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漢凡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區飛劍潭中心小學,江西 宜春 336013)
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離不開教師有意識的教導和指引,在語文學科當中,想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需要教師深入文章內容當中,聯系時代背景、作者生平、思想傳遞、情感表達等多個方面來進行講解,由淺到深、循序漸進的提升教學深度,這樣可以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質的飛躍和強化,對學生的個人發展和能力成長有著巨大的幫助,本文將淺談幾點教學策略供廣大教師參考。
小學語文教材當中的文章雖然簡單,但是一樣具有深度,每一篇文章不能夠只從字面意思上解讀,要根據文章的背景、作者的生平遭遇、以及思想傳遞幾個方面來進行全方位的講解。加深語文教學的深度,激活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能夠讓學生在一般性的語文學習當中總結出學習規律,為學生自主學習語文教材打下基礎,學生的自學能力得到提升,能夠逐漸感受到語文的學科魅力,興趣會得到激發,并且自主思考的過程有助于強化學生的思維創造力,對學生的個性化成長也有著一定的推動作用。隨著學生思維習慣培養成型,教師的教學負擔會降低,學生在學習當中能夠擁有更多屬于自身的理解和認識,與教師的知識交互過程能夠更加高效,教師能夠獲知更多學生提出的教學反饋,對教學模式的改進有著積極的幫助,教學模式與學生的適配性能夠隨之提高,對現代語文教學的發展有著積極的幫助,能夠改善傳統語文教學架構,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1]。
想要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教師首先應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作為學生學習的內在驅動力,在興趣的引導下,學生的被動學習行為能夠轉化為主觀意愿,不再依附于教師的講解和引導,能夠主動的對知識進行探索分析,有了興趣作為學習動力支柱,師生間的互動能夠更加高效。教師可以在備課當中挖掘語文教材中的趣味化元素,通過放大趣味化元素,擴充相關教學內容的形式,來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讓學生盡早的進入學習狀態,產生更多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思考,進而提升教學有效性,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培養,這對教學效果的強化有著明顯的幫助[2]。
例如在學習《自相矛盾》這一節內容時,在課前引導環節當中,教師可以用問題引導的策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學們,假如你在路邊散步,有一個人在賣矛和盾,并且夸下海口說道,自己的矛無堅不摧,自己的盾可以抵御任何攻擊,你會選擇買矛還是盾?”,這個時候有的同學說“買矛,買了矛就可以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此時有同學反駁道“那我買盾,你的矛扎不透我的盾還有什么用呢?”,在學生的爭論當中,會發現這句話存在的悖論,如果兩個物品都是世界上最好的,那么到底誰更厲害就成了一個無法解決的難題。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導入教學內容《自相矛盾》,并且做出教學引導“這個問題的答案就隱藏在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內容當中,請同學們跟隨老師一起走進本堂的課文《自相矛盾》。”,通過教師的教學引導,學生對文章內容有了淺層的思考和認識,并且留下了“到底是矛厲害還是盾厲害的疑問?”,對教學內容產生了興趣,教師此時引入教學內容,能夠迎合學生的心理需求,學生能夠更快速的進入學習狀態,對教學效率的提升和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有著積極的幫助。
情景化教學是一種以情境復刻為形式的教學模式,通過對特定教學內容進行場景還原,讓學生以文章中的角色來感受文章情節,深化對于文章的理解和認識,進而達到提升教學有效性的目的。教師可以選取語文教材當中一些帶有故事性色彩的文章,將其改編成舞臺劇,然后把文中每個角色的戲份和臺詞制作成臺本,分發給學生,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上臺進行表演。教師可以選取的教學內容有《稚子弄冰》、《田忌賽馬》、《景陽岡》等等。在這些舞臺劇的表演過程中,學生不僅熟悉文章內容,還要根據自己獲取的戲份來參照文章內容去領悟角色的情感,然后在表演當中通過語氣、動作去進行變化,最終呈現在舞臺之上。它不僅考察了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能力,還體現了學生的表現力、語言功底等等內容,對學生是一種綜合化的考量,在情景化教學當中,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能夠得到激發,對文章的理解和認識能夠進一步加深,對激活強化學生的思維能力有著積極的幫助。
小學語文教材當中大部分的文章,都帶有課外延伸性,比如《四大名著》節選、《魯濱遜漂流記》節選等等,教師以教材內容為基礎,適度的引入一些課外教學資源,能夠起到擴充教學內容,開拓學生視野的目的。以《狼牙山五壯士》為例,在抗日戰爭時期我國可歌可泣的革命烈士事跡有很多,在這些事跡背后不僅隱含了中華人民的偉大,也鋪成了我國抗日戰爭的血淚史,能夠激發學生的國家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塑造學生良好的三觀和綜合素質,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有著積極的推動意義,進一步的升華課堂教學成果。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想要激活學生的思維,教師需要在教學當中利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擴充教學內容,豐富教學形式,提升課堂表現力,讓學生能夠體會到語文學科的內在魅力,并且加深對于文章的認識和理解,從而深化學生的思維過程,提升教學效率,讓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得到提升和進步,推動小學語文教學的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