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雪 河北大學建筑工程學院
觀察通常理解為“看”,“看”是要求畫者整體地、比較地、有聯系地觀察對象的全貌和本質。整體觀察原則是光影素描與結構素描都必須遵循的觀察方法。所謂整體觀察,即將目光掠過對象的細枝末節,排除瑣碎的局部信息,抓取一個明確的整體印象。
除整體觀察外,素描還應更加注重立體的觀察方法。光影素描的所謂“立體觀察”,是指觀察時注意對象是占有一定空間的立體物,其視點與對象的位置均是固定的,注重肉眼感覺的直觀方式,視覺感悟起著重要作用。結構素描的立體觀察是多視點、多角度、多方位的觀察方法。寫生對象的位置不需固定,可經常移動,是全方位的立體觀察,有利于更正確地理解和分析其內部構造特點。
光影素描中,掌握了作畫步驟,通過幾個階段的逐步深入,通曉了作畫的全部過程,也就基本上領會了素描方法的要領。但畫者在光影素描的學習中具備了一定水平后,允許并且有必要突破某些步驟的束縛,打破某些規則,并充分發揮個人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來獲得更為理想的效果;允許不拘常法地進行特殊藝術處理,這是光影素描作為美術基礎的繪畫性特點所決定的。
結構素描的作畫過程比畫面效果更重要,它是以表達設計意圖為目的,重點放在理解對象結構上,需通過有條不紊的作畫步驟才能達到。正確、規范的作畫步驟,也是分析、理解、領悟、推理的過程。作畫步驟有序,思路清晰,畫者在繪畫完成時就能達到理解形體結構的目的。
光影素描在定點、抓基本形階段,一般不硬性規定首先抓準哪一條線,而是注意整體感受,以直覺為前提,主張抓住“第一印象”,感性認識占主導地位。結構素描則不然,從抓第一條基準線開始,就需強調理性思維及透視原理的運用,每個點位的高低左右、每條線條的長短斜度、每個形狀的大小寬窄都有一定的透視依據,都得接受透視原理的檢驗,不能僅停留在感覺上合適、看上去舒服的表面效果。
光影素描的表現形式通常是用明暗調子來表現對象的體積感,它要求畫者以明暗層次為手段,充分、生動地表達客觀對象的體積感、質感、量感、空間感及某種程度的色感,其表現不受時空及題材的限制,用藝術化的視覺形象和精神內涵震撼觀者的心靈,使之產生藝術上的共鳴。光影素描的繪畫性決定了它以畫面視覺效果為最終目的,明暗調子是主要采用的表現形式,其創作結果是人類文化生活所需的精神產品,也是其創作的基本目的。
結構素描的表現,首先要理解表現對象的功能形態、構造關系、裝配工藝、成型材料等因素,并以此為創意表現的基本前提。之后,通過綜合考慮,將理想的結構形態描繪出來,主張緊扣專業要求,用簡練、明了、準確的線條來表達形體結構。故寫生時不需靜物燈,多用自然光。“光”不是設計素描的主角,表達和理解物體自身的結構才是目的。線條的價值在于準確,在于符合透視規律,因此結構素描對比例尺度的要求尤其嚴格,其表現結果是人類生存發展所需的物質產品,也是其表現的基本目的。
由于光影素描與結構素描的表現形式不同,光影素描的畫面效果注重視覺形象的表現,形象的藝術感染力是衡量畫面效果的標準。結構素描的畫面效果注重對形體結構的理解,對形體結構表達是否正確、科學,是衡量設計素描畫面效果的標準。
在空間與立體的表現方面,一些畫得比較深入的光影素描,立體和空間表現十分真實、生動,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然而,這是一種訴諸感覺的空間感和立體感,不同于結構素描的空間表達要求。光影素描要求畫者具備很強的三維空間想象能力。關于三維空間的想象和把握,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取決于畫者表面的感受,而是取決于思維的推理。在細節表現方面,光影素描可以表現出即使用相機也無法拍攝出的超寫實效果;而結構素描所要表現的是對象的結構關系,它主要說明物體的構成形態、局部或部件之間的穿插關系,要想在畫面上說明這個基本問題,就要排除某些細節表現,其關心的是對象最本質的特征,這些本質特征要從具體的、現實的形體中提煉和概括出來。
總之,隨著藝術形式的多元化和素描形式的不斷發展與變化,光影素描的形式也在隨之發展,同時結構素描作為一門獨立的課程深入建筑美術教學中。光影素描和結構素描同是設計素描的表現形式,又是設計素描表現形式的訓練基礎,它們在觀察方法、表現形式及畫面效果等多個方面具有不同的要求和規律,探討與了解這些要求和規律的專業特性,是光影素描與結構素描不斷研究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