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雱 秦航 湯順鑫 梁意爽 文安琪(湖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
從中國現代教育史說,我國高師美術教育專業即美教專業①對中小學美術教育的貢獻是巨大的,也是不可爭辯的事實。但隨著我國社會的快速發展,國際社會對人才需求的變化,特別是我國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以及目前中小學美術課改的不斷深化,高師美教專業原有的招生與錄取方式即招錄方式所體現出的局限性與詬病也日益顯露,并開始成為了該專業培養中小學所需美術師資人才聯接的制肘因素,因而其招錄方式已到了需要創新改革的時候了。
一是解決與彌補了我國當時中小學缺少美術教師的需求。我國近代自1906年李瑞清②在兩江優級師范學堂創辦了我國高等師范院校第一個美術系科——圖畫手工科后,緊接著全國各地有保定優級師范學堂、浙江兩級師范學堂、廣東優級師范學堂以及北京高等師范、北京女子高等師范、成都高等師范等相繼開辦了圖畫手工專修科,為我國的新式中小學堂分別培養了眾多新美術師資人才,為我國現代美術教育的發展起到了拓荒的作用。自新中國建立后,我國的許多工作都是百廢待興,教育系統亦是如此。因而當時我國政府對國內紊亂的教育系統進行了有計劃的調整,通過增設高等師范院校或在高等師范院校內增設美術師范專業,極大地適應與緩解了我國這一時期中小學對美術教師的需求。到1990年,全國高師美術系科以及普通高校美教專業的數量增長為1948年的30倍③,上千所高等院校的美教專業多方位、多層次地為城鄉各級各類學校培養美術師資,中小學美術教師隊伍也不斷壯大。據中國教育數據庫統計,到2018年全國中小學美術教師已達36.9萬人,較十年前增長了118.3%④。縱觀中國現、當代美術教育的發展,在黨和政府的大力扶持下,高師美教專業不僅辦學實力顯著增強,而且也培養了大批合格的中小學美術教師隊伍,基本滿足與解決了我國中小學缺乏美術師資的問題。
二是為我國高師美教專業的招錄方式提供了一個相對完整的范式。眾所周知,高師美教專業的招錄性質屬于藝術高考的范疇,是各大藝術院校或各大院校藝術類專業對有志于從事藝術類職業或獻身藝術教育事業的高三藝考生所舉行的綜合性的專業選拔事項。我國自1937年頒布的《藝術專科學校及大學藝術科系招收新生暫行辦法》就為現代高師美教專業招錄學生提供了最早的參照依據與范本。改革開放,特別是1977年恢復高考后,高師美教專業的這種招錄方式,除了個別高師院校曾短暫的增設過一個面試科目或目前少量定向農村師范生的特殊招錄方式之外,基本招錄方式未變,它與非師范類美術與設計專業一樣:報名時間一致、考試科目一致⑤、錄取時間一致等。所以說,它為我國高師美教專業的招錄方式,提供了一個相對完整且可操作的范本或范式。
首先是生源從教意愿難辨。從教意愿是指美術師范生或美教專業生就讀此專業最基本的素養要求或底線,也是該生專業發展和就業取向最基本的素質要求與保證,是實現其由普通學生向專業教師過渡的動力訴求。而現有招錄方式造成生源從教意愿難辨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一是自20世紀末高校擴招后,高等教育從“精英化”向“大眾化”轉變,各類高校的各種專業,包括高師美教專業如雨后春筍般生長,招生人數大幅度地逐年增長,但美教專業的招錄卻未能對生源的就業取向進行應有的征求自愿與把控。二是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自主擇業”或“雙向選擇”作了“曲解”或“誤讀”,導致不少藝考生中的“盲目跟風者”或“走投無路者”也誤入美教專業。三是大量藝考生對美教專業的性質及其教師職業的認識膚淺。課題組曾對長沙市一所高考美術培訓機構⑥進行過一次問卷調查,發現雖有七成的藝考生對美教專業有一定的了解,但他們對美教專業及其教師職業的看法多是能“帶薪休假”或“工作穩定”“無考試壓力”等的認識層面,至于對該專業及其教師職業所要承擔的民族大業、歷史使命及其在國民美育中的重要作用則知之甚少。這些生源入學的狀況,自然就造成了該專業生源從教意愿難辨以及在教師素養上存在著“先天不足”或參差不齊的難題。
其次是增加了培養過程的難度與成本。生源的這種狀況,自然就會無形中增加高師美教專業對其培養過程的難度與成本。因為這些“盲目跟風者”或“臨陣變卦者”入校后,他們往往對于教師職業類的重要課程不是隨便應付,就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例如在學校安排的“三習”⑦等教育實訓課程中,不少該專業生均為逢場作戲,其聽課記錄、教案、教育調查報告等不是東拼西湊的“胡言亂語”就是上網下載后“改頭換面”的交差了事,其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三筆字和教學技能等也是“花拳繡腿”或“華而不實”。這些現象都直接影響了美教專業這些必修課程的正常開設,也降低了其應有的教學質量,更不用去奢望他們能將這些課程的學習內化為從教的動力與實際言行了。此外,這些師范訓練不足、“其他小算盤沒少打”的生源畢業時,就給高師美教專業帶來了一定的就業壓力,目前不少該專業畢業生在求職中小學美術教師崗位時遇到的尷尬局面就是明證。同時,這些求職艱難的局面及畢業生待業的現象,也一定程度地直接影響了該專業的“質量工程”評估及其專業的社會聲譽。所以我們認為,再沿用這種“老一套”的招錄體制來選拔美術教師苗子的方式已經不能適應當前中小學對于美術教師的要求了。
再次是部分畢業生人才資源流失。人才和人力是國家最重要的資源。我國自對高校畢業生實行“雙向選擇”“自主擇業”“自主創業”等的策略后,有些高師美教專業畢業生則誤解為是可以學非所用的“亂”求職與就業,卻不知這些策略的推出是為了讓他們更好地下到基層學校去學以致用,報效國家,服務社會。其結果是不少美教專業畢業生流向了其他行業,這是其一。其二,早在《2016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⑧中就顯示美術學連續三年為紅牌專業,這就意味著美教專業的畢業生如果未能應聘到中小學美術教師崗位,而相關文化系統或單位因崗位已滿不招聘美術專業人才的情況下,則其另謀他業便是他們“走投無路”的必然選擇。依據課題組對湖南省兩所高師美教專業⑨的暗訪調查,發現其畢業生初次教師的入職率約均為六成左右,其余畢業生則只能選擇考研、報考公務員或者是自主創業、做網紅、紋身師、淘寶電商等其他職業,甚至是在家待業。這些現象,即造成了美教專業有限教育資源的隱形流失,也造成了其畢業生資源的顯性流失。
復次是一定程度的模糊與影響了本專業對接中小學美術教師培養的辦學方向。求實地說,我國到目前為止并未形成一套適應高師美教專業招錄與培養的教育體系,基本上是模仿藝術院校招錄與培養美術人才的模式,或者是以此模式為主外加一些教師職業類課程的“拼湊”模式。因而在高師美教專業的招生上即缺乏適應“師范性”的考試科目,在錄取方式上也與其他非師范類的美術與設計專業一樣,這就不僅一定程度地模糊與影響了藝考生對該專業性質與培養目標的認識,也一定程度地模糊與影響了該專業辦學的“師范性”及其對接中小學美術師資培養的教育目標。自然,該專業的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就會出現偏向培養藝術家而非美術教師的現象或傾向,并被社會稱之為“二美院”。而這些問題的“隱患”又不得不說與原有的招錄方式有著很大的關聯。
由上可見,為了更快地落實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師范類專業認證實施辦法(暫行)》,更有效的推進高師美教專業的中國特色建設及為中小學培養更多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的美術教師隊伍,我們認為該專業的招錄方式已到了亟待改革創新的時候。其理由如下:
第一是現有的調研材料正在說明。2019年下半年,課題組對湖南省三所高師美教專業⑩依原有招錄方式進來的學生做過一次問卷調查,其中就畢業后愿意從事教師職業的分別為28.6%、35.9%、50.6%。這也就是說,除了一所高師該專業的學生有一半以上的人數畢業后可能會從事教師職業或教育工作外,其余兩所高師該專業的大部分學生畢業后都可能會改行去從事別的職業。這個統計數據完全出乎課題組的預料,用“觸目驚心”來形容似乎都不為過!
第二是當下的發展機遇與國際教育形勢正在迫切需求。今天,我國的高師美教專業正站在前所未有的歷史境遇之中,發展的機遇與挑戰的形勢對該專業招錄方式的改革創新已提出了迫切要求。從國外看,不少發達國家為造就高素質的美術教師隊伍都采取了許多有效的舉措。如在日本,中小學教師培養的水準已逐步提高至了碩士課程的標準,其培養嚴格按照“大學設置標準”和“師資培養制度”的規定來執行,其課程突出了“以美術教育研究法為課程的支柱”的關鍵性特征等。?再如在德國,小學、主體中學的美術教師大多為綜合性大學教育專業的畢業生,他們除了要能上美術課之外,還需要能勝任其他一些課程的教學。他們大學畢業后要進行為期兩年半的教育實習階段,然后參加由文化部組織的考試,考試合格者方可取得教師合格證書。他們的中小學教師任教期間還需要不斷地參加進修與培訓活動,以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教師的晉級、加薪以及每4年都需要接受校長、督導的評定,都與進修的成績掛鉤等。?從國內看,黨和政府非常關注教育事業以及人民教師的地位與作用,且頒發了一系列的教育國策與教育文件。如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中,就明確針對師范專業指出要“切實提高生源質量,吸引優秀青年踴躍報考師范院校和師范專業”,我們要“培養造就數以百萬計的骨干教師、數以十萬計的卓越教師、數以萬計的教育家型教師”等;再如在教育部頒發的《普通高等學校師范類專業認證實施辦法(暫行)》中,也從中小學教師“輸入”的源頭上,就師范專業的辦學、培養及質量做了三個等級的具體評價要求等。對于當下高師美教專業來說,這些有利的各種機遇及形勢都將成為推動我國高師美教專業招錄方式改革創新的助燃劑,所以我們認為高師美教專業招錄方式的改革創新已是時不我待了。
目前我國社會正進入新時代,新時代賦予了高師美教專業新的發展需求,新的發展需求又必將促進該專業創造新的成果,而專業招錄方式的創新改革正是其邁出的第一步!
注釋:
①我們這里的高師美教專業泛指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內,包括綜合性大學、理工類院校、師范院校、藝術院校中開設有美術師范的本、專科專業.
②李瑞清(1867-1920年),教育家、美術家、書法家.中國近現代教育的重要奠基者與改革者,中國現代美術教育的先驅,中國現代高等師范教育的開拓者.
③參見張道森著.高等師范美術教育研究[M].石家莊:河北美術出版社,2007:50.
④參見中國教育數據庫.
⑤這里的考試科目主要指各省普通高等學校美術與設計專業“聯考”中的素描、速寫、色彩三個入學考試科目,甚至有的院校組織的“校考”中還只有素描、色彩兩個入學考試科目,但這些考試科目均不包括藝術院校美術與設計等專業的入學考試科目.
⑥即長沙眾志美術培訓學校。該校是經長沙市岳麓區教育局批準開辦的一所規模較大的民辦美術高考學校.
⑦“三習”即師范專業教育實踐課中的教育見習、教育實習、教育研習的簡稱.
⑧參見麥可思研究院.中國本科生就業報告2016版[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6:103.
⑨即對湖南師范大學2015級、湖南理工學院2014級美教專業各一個畢業班學生的暗訪調查.
⑩即長沙師范學院、湖南第一師范學院、衡陽師范學院.
??參見徐建融.錢初熹.胡知凡.美術教育展望[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248~250,216~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