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佳慧 山西大學美術學院
作為人與自然結合的重要產物,環境藝術設計集中展現了當今時代人們的審美觀念與審美需求。在設計過程中,注重對地域文化元素的運用,使我們的環境藝術設計呈現出更好的效果。隨著傳統文化在當今社會的傳承與發展,作為環境設計工作者,我們有必要結合自身的工作實際圍繞地域文化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運用展開一番深入的研究與探討。
我國地域文化源遠流長,經歷了長時期的不斷發展而逐漸形成一種特殊的文化形式,包含了民間藝術、宗教文化、儒家文化、民間習俗、地方語言等多種形式。通過地域文化,我們不僅可以透視一個地區歷史文化、經濟發展的軌跡歷程,還可以看到一個地區人民獨特的性格特點。而環境藝術設計的宗旨在于結合人們的實際生活需求及審美特點,通過極具設計感的藝術元素整合,為人們提供更加優質的生存生活空間,同時滿足人們的物質生活需求與精神需求。由此看來,地域文化自身的特點與環境藝術設計的宗旨有著天然的重合性,即都強調對人們物質生活需求與精神需求的重視。將地域文化融入環境藝術設計中,不僅符合當今傳統文化大發展的潮流趨勢,而且能夠為環境藝術設計人員提供源源不斷的設計素材和設計思路,從而使環境藝術設計作品更加符合當今時代同一個地區的人們普遍的審美感受和審美情趣,從而增加人們對環境藝術設計作品的心理認同感。這無論是促進環境藝術設計水平的提升,還是促進地域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的弘揚都是極為有益的。
要想將地域文化充分運用于環境藝術設計中,我們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加大對地域文化發展軌跡的探究力度。通過充分的前期調查、走訪、研究工作,我們能深入了解地域文化的歷史發展背景、地形地貌、文化風俗、民族風情等特點,然后在對相關資料進行全面歸納、整合的基礎上,還結合環境藝術設計的需求,從中提取出環境藝術設計所需要的元素,以此為環境藝術設計提供豐富的地域文化素材,從而確保地域文化能夠被充分融入環境藝術設計中,在弘揚地域歷史文化的同時確保民族特色傳統文化的生生不息。以建筑設計師梁建國于鄭州所設計的《伏羲山美景·素心園》為例,梁建國在考慮人們居住需求的同時,又在其中融入了鄭州伏羲山傳統文化元素,依據《道德經》天人合一的理念,將伏羲文化、建筑設計、自然環境充分融入了別墅空間設計中,營造了一種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超脫意境。
地域文化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運用需要經過一定的轉化才能夠得以實現。具體來講,其可以通過以下幾種不同的手法來實現。一是直接應用法,即通過對地域文化深刻寓意及獨特外形符號的提取對其進行符號化處理,并直接運用于環境藝術設計中,以此來增強環境藝術設計與地域文化的契合度,彰顯環境藝術設計的文化屬性。二是隱喻性、象征性表達手法,即通過對大量地域文化元素的采集與整理,結合環境藝術設計主題,并借助主觀想象,對傳統文化元素進行技術層面的藝術創新,由此將其轉化為一個全新的藝術設計作品,進而集中展現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理念和地域文化精髓。例如,黃山悅榕莊在建造設計的過程中,就充分參考了徽派建筑風格,設計者在繼承徽派文化的同時,又在建造設計中融入了當地特色民居風格與天然建材,尤其是坡頂結構、白墻黛瓦、馬頭墻的運用,為人們營造出了一種人與自然相融合的獨特氛圍。三是隱匿性表達手法,即通過對地域文化符號特征的抓取,將其隱匿于設計中,以此來打造一種唯美的文化境界。以福建園林構圖為代表,其通過對麗水園林藝術表現手法的運用,采用自然曲折、池岸處理、水面形式,充分展現了福建園林獨特的自然之美。
綜上所述,地域文化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運用并非簡單的拿來和文化元素平移,而是在對地域文化特色及環境藝術設計需求等作出全面了解和考量的基礎上,所進行的一次精心的藝術再創作,目的是彰顯地域文化特色、表達人們內心審美情感。因此,我們在應用地域文化開展環境藝術設計工作時,必須做好全面考量。具體而言,一是要注意對地域文化中人文環境問題的考量,在注重傳統文化元素在建筑設計中應用的同時,還要充分考慮現代建筑技術、材料選取等方面的問題,以此來確保建筑既具有傳統的一面又具有與時俱進的一面;二是要始終秉承環境保護理念,無論任何時候,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發展都是我們進行環境藝術設計的首要目標,切勿做出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建造行為,而要在設計中充分結合當地的地域景觀特色。如依山而建、依水而建,在最大限度保持地當地原始景觀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對建筑設計做出改動,將自然景觀融入建筑設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