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麗
(山西省陽泉市第一中學校,山西 陽泉 045000)
在高中音樂鑒賞課堂上,教師不僅需要引領學生感受音樂藝術的悠揚,也需要鼓勵學生理解音樂藝術中凝聚的品德和素養。也就是說,在高中音樂教育中,教師需要將美育與德育加以融合、引領學生在參與藝術熏陶的同時建立高尚的個人品格。因此,教師需要詳細分析音樂藝術作品中凝聚的美德,將其加以詳細梳理和展示,引領學生在藝術欣賞和學習中感受中華美德的意義和價值。當教師將中華美德滲透在高中音樂鑒賞中的時候,學生將在不知不覺之間達成高尚品質的建立。
熱愛自然是每一個人都應該具備的品質。在中華美德中,道家自古以來就主張與自然和平相處,希望每一個人都可以畏天、畏地、畏道、畏自然。只有當每一個人都會自然懷有敬畏,才能保證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更美好與健康。因此,在高中音樂教育中,教師需要借助熱愛自然的道德品質實施教育滲透,引領學生建立熱愛自然的品質。
例如,在鑒賞與學習《遼闊的草原》這首樂曲的時候,筆者借助多媒體設備展示了一個視頻。視頻中一邊播放《遼闊的草原》這首歌曲,一邊展示著一望無際的大草原,草原上有著青翠的草地和成群的牛羊。同時,當風吹過草原的時候,草原上形成了碧綠的“海洋”……接著,筆者借助另一個視頻請學生觀看。在視頻中,大片被啃食過的土地只剩下了草根,整片土地顯示出前所未有的荒涼。經過視頻的對比觀看,筆者為學生解釋這兩個視頻展示的同一個地方。學生聽過筆者的介紹感到很驚訝,并表示沒想到大自然被破壞地那么嚴重。接著,筆者再次在多媒體設備上播放了視頻展示地點經過幾年時間自然修復后的視頻。大地恢復了生機,草木又再次茂盛了起來。經過最后一個視頻掛看,學生紛紛拍手稱好,表示每一個人都應該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可見,借助音樂藝術的鑒賞,學生將從中了解自然的魅力,建立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品質。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在中華大地上,每一片土地都孕育著千百萬人民,每一位人民都應該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在高中音樂課堂上,教師需要借助地方特色音樂藝術的展示請學生欣賞和學習,并借此對學生實施德育滲透,以期幫助學生建立熱愛家鄉的意識和道德品質。
例如,在鑒賞與學習《沂蒙山小調》的時候,筆者借助這首樂曲的范唱對學生進行了藝術展示,且借助音樂藝術的背景介紹使學生感受到山東人民熱愛生活、熱愛家鄉的可貴品質。經過藝術欣賞,學生通過音樂藝術節奏、韻律感受到了其中昂揚向上的生活態度,故而在筆者的影響下積極投入到音樂課堂的藝術學習中。經過對音樂作品中每一個樂句的節奏和音高加以分析和練習,學生高效掌握了這首樂曲,并被樂曲中滲透出的對于家鄉的熱愛所打動,紛紛建立起熱愛家鄉的意識和品質。可見,當學生在音樂課堂上學習地方音樂藝術精髓的時候,學生將被其深深打動,且在藝術鑒賞和學習中建立故土的認同感、實現熱愛家鄉道德品質的有效建立。
作為一名中國人,其不僅需要了解中國文化,還需要借助藝術形式建立文化自信。比如教師可以在音樂課堂上展示國粹京劇,鼓勵學生在京劇的欣賞和學習中了解這種藝術形式。當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了京劇藝術的美感與獨一無二的藝術地位時,學生將建立文化自信、對中國大地上無數的藝術形式產生自豪感和榮譽感。
例如,在鑒賞《看大王在帳中和衣睡穩》這部分音樂知識時,筆者借助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了梅蘭芳先生的戲曲作品——有的學生在看完后大聲表示這是梅蘭芳,自己跟家人看過他的戲曲視頻;有的學生因為聽說梅蘭芳先生是一位男士而表示震驚;還有的學生表示自己很喜歡我國的戲曲藝術,對于京劇、語句、黃梅戲、評劇等劇種有所涉獵。經過音樂藝術作品的鑒賞和學習,學生真切感受到了京劇作為“國粹”的藝術價值、領略了這種從每一個動作都嚴謹設計的藝術形式的魅力和美感。最終,經過音樂藝術的欣賞,學生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而感到驕傲、為我國擁有形式多樣的音樂藝術形式而自豪。可見,在音樂課堂上實施德育滲透,學生將借助中國特有的藝術形式建立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綜上所述,中華民族經過幾千年的發展,留存下來諸多值得后人發揚和傳承的美好品德。在高中音樂教育中,教師需要借助音樂鑒賞課堂實施德育滲透,引領學生在音樂藝術的學習和欣賞中感受高尚的品質。經過課堂上的滲透和體驗,學生將有效建立熱愛大自然、熱愛家鄉、熱愛國家、熱愛本土文化等可貴品質。同時,音樂教育中的德育滲透將在不知不覺中引領學生獲得美好的道德品質,也將切實把學生培養成為道德品質高尚的優秀青少年。最終,學生將在音樂藝術的德育滲透中不斷成長、不斷進步,實現藝術素養和個人品德的全面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