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陽
(中衛市第三中學,寧夏 中衛 755000)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學生獲得知識技能的主要途徑,也是發展智力,培養能力,開發思維的重要途徑。本文就從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滲透基本的閱讀答題模式;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促進個性化閱讀;學生自主、合作、探索方法等方面探討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方法。
語文老師如果能利用學校這得天獨厚的環境,培養學生把閱讀當作一種興趣、休閑活動,養成良好的閱讀的習慣。那么將對學生獲得各種知識,陶冶其情操,培養其審美能力,提高學生語文水平和文化素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為此,我從下面幾方面加大情感投入。
(一)注重教學時的語言美。語言美除普遍使用謙語、敬語外,還應在教育學生時注意詞語的感情色彩和說話的語氣。同樣,課外也應該注意與學生的語言溝通,從而使他們對語文學科產生興趣。
(二)教學語言應具有趣味性。要想把課教活,就要求把深奧的道理形象化,把抽象的道理具體化,因為形象的比喻,風趣的語言,繪聲繪色的描繪都可以感染學生,使他們愉快、動情、著迷。
(三)教學語言應具有科學性。“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彼裕處熤v課時語言表達要準確、中肯、規范、合乎語法,既不能廢話連篇,模棱兩可,也不能拐彎抹角,不著邊際。為此,教師要注意做到:要有一口標準的普通話、能將書面語言轉換為口語、適當運用體態語言(包括表情、手勢、眼神等)輔助。在閱讀教學中,會遇到一些描述動作、神態的詞語,條件許可的話,我就會借助口語和體態語言來解釋。
閱讀的答題方式不是一朝一夕而成,這就要求教師在學生從初一開始就要在日常教學中慢慢滲透,讓學生在平時的做題中得到應用和鍛煉。比如我在學生上初一時教育一些練字的答題方法,拿到一個句子先看有沒有運用修辭,如果有就答修辭,沒有修辭就找用的好的字詞,先解釋字詞再根據句子說出其妙處;不同的修辭答法也不同,比如比喻(這句話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A形象的比作B,寫出了A什么的特點,表達了作者什么的思想感情。)還有環境描寫的作用、人稱的作用等等,這都需要在平時的教學中進行滲透。
“原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30年的經驗使我相信,學生的智力發展取決于是否會很好的閱讀。會邊讀邊想的學生,比起那些不會迅速閱讀的人來,處理任何事情要快些,順利些。”日本石井勛博士說:“閱讀能力是任何學習的基礎,因為每一門學問都是從閱讀書籍開始的?!?/p>
為了培養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我在實際教學中是這樣努力的:
(一)發揮教材優勢,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課堂是學習語文的主陣地,課堂閱讀是課外閱讀的基礎,課外閱讀則是課堂閱讀的延伸,教師在教學中應很好地發揮教材的優勢,把學生的閱讀興趣延續到課外,從課內閱讀來帶動課外閱讀。
(二)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我每天通過語文課的課前5分鐘進行口語訓練,內容是講述閱讀到的好故事或個人的閱讀心得;利用各種節日、班會、學校組織定期舉辦詩歌朗誦會、演講比賽、辯論會、手抄報比賽、征文比賽、讀書報告會等讀書交流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到課外閱讀的樂趣,獲得成功的體驗。
(三)努力營造氛圍,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教師要在平時上課的時侯對一些知識進行擴展,這就需要老師有淵博的知識儲備,同時要有意識地積極營造一種濃厚的讀書氛圍,比如讓學生大量的借閱他們感興趣的圖書,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感染。
《新課程標準》提出,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和學習方式。所謂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一種學習方式的轉變。自主是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充分的動起來。如教師在教學中要大量的設置問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創造欲,而結論通常不是教師告訴學生,而是學生自己去探求。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從當今社會發展看,要成功且高效的完成一項任務,需要團隊精神、合作意識,中學生要學會與人合作,愿與人合作?!疤骄俊笔恰皩W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自主地感知材料,自主的探索問題和自主地發現并掌握知識規律的學習方法”。探究的學習方法是讓學生學會自己去思考,去尋找答案。探究式學習不是一項課外活動,是在教學過程中一以貫之的學習方式和態度;對于學生來講,要人人參與,而不是個別優秀學生專利,課堂上的探究性學習,也不是那種教師先設定一個答案,然后千方百計引導學生鉆入圈套的那種教學。
綜上所述,學生是閱讀的主體,教師只是配角,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發揮學生閱讀主體的作用,積極引導,充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學生個性化閱讀的同時,引導學生進行有目的地探索閱讀,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與閱讀習慣,幫助學生實現中考的理想,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滿足素質教育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