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飛 山西大學商務學院
山西是一個文化大省,各類型文化資源數量繁多,其中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數量就有上千項,山西許多優秀的傳統文化都有待傳承和創新發展。現在山西省經濟發展尚處于轉型期,以往山西的經濟模式以煤炭、鋼鐵、重工等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式經濟為主,隨著這些行業的日漸蕭條,發展低碳環保的可持續性新型經濟成為山西經濟未來發展的重點。結合地方文化資源的特點,文化產業將是未來山西經濟發展的重要方式之一,如何合理開發及利用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山西傳統文化事業的發展處于起步階段,需要適應時代的變化,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保護、創新發展工作中非常需要相關專業人才的加入[1]。所以,要想合理、有計劃、長久地發展山西傳統文化行業,那么人才培養至關重要。山西地方高等院校應利用自身教育資源優勢,培養出傳統文化行業需要的優秀人才。
山西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有著上千年的文化歷史,并有“地上文物看山西”的美譽。其中,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數量和種類豐富,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總量也位居全國前列。其中的傳統美術技藝更是豐富,從目前公布的1——4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來看,山西省傳統美術類的項目有29項,1——4批山西省級傳統美術類的項目有121項,傳統美術的門類多達30余項;從項目的分布數量來看,前五項分別是剪紙21項、面塑16項、雕刻15項、陶器9項、布藝9項。
山西傳統美術的種類多樣,質樸的山西人就地取材,用自己的智慧創作出許多獨具地方特色的工藝美術品。從山西傳統美術的藝術特點來看,以剪紙和面塑為例,山西的中北部地區自古與北方游牧民族交會,游牧型的生活方式使其形成了豪邁的生活習性,與漢民族文化習俗的相互融合,造就了中北部地區的剪紙和面塑藝術既有粗獷、自在、隨性的特點,局部又體現出精細的描繪刻畫,色彩搭配艷麗,剪紙以大同剪紙為代表,面塑以忻州面塑為代表。山西南部地區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文明的發生、培育必須在穩定的環境中進行,這里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與氣候條件為后來華夏文明的誕生提供了孵化的溫床。自古以來,在這里生活、勞作的人們創造出了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其藝術特點細膩、生動,做工精美,色彩搭配和諧,以運城和臨汾地區的剪紙和面塑為代表。
山西傳統美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數量和種類非常多,不同類別的傳統美術技藝有著自己的發展方式、文化理念和技藝技術。要在地方高等院校中開設相關專業,各高校就應結合實踐情況,不能“一刀切”或一概而論。第一,傳統美術技藝要按照不同類別或項目類型進行分類教育或部分分類教育,甚至是相同類別的不同技藝(如平遙推光漆器和絳縣云雕漆器)需要根據技藝特點進行針對性教育。第二,山西地方高校應依據自身教育資源優勢和現有傳統文化內容的課程,與傳統美術技藝的傳承教育相結合進行專業建設。
在傳統美術類非遺項目的課程建設方面,山西高校要根據現在山西傳統美術行業的發展狀況,再結合現有教育資源內容,設置傳統美術類專業和選修課程內容,課程的建設可以從以下三個方向著手。
首先,山西傳統美術類技藝的傳承與教育培養目標為培養山西傳統美術類技藝的傳承人。高校應選擇山西省內國家級急需保護與傳承的傳統美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為重點專業。山西傳統美術類非遺技藝具有豐富的文化資源、精湛的傳統工藝和獨特的藝術魅力,是藝術性與實踐性兼具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備完善的教育教學條件。例如,山西的剪紙、金銀器制作、漆器技藝、陶器制作技藝等傳統美術類項目,這些項目本身就有很大的市場需求,對優秀人才的需求也非常迫切。在課程教育方面,高校可以采用“1+1+N”的教育模式,即一個專業班由學校和傳承人共同教學,學校根據不同的傳統美術項目設置相應的文化課、技藝課等課程,由一個或多個傳承人進行專業技能教育。
其次,傳統美術創新發展的專業方向的培養目標為傳統美術類非遺技藝項目的市場化運營發展人才。傳統美術類非遺項目既可作為單獨產業發展,又可結合旅游業、文化創意產業協同發展,這就需要相關人才在了解山西傳統文化項目的同時,也要了解相關協同發展行業的運營及管理知識。在課程建設方向上,高校可以采用“1+N+1”的教學模式,前面的“1”指一個專業班由學校和社會共同教學,N指由高校的不同院系共同設置相應的學習教育課程,后面的“1”是指尋求社會資源,讓學生在上學期間有機會進入一些文化產業示范基地或相關文化企業進行實習。
最后,山西傳統文化研究性專業方向的培養目標為能夠深入研究山西傳統文化的研究型人才。這一專業方向要求學生及高校師資隊伍具備更高的學術能力和科研水平,應在研究生及以上的教育階段開設,從而為山西傳統文化事業輸送具有深入研究、挖掘能力的人才。
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事業是一項很大的工程,更是一門學問很深的課程。地方高校要根據自己的辦學能力、師資隊伍,設置適合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事業發展的學科專業,不能眼高手低。地方高校應從當地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入手,建設針對地方傳統美術類技藝的專業,既符合傳統美術類技藝教育教學發展的要求,又能集中地方高校教育的力量傳承、發展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事業。山西處于經濟轉型的重要時期,文化產業是未來山西經濟發展的主要行業之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又是國家鼓勵發展的行業,培養非物質文化遺產產業急需的優秀人才是地方高校的使命和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