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嬛
(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文化館,甘肅 白銀 730600)
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是中國特色的顯著特征,無論何時何地都需要以人民群眾的整體利益為主,文化建設要順應社會發展的需求,以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為出發點,發展大眾喜聞樂見的中國特色文化。文化是由人創造的,反過來文化的建設也促進個體的發展,兩者是相輔相成,共同發展的關系,在文化建設中要凸顯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推動中國特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筆者結合自己的工作經驗以及專業知識就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在文化建設中的體現展開深入研究,意在提升文化的建設水平。
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貫穿于新中國建設,發展的各個環節,國家以及社會所做的一切決定都始終堅持人民群眾為主體的理念。人民就是文化生產的主體;人民群眾的實踐是文化藝術的源泉,文化藝術為大眾的精神發展服務。中國特色文化是國家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環節,人民群眾的主體建設地位不可撼動;科學發展觀的以人為本要求經濟、文化、政治等發展都要以群眾的利益為出發點;新時代中國特色的人民至上理念提出要緊緊依靠人民,始終為了人民,站在人民的立場上開展工作,文化建設工作自然就離不開人民的支持。
文化建設體制執行力度不高是當前影響人民群眾主體地位的原因之一,以至于人民群眾在文化建設中的權利實施不到位,不利于保障大眾的基本文化權益。盡管當前法律保障制度愈加完善,由于制度落實問題,當個人的文化權益受到侵害時很少有人會主動運用法律維護自己的權益,還有就是文化建設管理制度沒有切實發揮作用,以行政管理為主,刻板、強制等手段影響了建設的質量。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為大眾的文化權益提供基本的保障,但是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基礎文化服務設施陳舊,文化單位沒有擔負起組織文化活動,創新文化內容的職責,嚴重影響了群眾在文化中的主體地位。國家將關注重點還是偏向在經濟上,文化服務設施的投入遠遠不夠為大眾提供更高質量的服務。
生產力發展水平與文化建設有緊密的聯系,文化產業作為中國特色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要堅持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但是由于生產力發展水平不高導致很多人對文化消費不重視,消費品定價過高,影響了文化產業的發展。經過研究發現我國的精神文化產品處于比較靠后的位置,不僅影響了國內為文化建設,也不利于文化輸出。
群眾的文化意識是影響大眾主體地位的首要因素,群眾是文化發展的創造者、發展者,如果大眾缺乏主體意識就會影響文化建設的質量以及速度。還有大眾對自身的文化權益不夠重視,缺乏保護意識,不但無法保護好自己的文化權益還會侵犯他人的權益。因此需要通過教育以及宣傳提升大眾的文化意識。
人民群眾在文化建設中主體地位的首要體現就是創造文化,實踐活動是文化創造的源泉,中華民族在長久的發展歷程中創造了璀璨的文化,時至今日這些傳統文化都對社會的發展有重要指導意義,但是由于現代文化發展的不重視,導致部分優秀傳統文化逐漸沒落,群眾不僅要創造文化,還需要創新文化,提升對各種先進文化的重視。
群眾是文化消費的主力軍,中國特色文化建設離不開文化產業,文化產業要順應社會發展的需求不斷進行改革,生產出更多新穎、實用性高的文化產品,滿足大眾的個性化、多元化的文化需求。在文化產品的設計上要注入更多的時代元素,打造文化創意產品,相關部門加強對文化消費市場的監管,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文化能夠豐富個人的精神素養,引導大眾塑造健全的人格,促進個人的全面發展是中國特色精神文化建設、發展的內在要求,文化產業以及文化事業在發展的過程中要始終堅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加強對文化建設的宣傳,維護大眾的文化權益,滿足大眾的文化需求。
相關部門要積極推動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為大眾開展文化活動提供全面的設施保障,財政部門加強資金投入,文化事業單位在自身允許的范圍內獲取文化建設資金,設置專項基金用于基層文化建設,強化農村文化建設投入力度,全面推動社會各界文化發展與建設。
結束語:文化是推動個人發展的動力,文化存在的形式多種多樣,但是只要是積極向上的文化都會引導大眾精神的建設與發展,對社會進步有重要意義。近年來社會經濟獲得了巨大發展,文化要與經濟發展速度想匹配,完善中國特色文化,堅持用先進文化引領社會的發展方向,堅持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提升大眾的文化素養,為和諧社會的構建奠定基礎。本文對人民群眾在中國特色文化建設中的主體地位探究還存在很大不足,日后還會繼續進行研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