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胡塞爾實踐世界的觸覺基礎"/>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雙重立義、機械力與能力
——論胡塞爾實踐世界的觸覺基礎

2020-12-06 11:17:19
現代哲學 2020年1期

王 繼

對于胡塞爾的現象學直觀,尤其是感知直觀,一般會潛意識地將其等同于視覺直觀。這是情理之中的,正如羅蒂所說,直觀、表象這些傳統形而上學的常用詞暗含著視覺中心主義隱喻(1)視覺中心主義是羅蒂(Richard Rorty)等當代哲學家對西方傳統形而上學注重表象性、在場性思維的標簽化提法,德里達也提出光是形而上學傳統的奠基性隱喻,國內學者高秉江專門就視覺中心主義與現象學的關系做了深入研究。參見高秉江:《現象學視野下的視覺中心主義》,《哲學動態》2012年第7期。。但往往被忽略的事實是,在胡塞爾的諸多文獻中,視覺與觸覺經常是成對出現的,他同時提及視直觀與觸直觀(Tastanschauung),而且認為觸覺是元場(Urfeld),強調觸感知相對于視感知的優先性,進而將觸摸行為視作實踐活動的基礎。不過,胡塞爾的這些論述大多以零散的、不成系統的方式分布在其生前未出版的手稿中,這也是導致其觸覺思想被忽視的一個原因。限于篇幅,本文暫不討論觸覺與視覺及視覺中心主義的關系,只是借此引出現象學中常被忽視的觸覺問題。首先,筆者將通過觸覺的雙重立義特征來探討其元感覺場地位,并結合相關爭議,給予其合理辯護,繼而引申出其作為元實踐場的意涵。然后,從元實踐區域中對象和主體兩方面的構成入手,深入分析觸覺的實踐優先性,一方面實在物原初構成的關鍵一環是因果關系或機械因果力的顯現,另一方面實踐體現了遵循動機關系的主體性能力。機械力代表自然,能力代表自由,它們為何都被稱為力,這兩類不同的力是如何原初顯現的,這在胡塞爾的文獻中是隱而不顯的,尚未有學者對此做過探討。筆者在本文將表明,基于觸覺的雙重立義是機械因果力與主體能力這兩種力得以類比顯現的基礎。通過對觸覺基礎地位的系統性解釋,同時期待能夠打開一個理解胡塞爾現象學的新視角。

一、從元感覺場到元實踐場:觸覺的優先性

胡塞爾對觸覺的關注正如其純粹意識現象學一樣,并不是無端生出來的,而是受到近代經驗論和同時代心理學家的影響,其中的典型代表有貝克萊(George Berkeley)、卡茨(David Katz)。貝克萊認為,空間距離感依賴于觸覺而非視覺,因為視覺不能超出自身而感受到一種外在的距離,通過觸覺才能感受到外部的延展性和距離性(2)[英]貝克萊:《人類知識原理》,關文運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年,第42—43頁。。胡塞爾在空間物構成中對觸覺的重視,可以說延續并深化了貝克萊的觸覺觀。卡茨是胡塞爾在哥廷根時期的學生和同事,曾參與過胡塞爾的課程和研討班,其1907年的博士論文也受到胡塞爾的審閱和指導;他對視覺和觸覺都做過專門研究并分別出版了專著,例如對手的各種觸摸行為做具體分析,區分了觸覺的主體性感受與客體性感受維度等;胡塞爾在對觸覺的探討中無疑與其有著相互的影響(3)關于卡茨與胡塞爾觸覺觀的關系介紹,參見Dermot Moran, “Between Vision and Touch: From Husserl to MerleaucPonty”, Carnal Hermeneutics, ed. by Richard Kearney&Brian Treanor, New York: Fordham University Press, 2015, pp.214-234; Dermot Moran, “Husserl, Sartre and Merleau-Ponty on Embodiment, Touch and the ‘Double Sensation’”, Sartre on the Body, ed. by Katherine J. Morri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Press, 2010, pp.41-66.。不過,胡塞爾的突破之處在于,在觸覺問題上同樣經過先驗純化,即通過現象學還原排除了對觸覺的心理學和生理學預設。比如,貝克萊認為觸覺是一種實在的心理狀態,穆勒和卡茨將日常經驗意義的身體視作不言而喻的前提。胡塞爾認為這些預設都是不可靠的,排除這些預設后,在純粹意識中才可以清楚描述原初被給予的觸覺現象。作為原初的感覺體驗,胡塞爾把觸覺抬升到本原的地位,將其視為感覺的感覺或元感覺。

關于胡塞爾的觸覺思想,被提到最多的是他在《物與空間》中所舉的左手觸摸右手及《觀念 Ⅱ》中自我觸摸的例子,這個例子借由梅洛-龐蒂的發揮而廣為人知。為了清楚分析胡塞爾的觸覺觀,在此引述這段出自“視覺領域和觸覺領域間的區別”這一節的話:

因此這里(4)“這里”指觸摸外物時。存在著雙重立義 (Doppelauffassung):同樣的觸覺既被立義為‘外在’客體的標志,又被立義為身體-客體的感覺。而且在身體一部分同時成為身體另一部分的外在客體的情形下,我們擁有雙重感覺(Doppelempfindungen)(每一部分有它自己的感覺)和雙重立義,后者是作為物理客體的這一或另一身體部分的標志。(5)Edmund Husserl, Ideen zu einer reinen Ph?nomenologie und ph?nomenologischen Philosophie.Zweites Buch. Ph?nomenologische Untersuchungen zur Konstitution, Band IV, Hrsg. Marly Biemel, Den Haag: Martinus Nijhoff, 1952, S.147.以下簡稱Hua4.本文涉及到該書的引文同時參考了中譯本[德]胡塞爾:《現象學的構成研究——純粹現象學和現象學哲學的觀念》第2卷,李幼蒸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年。

很明顯胡塞爾在此提到兩種情況:1.觸摸外物時,有基于同一感覺的雙重立義,即通過觸覺分別立義了外部物理客體和身體客體;2.自我觸摸時,既有雙重立義,又有雙重感覺,后者即觸摸感和被觸摸感。通過這個例子,胡塞爾首要想表明的是,與視覺等其他感覺類型相比,觸覺更具有基礎性和優越性。然而,梅洛-龐蒂重點發揮的是雙重感覺,進而擴展說明觸覺在雙重感覺這點上并不具有優越性,視覺和聽覺等其他感覺類型也具有雙重感覺的特征,即所有感知行為都具有可逆性和交互性,或說自我同時是行為主體和行為客體,這是肉身之我在世之在的方式,“梅洛-龐蒂在其后期著作中給予了雙重感覺以存在論意義”(6)Dermot Moran, “Between Vision and Touch:From Husserl to Merleau-Ponty”, pp.214-234.。

本文無意就胡塞爾與梅洛-龐蒂的觸覺觀進行具體比較,只是想同情地理解胡塞爾,并為其做一些合理辯護。胡塞爾的運思路徑是,通過對不同感覺類型的抽象隔離,來凸顯觸覺的本質及其優越性。單就觸覺而言,當觸摸進行時,是能夠形成雙重立義的。根據意向行為的結構可知,感覺材料是意向立義的基礎,通過觸摸可以獲得觸摸感覺(Tastempfindung),如硬、冷等,它是雙朝向的,即一方面通過這些觸摸感覺能立義具有硬、冷等性狀的物體,另一方面這種觸摸感覺會被定位于(lokalisieren)某部位,如定位至觸摸著的手。而具有感覺定位的部位被立義為感覺承載者,即感覺器官,所以手被立義為觸覺器官。假如原初拋開觸覺的參與,單就視覺來說,看是單朝向的,按胡塞爾的說法,在看時眼睛不能視覺性地顯現(7)Hua4, S.147.,這不同于觸摸中手所具有的觸覺定位。也就是說,單純通過看是不可能獲得視覺在身體上的定位的,所以不可能將眼睛立義為視覺器官,從而不能說有了視覺。類似地,其他感覺類型如聽覺、嗅覺等亦是如此。當然這只是抽象分離,實際上為什么會有視覺、聽覺等感覺呢?這是由于觸覺遍布全身,而其它感覺器官伸布于觸覺性身體中,因此它們首先是被觸覺所定位的,于是才能被立義為各種感覺器官。觸覺“總體上是所有一般感覺(和顯現)存在的前提,也包括視覺和聽覺,后者在身體中并沒有原初定位”(8)Hua4, S.151.。可以說,軀體(K?rper)通過彌漫的觸覺定位才被立義為有感覺的身體(Leib)(9)在胡塞爾那里,K?rper指一般意義上的有形體或物體,Leib指有感覺的軀體即有生命物。本文遵從常用譯法,將前者譯為軀體,后者譯為身體。,“身體只可能如此這樣原初地構成自身,即在觸覺中,和在一切憑借觸感覺被定位者如溫暖,寒冷,疼痛等等中構成自身”(10)Hua4, S.150.。所以,胡塞爾稱觸覺場為元感覺場(11)Edmund Husserl, Ideen zu einer reinen Ph?nomenologie und Ph?nomenologischen Philosophie.Drittes Buch. Die Ph?nomenologische und Die Fundamente der Wissenschaften, Band V, Hrsg. Marly Biemel, Den Haag: Martinus Nijhoff, 1971, S.5.,它是所有其他類型感覺能成為感覺或被感覺到的基礎,是身體之為身體的基礎。

在這個意義上,筆者認為觸摸中的雙重立義而非雙重觸覺才是其基本特征。正如魯汶胡塞爾檔案館研究員麥騰斯(Filip Mattens)指出的,胡塞爾認為觸覺具有提供雙重經驗的特征,即提供了所觸摸的客體和進行觸摸的感知身體兩種經驗(12)Filip Mattens, “Perception, Body and the Sense of Touch: Phenomenology and Philosophy of Mind”, Husserl Stud, (2009)25, pp.97-120.。在雙重立義的基礎上,才可能在自我觸摸時產生雙重感覺:一方面,正是有了觸覺的可定位性,才可能在自我觸摸時既有觸摸感又有被觸摸感;另一方面,作為觸摸感和被觸摸感的雙重感覺其實體現了自我的主體意識和客體意識的雙重性,而主體和客體的分立意識恰恰是在原初觸摸外物時所產生的,即通過觸摸將外物立義為客體,將觸摸行為的載體立義為主體。

但是,很多現象學家忽略了雙重立義,和梅洛-龐蒂一樣,將關注焦點放在雙重感覺。比如,莫蘭(Dermot Moran)在比較胡塞爾和梅洛-龐蒂的觸覺觀時,將雙重感覺視為胡塞爾觸覺觀的特征,并沒有提及雙重立義(13)Dermot Moran,“Between Vision and Touch:From Husserl to Merleau-Ponty”, pp.214-234.,這顯然是有誤的。而卡爾曼(Taylor Carman)更是站在梅洛-龐蒂立場,對胡塞爾所說身體的意向性立義依賴于觸覺提出兩點質疑:一是將觸覺定位到我的身體部位預設了我的身體為前提,二是將身體作為感覺承載者這樣的對象來認識,預設了一個超越于身體的先驗自我;而梅洛-龐蒂的優勢在于并不將身體視為認識對象,而是視為自我投身于世界的恒在視域(14)Taylor Carman, “The Body in Husserl and Merleau-Ponty”, Philophical Topics, Vol.27, No.2, 1999, pp.205-226.。

筆者認為,卡爾曼的批判代表了一種通行的誤解,有必要對胡塞爾做辯護。針對第一點,胡塞爾顯然沒有預設一個身體,然后將觸覺定位其上,相反,恰恰是通過原初的觸覺體驗,即通過觸覺定位的伸布性及界限,如不能將觸摸中的冷感定位于空中的飛鳥或任何其他外物,而只能定位于進行觸摸的部位如手,這樣才使對同一的、有感覺的身體的立義成為可能。針對第二點,胡塞爾確實強調先驗自我的絕對性,但筆者認為,不進行構成的先驗自我是現象學還原的起點,當基于原初體驗進行意向性立義時,先驗自我就具體化為具有感覺體驗的單子自我,因為原初體驗必然是以感覺為基礎。當身體尚未成為主題時,它是隱匿的、非對象性的,在感覺體驗中顯然已經存在著,這一點胡塞爾并未否認。只不過,他所強調的是對身體的認識或身體概念是如何可能的,這就要回到原初的觸覺體驗。通過這種認識論的迂回,只是為了更好地理解身體,并在更高層次進入生存論和存在論(15)關于純粹意識具身化問題,參見王繼:《從隱匿到實顯的身體——對胡塞爾純粹意識具身化維度的一個理解》,《天府新論》2018年第3期。。

如果說元感覺場的提法只是從靜態結構顯示觸覺的優越性,那么胡塞爾后期通過對生活世界的深入探討,可以說將觸覺場提升到元實踐場的地位。在《生活世界》的手稿(胡塞爾全集第39卷)中,胡塞爾說物感知是元實踐(Urpraxis),其他類實踐如審美、價值行為都奠基于其上(16)Edmund Husserl, Die Lebenswelt. Auslegungen der Vorgegebenen Welt und ihrer Konstitution.Texte aus dem Nachlass(1916-1937), Band XXXIV, Hrsg. Rochus Sowa, Netherlands: Springer, 2008, S.382-384. 以下簡稱Hua39。,這與《觀念 Ⅰ》所說的物實在作為其他一切實在的基礎是一脈相承的。也就是說,物的實在性(Realit?t)是奠基性的存在信仰,是主體的意向性實踐所投射的、關于此世界的最基本的信仰樣態。因此,實在性的世界意味著是以最源始(Ursprünglichst)的方式和感知的方式實踐著的世界(17)Hua39, S.399.。這里,胡塞爾重申了觸感知相比于視感知等其他類感知的優先性(18)Hua39, S.396-400.。既然感知是元實踐,那么便可以順利成章地說觸覺場是元實踐場。因為親密性(Vertrautheit)是觸覺性被給予的基本特征(19)[德]胡塞爾:《空間構造札記》,單斌譯,《中國現象學與哲學評論》第19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6年第2期,第279頁。,只有憑借親密的接觸行為,物才能切近前來與我構成一種實踐性關聯,“每一未被觸及(getastet)的事物沒有進一步‘到手(zuhanden)’”(20)Edmund Husserl, Zur Ph?nomenologie der Intersubjektivit?t——Zweiter Teil:1921-1928, Band XIV, Hrsg.Iso Kern. Den Haag: Martinus Nijhoff, 1973, S.554.。需要說明的是,實踐相關于行動,而觸感知本質上可以是靜態的,比如對周圍環境冷熱的觸覺或者被觸摸等。這其中是否有矛盾呢?答案是否定的。正如胡塞爾在《物與空間》所說的,動感(Kin?sthese)是原初的,其原初形態是自我運動的感覺,比如姿勢的隨時調節(21)Edmund Husserl, Ding und Raum:Vorlesungen 1907, Band XV, Hrsg. Ulrich Claesges. Denn Haag: Martinus Nijhoff, 1973, S.86-87; Edmund Husserl, Thing and Space: lectures of 1907, trans. by Richard Rojcewicz, Dordrecht/Boston/London: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1997, pp.73-74.,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不動是動的一個極限形態。所以,觸覺原初是跟自我運動聯系起來的,觸感知的原初形態體現為進行摸索的觸摸動感(Tastkin?sthese),即通常所說的觸摸行為。根據上述觸覺的雙重立義,并結合 Hua39“實踐世界的觸覺構成。觸感知相對于視感知的優先性”這一節,觸摸行為的實踐優先性之體現可以概括為:通過觸摸動感中所具有的張力(Kraftspannung)要素,一方面對象物獲得不同于視覺側顯的原初自身展示,另一方面主體對世界的參與性也原初顯現出來(22)Hua39, S.396-400.。這里,胡塞爾的描述比較簡略,需要結合散見于其他手稿的相關論述,從對象和主體兩極的原初顯現入手,就觸摸實踐的優先性做具體闡發。這主要涉及兩個互相關聯的核心問題,一是對象側機械力或因果關系的原初顯現,二是主體側能力意識的原初顯現。

二、觸覺中的阻力關系:對因果關系原初顯現的補充性闡釋

在元實踐領域,就意向對象側而言即實在的感知物。實在性是感知行為的存在設定,構成感知物的一個本質特征。在胡塞爾這里,物的構成可以分為兩個彼此關聯的層次,第一個層次是空間幻相(Phantom),到了第二個層次,結合因果關系(Kausalit?t)才能真正構成實在物(23)關于這兩個層次的劃分,可參考《物與空間》一書的編者Ulrich Claesges在該書“編者導論”中的說法(Edmund Husserl, Thing and Space: lectures of 1907, pp.xxii-xxiii.)。。也就是說,因果關系與物的實在性或物的本質是直接相關的,因此,解決因果關系如何在原初體驗中必然顯現的問題,就等于解決了實在性問題。這既可以回應休謨的因果懷疑論,又可以反駁自然主義。自然主義認為因果關系是自在存在的自然法則,與人的實踐無關。胡塞爾則相反,認為因果律是在主體行為的基礎上才被構成的。然而,胡塞爾在《觀念 Ⅱ》描述因果關系如何原初被給予時,并沒有像在《物與空間》中解決空間幻相那樣,嚴格回到原初體驗進行詳細闡述,這使得對因果關系的辯護還不夠有力,也使后來現象學家們缺乏對其因果關系的關注和解釋。僅就筆者目前所看到的資料來看,只有伯恩哈特·讓(Bernhard Rang)在其《因果關系與動機》一書中對因果關系問題做過探討,但他也主要是從因果性與動機化的關系角度來考察,并未將因果關系的顯現與觸摸體驗聯系起來(24)Bernhard Rang, Kausalit?t und Motivation. Untersuchungen zum Verh?ltnis von Perspektivit?t und Objektivit?t in der Ph?nomenologie Edmund Husserls, Netherlands: Springer, 1973, S.233-243.。筆者認為,既然觸摸實踐具有優先性,那么觸摸體驗與因果關系的顯現理應有內在關聯,這在胡塞爾的手稿中也有零散線索可循。我們知道,自然因果關系又被稱為機械(mechanical)關系, mechanical同時有“力”之意,于是因果關系就等于力的關系,所以牛頓將宇宙萬物間的關系視為普遍的力的關系。接下來,本文就將著眼于力的原初顯現,表明原初觸摸行為中的阻力感構成普遍的機械力關系的體驗基礎,從而補足其對因果關系的辯護。

先看《觀念 Ⅱ》對因果關系的描述。首先簡單說下幻相。在原初體驗中,幻相是指尚未達到物的實在性立義的單純顯像層次,比如顏色、廣延的顯現都可以無關乎其實存與否,而以幻相的方式原初被體驗到(25)胡塞爾在這里是從實在性立義的可能性前提來界說幻相的。幻相不是指日常經驗意義上所說的想象(Phantasie)或虛構(Fiktion),而是相對于高層階實在來說的低層階顯現,也就是說,未能達到實在設定的前現象階段是幻相層次。而想象或虛構已經立足于實在,是后者的當下化變樣。,所以胡塞爾說“幻相是原初被給予的”(26)Hua4, S.37.。唯有和因果關系結合起來,實在物才得以構成。胡塞爾將因果性的原初顯現狀態描述為物與環境(Umstand)的依賴性(Abh?ngigkeit),或者直接說是因果依賴性(kausale Abh?ngigkeit)(27)Hua4, S.41-44.。在此,他提到兩種情況來說明因果依賴性與實在性顯現之間的內在關聯:一種是顏色與光源的關系,即一物色彩的顯現會隨著周圍光源的變化而協同地、有規則地變化,在這種規則地顯現變化中,我們把握到貫穿其中的不變的光學性質,這就意味著憑借對該物與環境的依賴性關系的直觀,我們對其實在特性有了把握;另一種是彈簧與沖擊它的外物之間的關系,即在外物不同強度的沖擊力(Anstoβ)下,彈簧會有相應地伸縮變化,通過這種規則性地伸縮變化,我們將其把握為具有某種恒定的彈性,這使彈簧的實在性得以顯現。

表面上看,胡塞爾在這里對因果關系與實在性的證明是有力度的。我們還可以通過反例來輔證他的觀點,比如,一幅畫中的樹木不會因圖畫周圍環境的變化而變化,因此不能將它立義為一顆實在的樹。事實上,胡塞爾只是從靜態結構上描述了物與環境的依賴性關系,只是擺明了因果性與實在性有本質關聯,尚未證明因果依賴性如何原初被給予,因此還無法回應休謨問題。這兩個例子都可以依照休謨的思路進行質疑:其一,我們只是看到色彩顯現的變化與光源的變化這兩個事件同時發生,卻無法直觀到它們之間的關系;其二,為何能把對彈簧的牽拉說成是力的作用?我們并沒看到力這種關系,只是看到外物牽拉與彈簧伸縮這兩個事件。當然,胡塞爾承認這是就物質對象結構的描述。但在《觀念 Ⅱ》第三章,他回到感知體驗基礎來分析物何以如此顯現時(28)Hua4, S.55-90.,主要是討論物的感知顯現與其實在特性的內在關聯,并沒有對因果關系的感知前提給出明確解說,這是不符合明見性原則的。結合他對觸覺的零散描述,筆者認為,只有將因果關系拉回到原初觸覺體驗中,才能使其獲得明見性。

由于因果關系是基于兩物之間的關系,我們可以將觸覺在兩物關系顯現中的優勢概括為內在關聯的兩個方面:1.兩個事物間的區分源于觸覺定位;2.觸摸中的阻力感為一物推動另一物的因果力提供了前提。關于第一點,我們要說的是,兩物間的區分源于自我與對象的區分,因為根據現象學原則,同一與差異意識必然基于原初體驗,而最基本的乃是作為體驗載體的自我的同一性,這包括自我的同一和其界限,而后者來源于觸覺定位。正如上文所說,基于觸覺的多重功能,我們才區分出沒有觸覺定位的外物、有觸覺定位的我的身體、基于觸覺體驗的我的心靈,也就是說,分別意識是基于觸覺體驗才產生的。

關于第二點,因為基于觸覺才分別出自我與對象,那么自然地,二者便以觸覺為紐帶顯示了一種相互關系,一是進行感觸者,一是被觸知者。這種相互關系又可以區分出兩個類型,一為力的關系,一為非力的關系。可以說,最原初的觸覺體驗是阻力體驗,因為阻抗在自我體驗中是普遍存在的:一方面,如最直接的觸覺是雙腳與地面的接觸感,這構成一種阻力(Widerstand)關系,正如胡塞爾所說,“我以我的‘重量’壓著它”(29)[德]胡塞爾:《空間構造札記》,單斌譯,《中國現象學與哲學評論》第19輯,第280頁。;另一方面,如上文所說動感是原初的,這在觸摸行為中直接體現為由接觸產生的阻力感,比如胡塞爾在《觀念 Ⅱ》中用張力感(Spannungsempfindung)、壓力感(Druckempfindung)來描述觸覺的原初定位(30)Hua4, S.151.,在 Hua39中說觸摸可以通過張力而成為按壓(Drücken)、碰撞(Stoβen)、推移(Schieben)等,從而使外物獲得主觀性顯現(31)Hua39, S.399.,比如獲得硬度、彈性等各種實在特性的顯現,這又進一步證明了自我與對象的區分和關聯來源于觸覺。

觸覺中除了力的關系,還有非力的關系,如皮膚從周圍環境中獲得暖感。表面看,這種觸覺不構成自我與環境之間力的關系,甚至熱源可能離我有一段距離,但這仍然構成一種親密的接觸關系,比如可以說環境包裹著我。而且,由于觸覺中的阻力體驗是普遍的和最原初的,在此基礎上才能區分我與外物(環境),所以本文認為,皮膚與環境的關系構成對力的類比統覺(analogische Apperzeption)。類比統覺在胡塞爾發生現象學中起著基礎作用,它不是指經驗的類比推論,而是對經驗類比、類概念的起源學回溯,即起初某些類似要素得以被體驗為類似物的原初統覺,其中某個在先的類似要素被稱為原始促創物(Urstiftung),是觸發類比的原初因素(32)[德]胡塞爾:《生活世界現象學》,[德]克勞斯·黑爾德編,倪梁康、張廷國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2年,第174頁。。這里觸覺中的力構成原始促創要素,它觸發類比統覺,使皮膚與環境的關系能夠被統覺為一種力的關系。

觸覺中力與非力的關系可以進行類比統覺,這種類比統覺是否可以推及到外物之間的因果關系?答案是肯定的。物與物之間的區分和關聯源于觸覺體驗,當我們用“接觸”“擠壓”“碰撞”等詞語來形容兩物間的作用力時,顯然也是基于觸摸力的類比運用。一方面,外物間的碰撞和推動等力的因果關系是對直接觸摸力的類比運用,比如胡塞爾所舉的外物沖擊彈簧的例子,沖擊顯然是一種力的關系,唯有在觸摸中把握了一種自我與對象間的沖擊感,才可能將兩物間的關系立義為沖擊力。另一方面,外物間非力的因果關系是基于觸覺中非力關系的類比,比如對光源與色彩顯現之間因果關系的把握,是源于如環境與皮膚間有親密的觸覺關系。同時,正如觸覺中非力的關系可以被類比統覺為力的關系,外物間非力的因果關系也可以被類比統覺為力的因果關系。

進一步,觸摸行為中自我與對象之間力的關系,可以比照胡塞爾所說的間接運動,即由他物所推動,而非自發運動(33)Hua4, S.152.,這恰好是“機械的或力的”(mechanical)一詞的本意,所以說觸摸中的力為機械力的顯現提供了基礎。當我們說自然因果關系是機械因果關系時,其實就是將因果關系看作機械力的關系。這樣,就將萬有引力這一自然定律拉回到原初的觸覺基礎上,而不是像自然科學那樣認為引力是自在存在的,與人的體驗無關,從而構成對自然主義態度的顛倒。經由對自然主義的批判而回到原初體驗,是胡塞爾現象學的主要使命。同時,回到觸覺體驗的本質,擺明對力進行類比統覺的觸覺基礎,就證明了因果關系的普遍必然性。因此,胡塞爾把主體的實踐視為投入普遍因果世界中的實踐,并認為對周圍物的實踐作用擁有因果序列(34)Hua39, S.397.,從而構成對休謨因果懷疑論的一種回應。因果關系雖然是物與物之間的普遍關系,但它恰好構成物的本質,通過因果關系,物的實在性質才得以顯現。將因果關系拉回到觸覺的阻力體驗中來解釋實在物的構成,可以更好理解胡塞爾所說的觸摸中有物的真正的自身展示(eigentliche Selbstdarstellung)(35)Hua39, S.399.。正如段義孚所言:“觸覺是對阻力的直接經驗,它告訴我們世界是一個壓力和抗拒組成的系統,也讓我們能夠認清獨立于我們想象的現實存在。”(36)[美]段義孚:《戀地情結》,志丞、劉蘇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8年,第9頁。

三、從機械力到能力:類比統覺的觸覺基礎

在原初的觸摸行為中,不只有自我與對象間機械力的顯現,還顯示了主體進行觸摸的能力。機械力與能力,這是可以類比卻又完全異質的兩種力,一個代表自然因果律,一個代表自由因果律或動機化因果律,但都用了“力”(Kraft)及相關詞語來表示,這是令人詫異的,目前尚未得到反思性關注。筆者認為,當我們回到觸覺的雙重立義進行解釋時,這兩種力的類比統覺便會獲得明見性。

關于機械力與能力的類比,大致可以從對象和主體兩個視角來審視。首先,從側重對象視角來說,可稱為從機械力到能力的類比。解釋了觸摸中的機械力,對能力的說明就容易了。在觸摸行為中把感受到的阻擋稱為力時,一方面如揭示了自我與對象間的因果關系,即兩物之間的機械關系,另一方面觸摸行為本身使主體產生能自發行動的意識,即通過觸覺定位意識到身體是我的身體,我能夠控制它,由自身發出一種觸摸運動,因而胡塞爾在《觀念 Ⅱ》中緊接著觸覺優先性這一節提出來主體自由運動的權能(Verm?gen,不能是能的一種變形),以區別于由他物所推動的機械運動(37)Hua4, S.151-152.。自我通過觸摸行為所產生的“能”意味著能引發機械力,也能感受到阻抗并能越過或推開阻抗之物,這就使憑借觸摸中的力要素而將能引發力者類比統覺為“能力”得以可能。由于主體的能力以意向性的方式原初展現在各種動感實踐中,所以胡塞爾把意向性的朝向與充實視為力的緊張(angespannt)與放松(entspannt),相應地將動感的靜止與活動表述為在零位的松弛與行動中的緊張(38)See Hua39, S.397-398.。

其次,從側重主體視角而言,可稱為從能力到機械力的類比。上文從觸摸中力的顯現角度解釋了因果關系為什么是力的關系,這里則要對“因為-所以”(weil-so)何以顯現進行分析,這就要將因果關系納入動機化關系來考察,并通過觸覺來解釋動機行為的原初引發。從靜態的原初體驗角度來說,出自主體主動性的因與顯現的果構成“因為-所以”的立義前提,比如因為我擊打玻璃、所以玻璃碎了。我與外物間通過接觸性觸摸行為所產生的這種因果關系是親身體驗到的,而外物間的關系沒有直接的親身體驗基礎,故此,只有在觸摸性接觸體驗的前提下,才能將直觀到的外物間的接觸與運動類比統覺為因果性的。不過,胡塞爾對這種主體性的“因為-所以”行為賦予一個新的關系術語,即“如果-那么”(wenn-so)的動機化因果關系(motivierte Kausalit?t)。如上所說,原初的觸摸行為體現了主體的能力,這就意味著我能夠這樣或那樣,這是與自我的動機相關的,而不只是機械地受外物所推動。

同時,胡塞爾將動機化關系視為一種新型的刺激關系,它不同于生理學預設的刺激-反應關系,而是主體與周圍世界之間的意向性關系(39)Hua4, S.189.。也就是說,這種刺激是意識性的,是由意識對象給意識主體所施加的觸發力( affective Kraft),該觸發力將主體的注意牽引到該對象上從而構成意向性關系,“我們在觸發(Affektion)的標題下理解意識上的刺激(Reiz),理解一個被意識到的對象對自我施加的特有的拉力(Zug)”(40)[德]胡塞爾:《被動綜合分析:1918-1926年講座稿和研究稿》,李云飛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7年,第180頁。。繼續回溯,這種刺激的觸發又基于觸覺上的可刺激性(Reizbarkeit)。正是由于觸覺的可引發性,才使身體作為感覺器官得以可能,以至于胡塞爾說可刺激性成了身體區別于軀體的本質特征(41)Hua4, S.157.。進一步,基于觸覺的觸發,自我才成為具身化的主體,身體才能作為身體持續地以意向性方式行為著,從而構成持續的動機引發系統,或稱為動感的動機引發(kin?sthetische Motivation)(42)Hua4, S.150.。不過,并不是任何事物都能觸發主體的意向性朝向,意向動機遵循著一定的法則,胡塞爾將動機引發法則視為理性的基本原則,動機引發法則簡單說就是意向活動作為持續積淀的關聯域而期待和要求著類似的、新的體驗的實現,這種動機傾向的強弱又被他稱為動機化力量(Kraft)(43)[德]胡塞爾:《純粹現象學通論》, 李幼蒸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2年,第334頁。。動機力與觸發力分別從主體側和對象側刻畫了二者之間的意向性-趨向力的關系,它們是一體兩面的,共同引導著身體實踐的生成。總之,在觸摸行為中既產生阻抗感,又產生時間性的動機引發系統,這就為自然因果關系幾個要素的顯現提供了前提:機械力、時間上的先后次序,以及因為-所以關系。

無論從機械力到能力的類比,還是從能力到機械力的類比,結合觸覺的雙重立義來看,其實都應歸于原初的意向體驗,即從原初觸覺體驗中才把握到對象與主體兩極,以及機械力與能力這兩種力。正如胡塞爾所說,通過觸摸行為,不僅物獲得了不同于視覺側顯的原初自身展示,而且主體對世界的參與性、實踐性也得以顯現(44)Hua39, S.399.。如果說機械力代表的是自然,能力代表的是自由,那么正是通過觸覺才使自然和自由一起顯現出來。反之,自然和自由恰好構成實踐的兩個維度:一方面,實踐必然是在世界中的實踐,要遵從自然法則;另一方面,實踐是主體的自主性行為,體現了主體的自由。同時,基于觸覺的實踐本身體現了自我的能力,對自然物的立義則是實踐的低階區域,因而通過觸覺體驗展現了動機化因果律相對于機械因果律、自由相對于自然的優先性。

本文從觸覺的雙重立義入手,為胡塞爾觸覺思想做一個基本定位,并由此在元實踐場中引出機械力與能力及二者進行類比統覺的觸覺基礎,并系統性闡發了觸覺置于實踐的自然和自由兩個維度的原初顯現。胡塞爾觸覺思想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甚至可以說潛在地引導了哲學的現代轉型。比如,梅洛-龐蒂從胡塞爾的雙重觸覺思想引申出自我與世界的可逆性,從而打破傳統形而上學注重視覺表象的主客二分性;當代女性主義哲學家伊麗格蕾(Luce Irigaray)在借鑒梅洛-龐蒂等人觸覺思想的基礎上進一步推進,用視覺隱喻來表示男性同一性文化,用觸覺來代表女性性征,從而引向性別差異共生的倫理學。這樣一條基于觸覺思想的發展線索是非常有意義和值得挖掘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本无码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自拍区在线观看| 国产人碰人摸人爱免费视频 | 久久动漫精品| 国产不卡在线看| 天天综合网在线| 中文字幕在线观| 中文字幕久久波多野结衣| 亚洲嫩模喷白浆| 国产黄色免费看| 婷婷丁香色| 亚洲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美毛片| 青青草原国产| 亚洲天堂日本| 国产女同自拍视频| 国产精品女主播| 亚洲国产成人麻豆精品| 黄色网在线|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aⅴ影院| 日本黄网在线观看| 十八禁美女裸体网站| 1024你懂的国产精品| 五月婷婷伊人网| 国产高清色视频免费看的网址| 精品色综合| 亚洲人成在线免费观看| 欧美成一级| 噜噜噜久久| 日韩欧美中文在线| 久久女人网| 国产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 欧美色视频网站| 日本爱爱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九九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页免 | 日韩黄色在线| 精品国产一二三区| 免费看av在线网站网址| 美女免费黄网站|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88| 亚洲日韩在线满18点击进入| 成人免费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专区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 日本一本在线视频| 片在线无码观看| 潮喷在线无码白浆| 女人18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13页| 久热re国产手机在线观看| 在线看片中文字幕| 日韩精品成人在线| 亚洲国产欧美目韩成人综合| 亚洲欧美成aⅴ人在线观看| 浮力影院国产第一页| 国产午夜精品鲁丝片| 国产免费精彩视频| 久久亚洲天堂| 亚洲第一黄色网| 亚洲一区二区在线无码| 亚洲精品图区| 国产精品漂亮美女在线观看| 亚洲Va中文字幕久久一区 | 精品国产成人a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福利在线小视频|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 女人18毛片水真多国产| 亚洲一级毛片在线观| 日本一本正道综合久久dvd| 国产精品手机视频| 热99精品视频| 美女潮喷出白浆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kt| 无码AV动漫| 无码av免费不卡在线观看| 97青草最新免费精品视频| 国产第八页| 亚洲伊人天堂| 国产91精选在线观看| 日本www色视频| 激情无码字幕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