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麗蘭
(云南省紅河州紅河縣博物館,云南 紅河 654499)
藏品的管理與藏品資源策劃展覽有著密不可分的重要聯系,作為博物館重要的兩項相輔相成的工作,同樣也是博物館的基礎所在。但是,在利用藏品資源策劃的特色展覽方式上需要不斷的苦下功夫。如何利用好博物館的藏品資源策劃出具有個性和特色的展覽形式,就是首當其沖的重點所在,就例如,藏品資源的信息共享以及博物館文物藏品在展覽時所呈現的文化特色都是需要相關人員不斷深入解析重點問題,引領時代的腳步是必不可少的。目前,我國很多博物館對利用藏品資源策劃的特色展覽基礎工作上仍然存在著很多不足之處,這限制了博物館的藏品展覽特色發展,對此博物館相關部門應該做好相應的溝通,確保利用好藏品資源策劃特色展覽的方式得到認可。
提起紅河,很多人不知所指,因為紅河有紅河州和紅河縣,就算在紅河前面冠以“僑鄉”,也基本不為人知,故特作說明,僑鄉紅河指的是紅河縣,以下簡稱“紅河”。紅河本地土著為哈尼族、彝族、傣族、瑤族等少數民族,明末清初,漢族開始由石屏、建水遷入干旱缺水的迤薩山頭,隨著綠豐銅礦的開采和元江水運貿易的發展,人口驟增。清咸豐三年(1853年),迤薩人以敢為人先的氣魄和膽識,勇闖南路出國門,開辟了通往越南、老撾、緬甸、泰國以馬幫運輸為主的民間國際貿易渠道,經濟迅速發展,人馬同行的壯舉締造了斐聲南滇的馬幫文化,馱出了一座依山而建鱗次櫛比的迤薩山城,形成初具規模的商業集鎮。
博物館的很多藏品資源都具有著馬幫的文化特色,無論在文化的傳承還是在文物藏品的展覽價值上都有人不容忽視的特色。從不同的藏品種類在到不同的藏品傳承展覽寓意上都有著不同的效果,在展覽時必須要以極具特色的藏品資源共享形式進行展覽,這樣才能展現出藏品資源的真正價值。藏品的存在方式決定著博物館性質與價值。博物館展開各種藏品資源共享以及展覽的過程當中,藏品依靠的是資源的源字,而博物館的整體工作在于整個流程的運作,藏品就是原因,博物館的整個工作流程就是結果,藏品資源的共享,既是整個展覽的基礎,也是整個博物館工作流程的核心。
馬幫文化在中國歷史上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了不起的屌絲與草根文化的產物,一代又一代風餐露宿的趕馬人,維持著絲綢之路、茶馬古道的血脈通暢,使中國的絲綢、瓷器和茶葉,以及中華文明能惠及東南亞、印度、中東阿拉伯世界和歐洲,成就了中國長達2000年的外貿及文明優勢。
要說到如何利用馬幫文化藏品資源來策劃特色的藏品展覽形式,最主要的是要順應當前新時代的發展模式。在發展快速的今天,任何行業和工作流程上都有著相對先進的發展趨勢和特色。博物館的藏品資源策劃特色展覽形式上也要依據著當前各種新形式下的展覽活動,這個重要的就是藏品的管理工作,藏品管理工作可謂是整個展覽的核心部分,在博物館當中也是一切工作的基礎,具有著相映基礎的博物館,在展覽的過程當中能夠依據不同展品的特色來安排出不同的管理形式。
利用藏品資源策劃特色展覽的形式,依托在計算機網絡信息技術的融合下,整個博物館藏品資源的共享將會更加便捷快速,以數據庫記錄的形式對藏品的歷史年代,人文故事進行查閱和解讀,這樣會更加開闊觀賞人的視野,使得整體的工作更加具有流通性。
將藏品資源進行共享性的利用,融合現代的計算機網絡信息技術,能夠使博物館的藏品得到更加良好的傳承和保護作用,并且讓更多觀賞的人了解到藏品文物自身的文化價值。在信息網絡技術的融合下,利用藏品資源策劃特色展覽形式一經使用,使得博物館的相關展覽效果更加具有現代化的展覽風格。在博物館的很多藏品管理層面仍然存在的許多細微的問題,在良好的進行利用藏品資源的基礎上,與博物館的相關管理部門共同制約策劃,面向公眾對外展開持續性的發展。良好的利用博物館藏品資源,使得蘊含潛在和深處的許多問題得以解決,也有效的解決了博物館展覽策劃部門與藏品管理部門潛在的諸多矛盾,可以說兩個部門相互制約,相互提攜,相互幫助。
博物館當中的藏品資源不僅僅是一個陳設的物品,更多的是對于歷史文化的傳承和對于當今人們觀賞教育的作用,因此在產品資源展覽的過程當中,相關的策劃方案一定要具有與時俱進的特色,這樣才符合藏品資源利用的價值,這樣也更好的將博物館的各個部門有好的聯系在一起共同發展,共同為博物館的藏品資源共享特性延續下去。
綜上所述,想要開展具有特色的藏品展覽形式,最重要的就是要依托于當地具有特色文化資源結合當前新時代發展的趨勢,合理適當的應用比較流行的技術形式展現,這樣一來才能夠利用藏品資源策劃出博物館具有個性特色的展覽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