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瓊
(南昌市昌北第二小學,江西 南昌 330000)
美術教育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審美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觀念與多元化的思維方式,也能幫助學生提升自我氣質和全面發展。但是由于傳統教學方式的陳舊,已跟不上現代學生對于教育的需求。在目前的小學美術教育中,許多小學美術教師只顧著加強學生的美術理論知識與繪畫技能,卻忽略了對于學生審美的培養,存在“重技能,輕熏陶”的問題。一部分小學美術教師忽略了對學生審美觀念的培養,忽略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模式,導致學生對美術學科失去興趣,而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沒有自主探索學習能力,更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對小學美術教育方式作出了創新與改革,增強小學學生對美術教育學科的熱愛,全面提升自我,使學生全面發展,激發小學生對于美術教育學科的熱愛。
目前,很多學校對于小學美術的教育方式還是出現單一,枯燥和趣味性不足等的問題,而多數小學美術教師還是沒有做到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依舊以教師為主體。通過以黑板書寫加語言的描述為主要上課方式,而小學生由于理解能力較弱,不能完全理解教師的講述,難以掌握有用的美術知識。導致學生學習壓力增加,對美術學科出現學習興趣低下的現象,影響其學習效果與成績。
在學習過程中,美術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評價。例如:美術教師在上課期間安排部分學生在黑板上進行自由創作后,要對學生的創作作品進行評價時,要學會用合適的語言對其評價。若語言評價不合理時,則會對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都有所打擊,從而導致學生的學習熱情不高,學習效果有所下降,也會對小學美術的教育進程有所阻礙,也對學生提升自我氣質和綜合素養的形成有所影響。在隨著素質教育的改革推進,小學美術教師需要對學生引入多元化的評價方式,使評價方式更客觀,具體和準確。這樣才能對學生的美術教育工作順利開展,對學生的發展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不同的學生由于家庭,生活背景和成長環境的不同,使他們的學習能力,性格,愛好和審美觀都有所不同。而在小學美術教育中,美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都會讓學生模仿其繪畫的范本來進行教學,而學生之間都有所差異,所以呈現出的模仿作品都不盡相同。而有些學生所模仿出的作品與教師范本毫無關系,但卻有很強的繪畫天賦。而有些學生繪畫能力不足,卻有較強的事物感知力。在此看來,不同環境的學生其優勢和天賦也不盡相同,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性,盡量做到對不同學生的個性化教育,盡可能發掘其藝術天賦。
在目前的教學環境中,師生之間的矛盾還是一個不可避免的問題。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占據主導地位,學生也只能按照教師意見來進行學習,從而會讓學生產生厭學心理。也隨之小學生的年齡增加,以教師來作為主導的課堂教學模式,也逐漸滿足不了小學生的需求,這也是引起師生矛盾的一條導火索。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也是提升小學美術教育水平的關鍵。此外,由于學生之間的性格差異,很多學生在這個年齡段都以自我為中心,想要促進他們共同合作還得經歷長時間的磨合,只有這樣才能促進他們和諧相處。
由于多媒體信息時代的能到來,多媒體信息技術已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來改變現有的小學美術教學方式是很有用的。在新課改的指導下,要求學生的學習要與日常生活有關,且要注重情景式教學。美術教師在通過用多媒體方式將上課內容以圖片,影像資料等方式呈現在學生眼前時,讓學生有代入感,充分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激發小學生對于美術學科的學習熱情。
美術教師在對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的培養不能只停留在課堂學習之上,還要引導學生有自主探究實踐的能力。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對新鮮事物都有很強烈的好奇心理,常會在學習與生活當中有天馬行空的想法。美術教師在考慮到這些因素時,要對學生加之引導,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以《色彩的變化》這一章節為例,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來給學生介紹三原色,讓學生認識且了解三原色的融合與變化,再通過學生自己帶的三原色顏料,自己融合創造出不同的色彩,來激發學生對于美術的學習熱情。
由于傳統教學方式,使學生習慣于教師占據主導地位。而缺乏善于思考問題的能力,所以教師要轉換教學方式,要以學生為主體,提出問題,讓學生自己來思考并解決。教師也可以留出時間讓學生自我欣賞,從而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在新課改下,要求學生全面發展。美術教育對于提升學生個人氣質與培養學生審美觀,價值觀與世界觀的形成有著重要影響。用多媒體信息技術與教師授課轉變來改變當前教育模式下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由此來推動小學美術教育的蓬勃發展。