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潔 天津師范大學津沽學院
所謂公益海報,就是一種基于公益概念的特殊藝術表現形式,同時也是一種對公益理念進行宣傳的重要手段和渠道。公益海報與其他海報的最大區別就是,公益海報的設計目的不是盈利性的,而是為了吸引社會大眾的關注。通過視覺設計手段,將社會大眾的注意力吸引到某項公益事業或社會熱點上來,從而達到為社會服務,快速傳遞公益信息,增強公益事業在社會上的影響力的目的。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公益事業的覆蓋范圍也越來越廣,所有與社會公眾福祉及利益有關的事業,都可以稱為公益事業。而基于公益事業的發展,公益海報的涉及范圍也越來越廣,這就促進了公益海報種類的發展變化,其表現形式也日益豐富多彩。現代公益海報不僅能夠直觀地表現出其所想要表達的信息,從而達到加快信息傳播的目的,同時更隨著公益海報輻射范圍的不斷擴大,其設計風格也不斷向著國際化方向發展。針對當前公益海報在公益事業發展的中重要作用,以及其面對群體、輻射范圍的發展變化,必須不斷優化公益海報的設計水平,從而使其能夠充分發揮宣傳價值,吸引更多的社會大眾關鍵公益事業,以達到為社會服務的設計目的。
公益海報設計的主要目的是為公益事業服務,宣傳公益信息。因此,設計者在設計時應注意使用的藝術語言必須直白、簡潔,能夠將其要表達的信息直接表現出來,使觀看海報的人能夠良好地接收設計者想要表達的信息。在進行公益海報設計的過程中,所使用的設計語言不局限于文字,還可以使用圖形、圖標等進行設計,以多種多樣的形式進行信息傳遞,有效實現公益信息的宣傳目的,從而為公益事業的發展建設做好宣傳服務[1]。隨著公益海報的不斷發展,其設計思路的成熟和完善,在現代化社會公益海報設計主要表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公益海報是一種專門為宣傳公益事業而設計的海報,其目的不是為了盈利,而是快速傳播公益信息。因此,在設計時,設計者的首要考慮因素是如何將公益信息直接、快速地傳達給觀看海報的人。因此,在設計公益海報的過程中,設計者必須充分考慮如何能夠最大限度地引起人們對熱點話題的關注,吸引人們的視線,在情感上引起人們的共鳴。好的公益海報,必然能夠讓社會大眾從思想和情感上產生共鳴,并對公益海報所傳達的信息給予肯定和認同。
公益海報和商業海報不同,它不是為某個企業或某個產品增加知名度、樹立形象的,而是為社會大眾服務的,是為公眾的利益提供宣傳服務的。其宣傳對象不是目標客戶,而是全體社會大眾。因此,在公益海報設計的過程中,設計者對于內容的選擇及藝術語言的運用,必須以通俗易懂為原則,使不同文化層次的人在看到海報之后,都能夠快速、準確地理解海報所要傳達的主題信息。
公益海報面向的群體是廣大人民群眾,是公益事業所涉及的每一個人。公益海報被賦予的職能不僅僅是信息傳遞這么簡單,良好的公益海報還能夠有效促進公益思想的延伸,能夠直觀地展現社會行為或事件。
公益事業建設不是短時間內就會結束的,而是長期實施的結果。基于公益事業的特點,公益海報也具有長期性特點。公益事業往往是針對社會中廣泛存在的問題,為維護公眾的利益而開展的事業。因此,在設計過程中,公益海報往往也是針對社會中廣泛存在的問題進行反映。所以,公益海報可以被長期使用。同時,是否具有能夠長期使用的特點,也是判斷一則公益海報設計質量的重要準則[2]。
作為公益事業的主要宣傳形式之一,公益海報能夠對主題思想進行準確地反映,從而達到信息快速傳播的目的。同時,由于公益事業與社會大眾息息相關,因此公益海報的設計工作也與社會大眾緊密相連。一般來說,公益海報都反映了當下社會大眾的主流意識形態。除此之外,公益海報在設計過程中,為了達到最大限度的宣傳目的,其在圖形、色彩等元素的設計和運用方面,必須能夠給人以強烈的震撼,同時還得具有強烈的感召作用,其所傳達的思想和情感,要能夠打動人心,引起人們的情感共鳴,無論老人、孩童,還是男人、女人,甚至公益海報要具有打破國家和語言界限的力度,使每一個看到公益海報的人,都能夠受到感召,進而積極響應公益事業。而要想達到這一目的,設計者在進行公益海報設計的過程中,必須做好創意表現,通過優秀的創意表現,使其藝術效果得到有效升華,從而增強公益海報的影響力,全面強化公益海報的宣傳效果[3]。
在海報設計過程中,元素替代是一種常用的設計手法,也是一種有效的創意表現手段。通過元素替代方法,能夠使海報的圖形圖像和視覺效果變得更有沖擊力,從而使人受到強烈的心靈震撼,并產生情感共鳴,以達到設計者的設計目的。
在公益海報設計過程中具體應用元素替代方法時,首先應保持元素的基本輪廓特點,并在此基礎上對原圖中的一部分元素進行替換,將其他圖形元素與原圖形進行有機結合,從而形成一種全新的圖形形象,使公益海報的整體效果充滿新鮮感,能夠給人帶來更加強烈的視覺沖擊。
公益海報的設計是為了宣傳公益事業,而公益事業需要廣大人民群眾的廣泛參與,如此才能夠真正為公眾謀福祉,保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利益。因此,公益海報必須在情感上引起廣大人民群眾的強烈共鳴,才能夠吸引更多的人參與到公益事業中,為公益事業的發展進步發揮積極的作用。為了達到這一效果,使用心理干預的方法來設計公益海報,是一種能夠有效引起人們情感共鳴的設計手段。心理干預是利用不同的色彩、圖形圖像使人們產生不同心理感受,并通過對這些色彩、圖形圖像的合理應用,從而達到有效吸引人們的注意力,引起人們的情感共鳴的目的。例如,在海報設計中運用紅色,往往能夠讓人感受到熱情、心情振奮,而在海報設計中使用藍色,則能夠讓人聯想到天空和海洋,進而感受到寬廣。這就是心理干預式的設計方法,也是公益海報中常用的設計手段之一[4]。
隨著現代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特別是經濟全球化程度不斷深入,國際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越來越頻繁,公益事業的發展建設也逐漸走向國際化方向。例如,作為地球的一分子,環境保護已不再是一個國家的事情,而是當前全球人民共同面臨的嚴峻挑戰。基于這一現狀,在進行公益海報設計的過程中,設計者就必須運用國際化的演繹方法,有效吸引全部群體的關注。讓公益海報面向全球人民,從而完成其對公益信息的傳達作用,使全球人民加強對環境保護的關注,比如重視垃圾分類,積極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自主地參與到垃圾分類等環境保護的工作中來,為保護地球環境貢獻一份力量。
例如,在以“世界環境日”為主題的公益海報設計過程中,要實現國際化演繹,增強公益海報設計的創意表現力,可以使用不同的人物形象代表不同的國家,讓他們團結在一起,從而突出環保不是個別國家或地區的事情,而是需要全球各個國家、各個民族的共同參與。通過運用國際化演繹的設計方法,充分強化公益海報的創意表現力,從而有效優化公益宣傳效果,為保護地球發揮積極的作用[5]。
總而言之,基于公益海報的特殊性,設計者必須靈活運用不同的設計方法,以強化公益海報的創意表現力。通過大膽創新和表達,使公益海報能夠有效地完成信息傳達及引起人們情感共鳴的使命,為公益事業的發展建設發揮重要的宣傳作用,為社會大眾提供有效的公益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