我國當前素質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為了進一步實現我國高中階段學生素質教育的要求,提高學生參與音樂教學的積極性,引起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將現代化的全新教學理念、教學政策切實貫徹到全國地區高中階段音樂教學之上,需優化高中階段音樂教師的組織體系,提高音樂教師的音樂水平,培養學生在音樂學習中創新能力形成,更好地學習音樂知識[1]。
新課改之后的全國素質教育方針使傳統的教學理念已經不能滿足當今市場對人才的基本要求,傳統的教育嚴重阻礙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學生多數情況處在一種被動接受的狀態,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來源是教師的傳授,主動探究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較弱,對探究知識的興趣比較低[2]。因此,在國家素質教育思想的指導下,在高中音樂課堂中積極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學生對音樂的自主品鑒能力非常重要,有助于全面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感悟音樂的內涵,提高音樂感知能力,提升整體素質。
高中音樂課堂教學中,依據國家有關教學文件指出,高中生音樂教學要將音樂的審美作為核心內容,將學生的興趣愛好作為教學的動力。在音樂課堂當中,教師要精心創設與教學相適應的特定場景以及音樂氛圍,讓學生們可以在音樂審美過程中感受到身心愉悅,體會出音樂情境中所表達的情感。將學生們的興趣充分調動起來,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在每一節音樂課堂導入過程中,可以創設有效的故事情景,建立學生自主求學的氛圍非常重要,通常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只有濃厚的興趣才能讓高中生對音樂學習產生強烈的好奇心,進而將學習的注意力集中到音樂課堂。教師在音樂鑒賞教學中,要通過一種新型的模式開展課堂教學,讓學生們在新型模式的指導下,感受音樂課堂的魅力,讓學生可以在課堂上自由地感知音樂、品鑒音樂,對音樂產生強烈的震撼感,進而幫助學生培養學習音樂的創新意識[3]。
山西民歌《刨洋芋》就是一首以四度、五度、七度和八度跳進為旋律特點,抒發廣大勞動人民歌唱生活的典型代表,歌曲的字里行間蘊涵著多種層次且富于生活化的感嘆實詞,以突出勞動人民樂觀、積極、向上的情感主義。而在進行低年級學生歌唱教學時,教師可以景動情,利用智慧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進行思考,例如“為什么在勞碌的工作當中他們還能夠放聲高歌?”讓學生帶著對問題思考與分析來充分調動學習歌曲的積極性,領會勞動人民樂觀的精神。還可以借助樂曲討論來提高學生對于歌曲的理解,首先音樂老師讓學生們先行欣賞音樂,感受音樂當中的感情變化以及風格特點,領會樂曲中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激發學生對音樂欣賞的興趣;然后音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小組對樂曲進行討論,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將自感知到的音樂意境以及內容進行討論;最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們討論的內容進行講解,《刨洋芋》,在演唱方式上具有著非常鮮明的地區特點與民族特征。與此同時,學生音樂教師必須要貫徹落實“通情動情,智慧學習”理念讓音樂中回歸本質教學理念,并且使其能夠深化到實際的教學當中,提高學生對音樂情境教學法的參與積極性,這對于提高其音樂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運用這種創新的教學模式將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進一步激發出來,在不知不覺中逐漸培養學生在高中音樂學習的創新意識,樹立學生的主體姿態。
合作式學習是學生之間共同的、開放的以及具有包容性的學習方式。不僅要求音樂學習小組之間的成員制定一個共同的學習目標,將學習資源跟小組成員分享,共同參與音樂學習任務,成員之間直接交流,相互補充,完善所討論的音樂課題。在音樂活動中。可以將班級的學生分成若干組,每個小組成員5-8人,選定一些音樂成績較好,組織能力不錯的學生作為小學的隊長。每個小組都要有屬于自己的口號,作為每一個小組成員行動一致的目標,如研究音樂、演奏音樂、創作音樂等,不單單是發揚了教學方面的民主意識,活躍音樂課堂的氣氛,為學生自主學習,創造性學習創造機會,也培養了學生之間開展互相合作的意識,提高合作能力、組織能力以及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能力。
營造音樂教學的氛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一個好的、輕松的音樂課堂氛圍會讓學生的思維得到發散,學生自身的創造能力才能更好地激發出來。在高中音樂教學當中,音樂老師可以通過利用音樂場景為學生營造良好音樂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熱情,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及創新思維。例如在學習《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的民歌特征》知識時,教師可通過舞蹈的融合來營造良好的氛圍。以蒙古族筷子舞及民歌《蒙古人》的融合為例,給予學生視覺與聽覺雙方面的沖擊。教師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來將整個民族歌曲與民族舞蹈的表演形式展示出來,從視頻中可以了解到,表演剛開始,表演者在自己的位置進行簡單的肢體動作,或坐、或跪等,伸展自己的身體,有規律地用筷子敲打自己的碗。然后隨著氛圍的高漲,表演者隨起初的舒緩動作慢慢加快,扭動的頻率加速,最終表現為雙肩抖動、腰部擰動、頭部擺動,便到達了舞蹈高潮動階段。往往舞至此時,舞者多起身離位而舞,于直線進退或原地繞旋中,進行幽默風趣而頗富技巧性的表演。使喜慶的氣氛更加熱烈濃郁。這就是自娛性的舞蹈。但因筷子較小,一兩支筷子會不易控制,所以數量開始增多,直至后期的一人雙手各一大把筷子來進行敲擊伴奏,敲擊的部位也不再局限于四肢,添加肩部、腰部等位置。在敲擊過程中,舞者的身體也隨之擺動,動作靈活,節奏熱烈,每一位表演者情緒高漲。在表演期間,會包括轉身打地、蹲跳打腳等各種半蹲的姿態,伴有不時的跳躍。筷子舞表演節奏多為由緩至急的過程,然后在整場氛圍到達高潮時結束表演。這對比其他舞蹈從熱烈至緩慢結束給人的感覺是存在本質上的區別的,會給人一種失落感,但筷子舞與《蒙古人》這一歌曲的融合則很好地彌補了這一點,用藝術的沖擊感使觀眾久久不能忘懷。筷子舞最顯著的特征便是舞蹈節奏較快、音樂較為輕快、愉悅。能夠使得學生進一步了解到蒙古族民歌所蘊涵的當地的特色化與特征化,提高對蒙古族人民熱情豪放的性格和新的精神風貌的認知,借助傳統的形式表現不同民族歌曲的不同風格。
真正的音樂實踐需要好的音樂創作能力,音樂創作能力需要擁有一定的音樂知識做基礎,學生只有掌握豐富的音樂基礎與知識,才能進一步了解音樂的內涵與真諦。在高中音樂品鑒教學過程中,音樂教師要傳授學生更多的音樂知識,教給學生更多欣賞音樂的技巧與方式。要具有專指性的輔導功能。這就要求音樂教師強化自身樂器演奏及音樂專業知識的培養,切實把握學生學習需求的基礎上,提高整個音樂教學中創新教學法的實用性與全面性。
高中音樂教師應聘條件上面較為寬松,應聘標準的不完善,造成高中音樂教師整體專業水平較低,在針對培養學生的基本功、心理問題以及與家長溝通方面的能力有所欠缺。因此,高中院校積極組織音樂教師參與教學培訓,參與音樂教研講壇當中等,不僅要培養音樂教師的專業音樂水平,更重要的是培養教師如何開展穿新型音樂課堂的教學指導水平[5]。統一學習高中階段音樂培訓的有關內容,制定當新課改當中所要求的穿新型教學任務,進一步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要求教師依據國家有關素質教育新課改的具體要求完善自身的執教水平,進行教學成果匯報,進一步完善教師培訓體系。針對培訓過程中出現的音樂考試應試教育思想以及功利性思想,學校需要重視起來,快速轉變培訓教師的思想觀念,逐步指導教師如何更好地挖掘學生對于音樂的認知與潛能,為廣大高中階段學生提供更加優良的學習環境,提高音樂水平。
綜上所述,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可以積極促進學生自身音樂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音樂的真諦。所以,在實際教學當中,就需要教師進一步實踐最新的教學觀念,提高學生自身的音樂文化修養,將教師這一引導角色扮演到位,采用最新的教學方法進一步激發學生的音樂興趣,讓學生在音樂的影響下,自動調和對音樂的創造性思維,更進一步提高音樂的教學質量,提高學生自主學習音樂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